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城墙遗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
分类古遗址
编号1-155
登录1961年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交河故城-中心城镇
border=none
世界遗产
官方名称Site of Yar City(英文)
Site de découverte(法文)
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标准 (ii)(iii)(v)(vi)
编号1442
登录年份2014年(第38届大会
网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交河故城(维吾尔语:يارغول قەدىمكى شەھىرى;拉丁维文 :Yarghol Qedimki Shehiri)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以西约11公里处的亚尔孜沟内。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1],是全中国唯一一处保存有汉代城市遗址的文物单位,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仅有标本,故址分布于一个柳叶形的孤岛台地上,周围有深约30米的河谷环绕,故城遗址长约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建筑遗址面积约38万平方米,四周崖岸壁立,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建于公元前2世纪,14世纪毁于战火。交河故城于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交河故城附近沟西、沟北墓地及雅尔湖石窟也合并入"交河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交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的中心城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

历史

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姑师人已经在此居住,公元前108年至公元450年为车师前国的都城。《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汉代戊己校尉设于此。公元450年,北凉沮渠安周攻破交河,车师前国覆灭。交河进入北凉高昌郡时代。公元460年,柔然攻灭高昌,扶植阚伯周为高昌王,交河归属高昌。公元501年,麹嘉在此地建立高昌国,史称麹氏高昌,直至公元640年为所灭[1]。公元640年至公元九世纪初归属唐朝交河县,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设在这里(公元640年-公元658年),九世纪中叶属高昌回鹘管辖,十四世纪末毁于黑的儿火者对该地区的“圣战”。

交河故城的毁坏和废弃被认为与黑的儿火者在高昌地区强制推行伊斯兰教有直接关系。交河城作为高昌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是推行伊斯兰教过程中必然被摧毁的目标之一。在1992-1996年的考古工作中,在交河故城中心衙署区发现了多处伊斯兰教徒的墓地。而这个时期的清真寺遗迹未有发现。交河故城中心区出现伊斯兰教徒墓地,说明此城当时已经是近于荒废的地区,并且再也没有被重新利用[3]

故城布局

交河故城平面简图

贯穿故城中部的中央大道将故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的中部为官府区(衙署区),周围是院落区。西区和城区北部为寺院区,现在能辨认的就有50余座,其中最小的仅1平方米,最大的寺院占地5200平方米,东西宽59米,南北长88米,为南北朝时期至回鹘时期遗存。城北部空地还有101座排列整齐的佛塔,小方塔每25座一组,共四组,中间有一座大方塔。城区的西北部则是墓葬区。

从城南部南城门进入城市,经瓮城,有一条长350米,宽10米的南北大道,它是交河故城的主轴线,城东有一城门通向崖底,实际上是一个防御工事[4],大道的北部就是最大的寺院。

建筑方法

整个故城的建筑多用“减地留墙法”修建,即向地下挖掘产生可以用以生产、生活的空间,同时四周保留作为墙体。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上再用土坯或版筑墙,栱券或小梁屋顶,对于抵御当地酷热气候十分有用。

故城内最大的寺庙

与交河有关的边塞诗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灭高昌,建西州。自此,交河成为唐王朝重要的西北重镇,发挥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作用。唐诗中描绘的西域生活图景对了解当时的边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5]

白日登山忘烽火,黄昏银马傍交河。
行人万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唐·李颀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岑参

图片集

参考文献

  1. 1.0 1.1 交河故城 世界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城乡建设》2005年11期. www.cnki.com.cn. [2020-04-28]. 
  2.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4-28] (英语). 
  3. 孟凡人. 交河故城形制布局特点研究. 考古学报. 2001, (4): 483-508 [2020-04-28]. 
  4. Maillard, Monique; 耿昇.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 1. Beijing: Zhonghua shu ju. 1995. ISBN 7-101-01242-6. OCLC 34739409. 
  5. 胡可先. 唐诗与交河. 古典文学知识. 2020, (1): 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