五粮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5行: 第15行:
|省区市 = 四川
|省区市 = 四川
}}
}}
'''五粮液'''为[[大酒|大曲]]白酒,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宜宾市]],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种粮食[[发酵]][[酿]]制而成,在中国[[浓香型白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泸州老窖特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五粮液、[[沱牌曲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台酒|茅]]、五、[[剑南春|剑]]”之一<ref>{{cite book |author1=刘佑清,张小军,秦立军著 |title=与世界对话 新常态下茅台品牌的遂梦之旅与创新之道 |date=2017 |publisher=[[贵州人民出版社]] |location=贵阳 |isbn=7-221-14373-0 |page=22 |accessdate=2022-12-27}}</ref>。目前五粮液是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酿制销售<ref name=求闻百科>{{cite book |author1=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编 |title=中国酿酒工业年鉴 2001 |date=2002 |publisher=新华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7-5011-5823-1 |page=328 |accessdate=2022-12-28}}</ref>。
'''五粮液'''为[[大酒|大曲]]白酒,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宜宾市]],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稻|糯米]]5种粮食[[发酵]][[酿]]制而成,在中国[[浓香型白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泸州老窖特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五粮液、[[沱牌曲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台酒|茅]]、五、[[剑南春|剑]]”之一<ref>{{cite book |author1=刘佑清,张小军,秦立军著 |title=与世界对话 新常态下茅台品牌的遂梦之旅与创新之道 |date=2017 |publisher=[[贵州人民出版社]] |location=贵阳 |isbn=7-221-14373-0 |page=22 |accessdate=2022-12-27}}</ref>。目前五粮液是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酿制销售<ref name=求闻百科>{{cite book |author1=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编 |title=中国酿酒工业年鉴 2001 |date=2002 |publisher=新华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7-5011-5823-1 |page=328 |accessdate=2022-12-28}}</ref>。


== 历史 ==
== 历史 ==
=== 早年 ===
=== 早年 ===
[[宋朝]]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到了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
[[宋朝]]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到了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朝|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
=== 新中国初期 ===
=== 新中国初期 ===
1952年5月,宜宾城区8家旧糟坊联合改造为“国营第二十四酒厂”(这是五粮液酒厂的前身),1959年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开始了自身发展的跋涉。工厂初期由于技术欠缺。酒厂专员李鹏倾力相邀邓子均出山。1954年6月,邓子均献出五粮液秘方,并把五粮液生产扩大到“长发升”“利川永”原29口窖池生产,1955年正式投产,年产25吨<ref>{{cite book |author1=本书编委会 |title=中国品牌 四川卷 |date=2017 |publisher=中国计量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026-4305-8 |page=166 |accessdate=2022-12-28}}</ref>。1955年12月,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开始组织出口五粮液酒。1958年,五粮液已正式以国家名酒进入国际市场,销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1960年,为了解决五粮液微带涩味的风味缺陷,五粮液酒厂对陈氏秘方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以小麦替换了荞麦,结束了使用荞麦酿造五粮液的历史。以此配方烤出的酒不仅保持了五粮液的传统风味,而且消除了涩味<ref>{{cite book |author1=[[路甬祥]]总主编 |title=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酿造 |date=2007 |publisher=[[大象出版社]] |location=郑州 |isbn=7-5347-4045-2 |page=322 |accessdate=2022-12-28}}</ref>。随后,酒厂又经过多次的配合实验,对五种粮食的配比做了精细的调整,延长了发酵期,五粮液的风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963年,酒厂对五粮液酒生产流程进行改进总结,首次明确提出了五粮液质量标准。同年,五粮液参加[[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跻身白酒八强,并正式进入中国名酒序列<ref name=求闻百科1>{{cite book |author1=康明官编著 |title=中外名优酒产品大全 |date=1998 |publisher=化学工业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7-5025-2276-X |page=143 |accessdate=2022-12-27}}</ref>。
1952年5月,宜宾城区8家旧糟坊联合改造为“国营第二十四酒厂”(这是五粮液酒厂的前身),1959年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开始了自身发展的跋涉。工厂初期由于技术欠缺。酒厂专员李鹏倾力相邀邓子均出山。1954年6月,邓子均献出五粮液秘方,并把五粮液生产扩大到“长发升”“利川永”原29口窖池生产,1955年正式投产,年产25吨<ref>{{cite book |author1=本书编委会 |title=中国品牌 四川卷 |date=2017 |publisher=中国计量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026-4305-8 |page=166 |accessdate=2022-12-28}}</ref>。1955年12月,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开始组织出口五粮液酒。1958年,五粮液已正式以国家名酒进入国际市场,销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1960年,为了解决五粮液微带涩味的风味缺陷,五粮液酒厂对陈氏秘方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以小麦替换了荞麦,结束了使用荞麦酿造五粮液的历史。以此配方烤出的酒不仅保持了五粮液的传统风味,而且消除了涩味<ref>{{cite book |author1=[[路甬祥]]总主编 |title=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酿造 |date=2007 |publisher=[[大象出版社]] |location=郑州 |isbn=7-5347-4045-2 |page=322 |accessdate=2022-12-28}}</ref>。随后,酒厂又经过多次的配合实验,对五种粮食的配比做了精细的调整,延长了发酵期,五粮液的风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963年,酒厂对五粮液酒生产流程进行改进总结,首次明确提出了五粮液质量标准。同年,五粮液参加[[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跻身白酒八强,并正式进入中国名酒序列<ref name=求闻百科1>{{cite book |author1=康明官编著 |title=中外名优酒产品大全 |date=1998 |publisher=化学工业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7-5025-2276-X |page=143 |accessdate=2022-12-27}}</ref>。
第32行: 第32行:


== 相关 ==
== 相关 ==
* [[宜机场]]
* [[宜機場]]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
==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