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医疗保障标志。

社会保障基金,简称社保基金,是基金的一种。中国大陆社保基金开始出现于1980年代末,而在2002年已经形成数千亿人民币的规模。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是刘伟

概述

全国社保基金在2006年3月已经在香港交易所开户。外界投资者憧憬QDII的安排,有助社保基金北水南调,推动外间资本市场的发展。[1][2]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为7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基金权益6927亿元,较上年增加2123亿元。

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849亿元,投资收益率为16.1%,其中,已实现收益426亿元,浮盈423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成立9年来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13年年报显示,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12415.64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6697.74亿元,占比53.95%;委托投资资产5717.90亿元,占比46.05%。

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685.87亿元,投资收益率6.20%,超过同期2.6%的通货膨胀率。自成立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超过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3]

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275亿元。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由各级社保部门进行管理。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养老基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基金的投资范围偏窄、运营效率偏低、贬值缩水的风险越来越凸显。

据人社保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去年3万多亿养老保险基金中只有1920亿元是主动投资于债券、委托运营和协议存款,约占基金总规模的6%,其他资金均被动地存放在银行账户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通过这种投资策略,10多年来养老金收益率平均不到2%,扣除通货膨胀率,年均收益率为负数,处于贬值风险之中。[4]

截至2018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2353.78亿,直接投资资产9915.40亿元,占44.36%,地方委托投资资产12438.38亿元,占55.64%,负债余额1780.22亿元,主要是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形成的短期负债,权益总额为20573.56亿元,包括:全国社保基金权益18104.55亿元,其中,累计财政性净拨入9130.89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额-476.85亿元,投资收益率-2.28%,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7.82%,累计投资收益额9,552.16亿元。

种类

社会保障基金之下分为三部分:

  1. 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来自企业及个人缴费,有关基金包括各省级行政区(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股及股权、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集资及投资收益。
  3. 补充保障基金:资金来自企业及个人缴费补充等。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