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百科:反破坏方针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破坏指通过增删或修改内容,故意危害求闻百科正确性与完整性。被破坏的页面会对求闻百科的声誉和可信程度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坏,也会使使用求闻百科的读者得到错误的信息、干扰社群讨论。因此,反破坏对求闻百科来说十分重要。

求闻百科绝不容忍一切破坏,然而,不是所有破坏都是显眼的。对页面进行大规模更新,或者对页面进行争议的修改,不一定都是破坏。判断某一笔编辑是否属于破坏,应从确认更新后内容的正确性、动机是否出于善意等方面综合判断。如果把善意改动指认为破坏,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

破坏类型

常见的破坏性编辑通常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 无理由的清空一个成文条目页面:一般地,对于一个已经成文了的条目,不太可能会遇到重写的情况。因此,在无任何理由的情形下,将已创建好的页面中合方针且具有百科性的内容完全删除或部分删除,抑或将这些内容替换为明显无意义或攻击性的内容都可以被视为破坏。但如若用户以合理理由解释了相关操作或是透过检查被移除的内容本身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移除内容的合法理由,便不应该被视为破坏。
  • 恶意加入或移除删除模板:无理由将删除模板(例如模板链接:{{mfd}}、模板链接:{{speedy}}、模板链接:{{substub}})加入不符合模板所列情形的页面,企图让管理员将该等页面删除;亦或无理由将删除模板从符合模板所列情形页面移除,企图让管理员不要将该等页面删除。
  • 恶意加入大量无效内容:有的时候,一些破坏者向条目中恶意的加入大量内容,从而使页面无法正常查看或加载。但请务必注意,您需要对编辑仔细判别,绝大多数对条目的扩充并非破坏。如果善意的扩充确实导致无法正常查看或加载的问题,请协助精简条目语句,或对页面进行分拆
  • 持续添加与条目无关或无助于描述条目主题的内容:条目内容均应与所描述主题有关。因此,添加无用的表情符号、恶作剧、冒犯性内容或完全无意义的内容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此类行为也可能是新用户的编辑测试,后者虽然不允许,但此类行为的初犯并不视作破坏。
  • 在条目中加入广告:在文中持续进行广告或自我宣传。
  • 在条目中加入破坏性链接:在文中夹杂大量链接至广告或自我宣传的网站的链接,或者其他违背公序良俗、令一般人反感或与页面内容毫无关联的链接;或故意将页面文字链接至错误位置(例如将文字“苏轼”链接至“李清照”或“苏辙”)。
  • 破坏性移动页面:故意将页面移动至违背公序良俗、令一般人反感或与页面内容毫无关联的名称;或胡乱将页面移动至不当的命名空间中,导致其他用户无法找到页面;或故意采用手动复制、粘贴的方法移动条目。
  • 破坏重定向页面:故意将页面重定向至违背公序良俗、令一般人反感或与页面内容毫无关联的地点;或故意干扰移动后产生的重定向。
  • 破坏他人留言:擅自删除他人留言或修改他人留言以故意歪曲其含义。
  • 破坏重要方针页面:对正式方针页面不经讨论直接删除或改动,造成严重误导;但是,修改错别字等不影响实际含义的修改不属于破坏。为避免方针页面被破坏,求闻百科的正式方针均设有页面保护
  • 破坏编辑摘要:故意在编辑摘要加入违背公序良俗、令一般人反感或与页面内容毫无关联的内容。
  • 侵权破坏:故意添加侵犯著作权的内容。
  • 页面显示破坏:故意添加影响正常页面显示的内容。
  • 打规则擦边球:为反对求闻百科方针和政策,利用求闻百科规则进行扰乱或破坏性编辑。

不视为破坏的情况

  • 勇于更新页面:尽管有些编者的行为可能违反社区共识,或者可能无意添加了错误的内容,但只要他们是出于改进求闻百科的动机,且没有违反求闻百科的重要法律方针,则不应视为破坏。
  • 编辑战:针对条目内容的表达或呈现方式,不同用户可能存在不同观点,并发生相互撤销对方编辑的编辑战,此类行为不属于本方针定义的破坏。
  • 编辑测试:新用户可能错误地在条目页面作出测试编辑并发布。若是初犯,不应视为破坏,编者应使用模板链接:{{uw-test1}}等模板引导其前往沙盒继续测试。

处理破坏

请在破坏者的讨论页面留下警告,并移除存在破坏性的内容。

若相关用户被警告后仍然继续破坏,请到“报告当前破坏”页面举报。管理员可按照封禁方针对其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