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身份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Hong Kong Permanent Identity Card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2018年版)
签发机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人事登记处
有效地区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最多1年)
 阿尔巴尼亚(最多90日)
 蒙特塞拉特 (最多14日)
证件类型身份证明文件
用途入境事务用途
非入境事务用途
签发对象香港永久性居民
费用登记、更新或依照换证计划换领身份证:免费
补领身份证:港币370元
更改身份证内容:港币460元

香港身份证(英语:Hong Kong Identity Card)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文件,由入境事务处签发,为香港居民的主要身份证明文件。《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记条例》规定,凡年满11岁的香港居民,必须于年满11岁后或抵港30天内登记领取身份证。每张香港身份证均有持证人的姓名及出生日期等个人资料,并把持证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证上。在姓名一栏下面,亦印有中文电码,以方便政府或机构作输入姓名之用。

持有香港身份证,并不代表拥有香港居留权。根据香港法例,只要在港(工作、读书等)逗留超过180天并年满11岁或以上就必需申请香港居民身份证,但是也并不代表持有香港身份证在港连续居留七年或以上就拥有居港权。

历史

香港沦陷时期起用

香港的身份证制度是沿袭自香港被日本攻占期间的政策。日本人为了方便管理及监控香港人口,于是勒令全香港市民均需要领取身份证。例如,市民要领取由日本皇军配给的米粮时,就必须出示身份证、军票以及粮油证等才可以获取。

推出人手书写身份证

1949年以前,港英当局无限制中国内地人从中国内地移居香港。一般人皆可以随意往来香港与中国内地两地,香港亦没有对中国籍居民进行人事登记。1949年后,大量中国内地人涌入香港。为了控制香港人口,港英当局开始实行边境管制,限制中国内地人入境,并且开始登记香港居民及发出身份证。首次登记于1949年展开,当时发出的身份证只是一张以人手填上资料的纸张。

1960年6月1日起,港英当局发出第二代身份证,身份证上包括持证人的指模及头像,资料以打字机填上,并且经过过胶处理。男性的身份证为白色底、蓝色印刷,女性的则为白色底、红色印刷。1973年11月,港英当局发出第三代身份证,身份证上原有的指模取消,而且不再以颜色区分性别。两代身份证上均盖有签发印章,以绿色代表居留在香港不足7年的居民,黑色代表永久居民。故此,当时的香港新移民被称呼为“绿印客”。

香港早期并无法例规定香港居民必须携带身份证外出,为了阻止香港偷渡潮的问题,港英当局于1980年10月23日起实施即捕即解政策,规定所有年满15岁的香港居民必须在公众地方携带身份证。

推出电脑身份证

1983年3月,人民入境事务处推出第一代电脑身份证,比较旧证加强防伪措施,再套上塑胶硬膜,并且透过电脑系统令出入境程序简化。1987年6月1日,人民入境事务处推出第二代电脑身份证,设计与上一代几乎相同,主要分别是身份证背面上移除了香港纹章,方便在香港回归后继续使用。首阶段换证计划于1987年7月1日展开,设8间换证中心,首批受惠者是1967至1968年出生的男性,其次是1965至1966年及1963至1964年的男性,其中1961至1962年男性的换证期跨年进行。第一代电脑身份证自1988年5月21日起分若干个阶段失效,至1992年5月17日起全部失效,而换证中心亦于1991年12月关闭。

推出第一代智能身份证

由于旧款电脑身份证及其电脑支持系统的设计均已老化及过时,使用伪造或非法改动身份证的案件时有发生。1999年11月,入境事务处聘请顾问公司,就采用新的身份证和人事登记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及提出建议方案。经仔细考虑顾问的建议后,政府决定推出一款具备多种用途的智能式身份证,以及采用一套新的电脑支持系统,名为智能式身份证系统。

2003年,入境事务处分阶段为香港居民签发第一代智能身份证,于2003年6月23日开始为身份证丢失或损毁的持证人、需要更改身份证内容的持证人、年满11岁或18岁的换领儿童及成人身份证的人士签发智能身份证。同年8月18日起,全香港居民按照其出生年份分阶段换领智能身份证,入境事务处在全香港特别设立9间智能身份证中心供予市民换证,换领计划于2007年3月31日结束,而为换领计划而特别设立的智能身份证中心亦于同年5月19日起关闭。所有1968年及1969年出生的香港居民为首批换领成人身份证的受惠者,部分1985年及1992年出生的香港居民更分别成为是次直接领取首批成人身份证和首批儿童身份证的受惠者。

2008年7月13日,入境事务处宣布第二代电脑身份证于2008年11月30日起全部失效。惟因为身在外地而无法换证的香港居民,旧有的香港身份证仍然有效,惟有关人士回来香港后30日内必须前往入境事务处辖下的人事登记处更换身份证[1]

推出第二代智能身份证

随着入境事务处签发首批智能身份证至2013年踏进第10年,入境事务处正在对智能身份证的使用进行全面检讨,研究在将来更换第二代智能身份证[2]时,加大芯片容量,预留空间加入更高分辨率及可以用作容貌识别的持证人照片,作为指模以外的另一项生物特征。由于智能身份证的防伪特征从来未有被破解过,而换证则需要全民参与,又涉及在全香港寻觅地点作为换证中心,入境事务处会审视换证的必要性,相信换证计划最快要待2018年第二季才会进行[3]

2014年1月初,入境事务处宣布将会推出新一代智能身份证系统,涉及开支14.6亿元。对比以往的身份证,新一代智能身份证有以下特征:

  • 将会最新颖的防伪特征,包括具波浪及立体效果的全息图,触觉浮雕特征,透明窗口,多元化图案背景,彩色紫外线图案等;
  • 采用新一代的灰阶激光技术以及新一代的聚碳酸不碎胶,因而更耐用及印刷效果更佳,方便识别;
  • 将会采用保安程度更高以及更大容量芯片,能够透过接触与非接触方式读取;
  • 引入无线传输技术及内置射频识别(RFID),需要透过光学阅读解密后才能够启动,并且限制于两厘米距离内才可以使用;持证者于未来通过e道毋需进行插卡的动作,可以缩短1/3时间至仅需要8秒。持证者也可以选择用回传统的插卡方式使用e道[4]

对于外界担心执法机构或者不法之徒能够遥距读取智能身份证之资料,保安局于2015年1月向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提交补充文件重申,智能身份证之芯片只支持约10厘米范围内的通信,并且必须通过双重认证──智能身份证需要被放置在被认可的阅读器上读取钥匙文字符串及产生第一条加密密匙后,经由智能身份证之芯片认证,再创建芯片和阅读器之间的实时及专用加密通信通道,此时阅读器才会提交第二条加密密匙,而且认证成功后才能够开启加密资料,作出发送。由于智能身份证本身无电池运作,故此在无电源下,芯片根本无法自行发送信号,资料亦不能够在无持证人的同意下遭人隔空读取;因此外界所指担忧并不可能存在。

2018年10月,入境事务处宣布全港市民由2018年12月27日起,分批更换新一代智能身份证。行政长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主要官员、入境事务队成员、警务人员及劳工督察率先换证。其后安排全香港居民按照其出生年份分阶段换领新一代身份证,各个出生年份的换证日期均有时间表。1985至1986年出生的普通市民为第一批换领者,1968、1969年出生的市民则紧随其后。入境处助理处长(个人证件)陈天赐解释这样安排是因为1985至1986年出生的市民,在2003年的换证计划推行时大多刚好年满18岁,并获发第一代智能身份证;而1968、1969年出生的市民则是2003年换证计划中最早换证的一群,基于这些市民在身份证没有丢失或遭到损毁的前提下,拥有第一代智能身份证最长的持有周期,所以最先获安排换证。

此次换证计划容许换领者连同两名65岁或以上的亲友一起陪同换证,之后更扩展到可连同两名身心障碍的人士一起换证。入境处也首度推出外展形式换证服务,并到访全港的安老及残疾人士院舍,为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年长者或身心障碍人士安排换证。

是次换证计划并不将2001年至2004年出生,及2008至2011年出生的人士纳入换证计划的对象内,因为他们在换证计划实行当中将会年满18岁或11岁,并在人事登记办事处办理之下获发新一代身份证。

由于2020年起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曾三度暂停办理换证,全港市民完成换证亦由2022年初延至2023年1月14日。换证中心最后换证申请日期为2023年2月21日,换证中心的领证服务则会维持至同年3月3日[5]

2018年11月,入境事务处宣布由同年11月26日起年满11岁或18岁、补领身份证或更改资料之人士可以开始申领新一代智能身份证,惟需要在人事登记办事处办理。

种类

香港身份证共分为两类,分别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及“香港居民身份证”。未满18岁人士所领取的身份证,亦称为儿童身份证,而年满18岁人士需于18岁生日后的30天内,更换成人身份证。

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是入境处签发给拥有香港居留权人士的身份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俗称“三粒(颗)星”,因他们所持有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上,注有“***”的标记而得名。其实,该标记的意思与持证人是否拥有香港居留权无直接关系,只代表持证人年龄为18岁或以上,及有资格申领香港特别行政区回港证,可以获取其他地区护照或旅游证件的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没有该标记。香港永久性居民于出入香港边境时,只需出示身份证,亦不需要填写“出入境申报表”即可过关。在香港法例第115章《入境条例》第2A条中,规定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不抵触第2AA(2)条的条文下,具有以下权利:

  1. 在香港入境;
  2. 不会被施加任何逗留在香港的条件,而任何向他施加的逗留条件,均属无效;
  3. 不得向他发出递解离境令;
  4. 不得向他发出遣送离境令。

如果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持有人因需要更换新证或因丢失旧证而要补领,在新证未发出前入境处会发出“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收据”。此收据具临时身份证的功能,但不可作出入境之用。出入境时必须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回港证或有效旅游证件(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

没有居留权的居民身份证

香港居民身份证是入境处签发给没有香港居留权而获准在香港逗留超过180天又年满11岁的人士的身份证。获准“无条件限制逗留”的中国籍非永久性居民以及无法获取其他地区护照或旅游证件的非中国籍非永久性居民的身份证有“***”标记。

尽管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非永久性居民为没有居留权的香港身份证持有人,但各类非永久性居民凭借身份证在香港所享有的权利并不相同。具有入境权的香港居民可以自由在香港就学和工作,根据《入境条例》具有入境权的香港居民具有以下权利:

  1. 在香港入境;
  2. 不会被施加任何逗留在香港的条件,而任何向他施加的逗留条件,均属无效;
  3. 不得向他发出遣送离境令。

不同于其他非永久性居民,在使用公立医院服务时出示有“R”标记的香港身份证无需查验香港居民身份有效性。

输入劳工、外来家庭佣工、领馆人员以及中央人民政府旅行证件持有人尽管持有有效没有居留权的香港身份证,但不代表可视为通常居于香港而核实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智能身份证的尺寸为85.60 × 53.98毫米(3.370 × 2.125英寸),即ISO 7810ID-1标准,与不少银行卡相同。智能身份证上有一块芯片存储持证人士的个人资料,包括持证人指纹及电子证书等。除了可以作一般出入境及身份认证用途外,还可以用作网上电子证书、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证。政府曾经计划于2007年将香港驾驶执照资料兼备于智能身份证的芯片内,但由是于实际运作上有缺点,例如香港市民及海外机构难以查阅芯片内资料、被吊销驾驶执照者需重发身份证等,因此有关计划被搁置[6]。持有智能身份证或新智能身份证的香港居民,如并非透过输入劳工签证、外籍家庭佣工签证和学生签证维持香港居民身份,可以使用香港各出入境口岸的e-道自助过关,节省等候时间。

智能身份证及换证计划,由研究发展至推广,总共耗资逾7亿港元。

自助出入境检查系统

e-道

符合下列资格的香港居民,便可使用e-道服务:

  • 年满11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使用智能身份证);或
  • 年满11岁或以上,并持有签证身份书的香港居民(使用智能身份证,并持有有效的签证身份书);
  • 年满11岁或以上,并拥有香港入境权或在香港不受任何逗留条件限制的人士(使用智能身份证);
  • 获发通知标签的非永久性居民(使用智能身份证,并持有有效的旅行证件);或
  • 已登记的11岁以下并就读小学的跨境学童(使用已登记的有效旅行证件)。[7]

车辆e-道

符合以下资格的香港跨境司机可在成功登记后使用智能身份证在车辆e-道办理自助出入境检查:

  • 香港永久性居民;
  • 持有签证身份书的香港居民;
  • 拥有香港入境权或在香港不受任何逗留条件限制的人士;或
  • 获发通知标签的非永久性居民。[8]

来往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持有人可豁免“签证”或“入境许可”进入澳门特别行政区,逗留最长1年,期间可旅游和就读澳门高等院校[9]载有“*”、“***”或“R”标记的香港身份证持有人待遇等同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持有人。香港非永久性居民在同时出示香港居民身份证和有效《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证身份书》或使用澳门自助过关系统的情况下可免签证入境澳门逗留30天,而在同时出示香港居民身份证、有效中国护照、有效香港进入许可的情况下可免签证入境澳门逗留7天。[10]

自助出入境检查

符合以下资格的香港居民,便可登记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助过关系统。[11]

  • 年满11岁或以上;及
  • 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持有载有“*”、“***”或“R”标记的香港身份证;或
  • 持有有效的香港居民身份证及有效期不少于一个月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证身份书

身份证上符号的意思

在香港身份证上,出生日期项目之下,会印有一串符号及英文字母及数字(例如***AZ)

第二代电脑身份证

符号 说明
第一行
*** 持证人年龄为18岁或以上及有资格申领回港证
* 持证人年龄为11岁至17岁及有资格申领回港证
A 持证人拥有香港居留权
B 持证人所报称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点或性别自首次登记以后,曾作出更改
C 持证人登记领证时在香港的居留受到入境事务处处长的限制
F 持证人的性别是女性
M 持证人的性别是男性
N 持证人所报的姓名自首次登记以后,曾作出更改
O 持证人报称在香港中国内地澳门以外出生
R 持证人拥有香港入境权
U 持证人登记领证时在香港的居留不受入境事务处处长的限制
W 持证人报称在澳门出生
X 持证人报称在中国内地出生
Y 持证人所报的出生日期已由入境事务处与其出生证明书或护照核对
Z 持证人报称在香港出生
第二行
H1, K2, S1, P1, V1 等 身份证发出的办事处代号
L 持证人曾丢失身份证,L1表示丢失一次,L2表示丢失二次,如此类推

智能身份证[12]

符号 说明
*** 持证人年龄为18岁或以上及有资格申领香港特别行政区回港证
* 持证人年龄为11岁至17岁及有资格申领香港特别行政区回港证
A 持证人拥有香港居留权
B 持证人所报称的出生日期或地点自首次登记以后,曾作出更改
C 持证人登记领证时在香港的居留受到入境事务处处长的限制
N 持证人所报的姓名自首次登记以后,曾作出更改
O 持证人报称在香港中国内地澳门以外出生
R 持证人拥有香港入境权
U 持证人登记领证时在香港的居留不受入境事务处处长的限制
W 持证人报称在澳门出生
X 持证人报称在中国内地出生
Z 持证人报称在香港出生

身份证号码

而根据香港法例,身份证号码无提及不能更改(符合一些情况是可以更改的)[13]。每张香港身份证均印有一个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由1或2个英文字母及6个数字组成[14]。括号内的数字是校验码,是为方便电脑处理资料及检查号码输入是否正确而设,并非身份证号码的一部分。

身份证号码用途十分多,亦是重要的个人资料,受到个人资料私隐专员行使第香港法例第486章《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所赋予的权力所发出的《身份证号码及其他身份代号实务守则》所保护。

由Z字头身份证号码开始,其身份证号码亦是教育局的学生编号,有别于之前另设一组八位数字作为教育局学生编号。

起首字母

1983年3月28日以前,身份证号码的起首字母是根据当时的人事登记办事处所在地区而编配,例如香港区用A、D及H,九龙区用B、E及G,新界区用C。如没有中文姓名的新登记身份证人士则会签发XA、XB、XC、XD、XE、XG、XH等英文字母为首的身份证。[15]

而由1980年起,新签发的香港出生证明书(俗称出世纸),采用了与身份证相同的号码格式 ,将来领取的身份证号码会与采用与出世纸相同的号码。换言之,1980年后出生的婴儿在获取出世纸时已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另外,由于婴儿出生后,其父母有42天宽限期领取出世纸,而身份证号码上的英文字母是以出世纸的签发日期为准,所以有少部分在1979年11月及12月出生的婴儿亦拥有Z字头的身份证号码,事实上,第一张Z字头的身份证亦是由1979年12月出生的香港居民持有,而到之后1989年发出的Y字头、2005年S字头和2019年N字头身份证号码亦是采用同一机制。

1983年3月28日起,人民入境事务处推出第一代电脑身份证时,首次登记身份证的人士会获签发K字头的身份证,直至1990年8月1日,开始签发P字头的身份证,2000年12月28日起开始签发R字头的身份证,2011年8月1日起开始签发M字头的身份证,2020年2月24日起开始签发F字头的身份证。此类身份证是签发予没有香港出生证明书的人士。

直至2003年8月,11岁以下儿童获签发编号V字头的签证身份书会成为其日后的身份证号码。此类人士大多为持单程证移居香港,而当时尚未合资格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2010年代,随着香港人口不断增长,身份证的英文字母编号可能用尽,政府将引入“双字母”。

字母 注解
A 首批身份证,1949-1962年间在签发,大部分人在1950年代之前出生
B 1955-1960年间在市区办事处签发
C 1960-1983年间在新界办事处签发,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46-1971年间出生,以香港出生者为主
D 1960-1983年间在港岛办事处签发,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46-1971年间出生,以香港出生者为主
E 1955-1969年间在九龙办事处签发,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46-1962年间出生,以香港出生者为主
F 2020年2月24日起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人士[15]
G 1967-1983年间在九龙办事处签发,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56-1971年间出生
H 1979-1983年间在港岛办事处签发,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68-1971年间出生,以香港以外出生者为主
J 领事馆雇员
K 1983年3月28日至1990年7月31日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人士,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72年至1979年6月在香港出生
L 1983-2003年间签发,电脑系统故障时使用的备用号码[15],故很少人持有
M 2011年8月1日至2020年2月23日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人士[15],如小童申请人多于2000年起在香港以外出生
N 2019年6月1日起于香港登记出生的人士[15]
P 1990年8月1日至2000年12月27日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人士,如小童申请人多于1979年7月至12月在香港出生,或1980年代在香港以外出生
R 2000年12月28日至2011年7月31日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人士,以香港以外出生者为主
S 2005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香港登记出生的人士
T 1983-1997年间签发,电脑系统故障时使用的备用号码[15],故很少人持有
V 1983年3月28日至2003年8月31日获签发签证身份书的11岁以下儿童
W 1989年11月10日至2009年1月1日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外籍劳工及外籍家庭佣工
Y 1989年1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于香港登记出生的人士
Z 1980年1月1日至1988年12月31日于香港登记出生的人士
WX 2009年1月2日起首次获签发身份证的外籍劳工及外籍家庭佣工
XA /
XB /
XC /
XD /
XE /
XG /
XH
1983年3月27日前没有中文姓名的新登记身份证人士

校验码

身份证号码6位数字后,括号内的数字是校验码,是为方便电脑处理资料及检查号码输入的正确性而设。

丢失与拾获

任何人士丢失香港身份证,须在十四日内亲身往任何一间人事登记办事处申请补领新证。倘若寻回已报失身份证,市民须尽快把该证交回人事登记办事处注销;任何人士如无合理解释,而持有已向人事登记办事处报失的身份证,即属违法,最高可被判罚款港币一万及监禁一年。

如捡获他人身份证,亦应交到邻近的警署或人事登记办事处。

荣誉

  • 亚太信息及通信技术大奖——电子政府与社会项目大奖(2004年)[16]

参考文献

引用

  1. 最後一批舊身份證快將失效. 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 [2008-07-14] (繁体中文). 
  2. 更換新智能身份證 證件相衣著不能馬虎. 2020-03-08. 
  3. 第二代智能证 可辨容貌,东方日报,2012年9月17日
  4. 新身份证“两道门”防隔空泄密,东方日报,2014年1月7日
  5. 提醒市民换领新智能身份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2022年10月31日
  6. 立法会七题:智能身份证功能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稿,2008年7月2日
  7. 存档副本. [2015-11-19]. 
  8. 存档副本. [2015-11-19]. 
  9. 非澳门居民之入境及出境
  10. PS-1474 出入境(常見問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人口网站 (繁体中文(中国澳门)). 
  11. 存档副本. [2015-11-19]. 
  12. 智能身份证正面所载资料
  13. 出世纸号码错配人
  14. 智能id常见问题——有关智能身份证
  15.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有關香港身份證號碼的特殊英文字頭所代表的意思和發出時間. accessinfo.hk. [2020-10-10]. 
  16. “入境处凭电子护照夺APICTA四连冠”《e-zone》第490期,页12,2008年1月3日

来源

书籍
  • 郑宏泰、黄绍伦 著:《香港身份证透视》. 香港:三联书店,2004年. ISBN 9620423674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