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铅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一氧化铅
IUPAC名
Lead(II) oxide
别名 铅黄、黄丹(β型)
密陀僧(α型)
识别
CAS号 1317-36-8  ✓
PubChem 14827
UN编号 3288
RTECS OG1750000
性质
化学式 PbO
摩尔质量 223.20 g·mol⁻¹
外观 红色或黄色固体
熔点 888 °C
沸点 1477 °C
溶解性 0.017 g/dm3
危险性
主要危害 有毒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一氧化铅,化学式PbO,俗称铅黄黄丹密陀僧。为两性氧化物,常温时为淡黄色结晶粉末。

一氧化铅在唐代波斯传入中国,其俗称“密陀僧”是波斯语古称“مُرداسنگ‎”(Mardasang,波斯文又作 مُردارسنگ‎ 或 مُرداسنج‎)的音译,当时用作治疗痔疮的药物。[1]

结构

一氧化铅有两种晶型,α-PbO为红色晶体,四方晶系,密度9.35g/cm3。β-PbO为黄色晶体,正交晶系,密度为9.64g/cm3。β-PbO在水中煮沸可以得到α-PbO[2],在常温下研磨β-PbO也能得到α-PbO;α-PbO在475~583℃转变为β-PbO。[3]

制备

在空气中加热硝酸铅硫酸铅硫化铅都可以制得一氧化铅。反应式:

2 Pb + O2 → 2 PbO
2 Pb(NO3)2 → 2 PbO + 4 NO2↑ + O2

高纯的一氧化铅通常则以乙酸铅为原料,用浓氨水处理后加热分解得到。[3]

性质

PbO易溶于醋酸

用途

可用于制造玻璃珐琅釉药以及其他铅化合物。也是传统皮蛋的制作原料之一,但因含铅,已逐渐被铜或锌化合物取代。

参考文献

  1. (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2. 周为群 朱琴玉. 普通化学(第二版).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9. 第六章 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pp.201. ISBN 978-7-5672-1076-9
  3. 3.0 3.1 朱文祥. 无机化合物制备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pp581-582. 【XIV-368】氧化铅 [Lead(II) ox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