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电视公司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华电视公司
类型无线电视数字电视
品牌华视
开播日期1971年10月31日(52年215天)
国家中国台湾
创立日期1971年10月8日
创立者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台湾当局防务事务主管部门
拥有者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台湾当局防务事务主管部门(1971年10月8日-2006年7月1日)
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2006年7月1日-至今)
持股者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140,722,244股)
声宝股份有限公司(7,581,314股)
财团法人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7,480,352股)
关键人物董事长胡元辉(公视董事长兼任)
总经理蓝宜桢(兼任公广集团总经理)
副总经理刘俊麟
旗下数字频道华视主频
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
华视新闻资讯台
“国会频道”1台/2台
官方网站http://www.cts.com.tw
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 Inc.
商业名称华视
公司类型公开发行公司
股票代号台证所:8360
(2001年7月16日起公开发行)
统一编号20516997
公司前身中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1997年6月28日(公司分割日期)
创办人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台湾当局防务事务主管部门
代表人物董事长胡元辉
总经理蓝宜桢
副总经理刘俊麟
总部 中国
106-451 台北市大安区华声里7邻光复南路116巷7号
业务范围 中国台澎金马
产业媒体业
营业额新台币15.18亿元(2007年)
实收资本额新台币16.90亿元(2011年9月)
主要股东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声宝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子公司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视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财团法人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
网站www.cts.com.tw

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原称中华电视台,简称华视CTS,是台湾地区第三家电视台,为现时台湾地区6家无线电视台之一。初由台湾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防务事务主管部门、企业界人士、与台湾当局关系密切的华侨等共同投资设立,与台湾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并称为“老三台”。现为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成员。

华视创立时,只获分配一个VHF频道,除了制播一般电视节目之外,另外制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职教师进修、大学选修等远距教学课程。1983年,华视获准开设UHF频道,是为“华视超高频教学频道”(现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2004年无线数字电视开播后,取得一个容纳3个节目频道的UHF物理频段;无线电视数字化后,现在拥有一个容纳5个节目频道的UHF频道,是台湾地区唯一从事远距教学事业的电视台,也是台湾地区拥有最多频道的无线电视台之一(另一家为公视基金会)。

历史

1968年初,台湾当局防务部门总政治作战部(现台湾当局防务部门“政治作战局”)副主管王昇中提议,创建台湾地区第三家电视台。台湾当局防务部门与教育部门洽谈,取得合作意愿。1968年12月6日,蒋经国与台湾当局教育部门负责人阎振兴同意,两部门合作将台湾地区“教育电视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扩建为“中华电视台”。[1]

1969年2月,台湾当局教育部门函请台湾当局防务部门各自派员进行建台筹画,台湾当局防务部门指派王昇、王和璞、阮成章、萧涛英,台湾当局教育部门指派谢又华、程勉侪、李觐高,总共7人跨部组成专案小组,王昇担任召集人,王和璞与李觐高各自代表台湾当局防务部门与台湾当局教育部门督导双方作业人员研拟有关计划[1][2]。1969年8月,专案小组改名为“筹备指导委员会”[2]。1969年9月,筹备指导委员会提交建台计划纲要,台湾当局防务部门与教育部门于同年11月会衔呈报台行政机构,申请许可。

1970年2月16日,台行政机构原则决定投资新台币一亿元,扩建教育电视台,改名为“中华电视台”。同年5月当局核准中华电视台建台计划立案。8月1日“中华电视台筹备委员会”成立,正式公布中华电视台商标,并负责中华电视台建台工作之指导及监察。[3]

1971年1月31日,中华电视台正式成立,教育电视台走入历史,刘阔才为首任董事长,刘先云为首任总经理,资本额增为新台币两亿元。华视英文名称定为“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简称CTS。10月10日华视开始试播。

1971年10月31日16时整,华视正式开播[4],邀请严家淦夫人刘期纯按钮开播,公司地址位于台北市大安区光复南路100号。此后,华视定每年10月31日为台庆。隔日(1971年11月1日)起,每天早上6:00-8:00播出空中教学节目(下午13:30-16:30重播),第一个播出的空中教学节目是《一年级英文》[5]

1972年1月31日,中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发起人会议,成立董事会[6](一说蓝荫鼎)[7]

1983年8月24日,华视美工大楼落成启用。[8]同年9月1日,面临台北市光复南路新建之华视大楼正式落成启用。[8]1984年9月1日,华视行政大楼落成启用,原行政大楼各单位(业务部除外)、教学部、节目部、企划中心分批迁入新的行政大楼。[9]

1987年7月22日,华视英文名称“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修正为“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简称仍为CTS。[10]

1988年10月27日,华视1988年度第二次股东临时会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第一章第二条,华视全名“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11]11月25日,奉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核准,华视全名正式变更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 Inc.”,英文简称仍为CTS。[12]

2006年7月1日,公视与华视合组成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华视是“公广集团”中唯一没有任何当局预算或补助的电视台,完全依赖广告业务收入,自负盈亏;所以华视仍可以播送商业广告。

2012年7月25日,为和其他无线电视台以高清共同转播2012年伦敦奥运会,华视HD频道开播,正式进入高清电视时代。

2015年10月1日,华视主频升级为高清(HD)播出,华视HD频道并入华视主频,并改名华视综合娱乐台

2017年2月3日,因配合直播台湾当局立法机构会议,华视综合娱乐台停播,“国会频道”1台与“国会频道”2台无线电视平台开播;网络直播讯号提前在2月2日开播。

节目一览

华视新闻

华视媒体园区

华视园区有多栋大楼,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年份启用:

  • “摄影大楼”[13],为第一代总部,在1971年2月10日开工,同年启用,最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使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结构,共有地下一层与地上四层,高度16.6米,总楼地板面积13556平方米。建筑承包单位是荣工处,建筑时间未满半年。
  • “文化大楼”[14],建筑风格与摄影大楼相同,供华视训练中心使用,1991年1月11日10时被拆除。
  • “华视光复大楼”,前身为华视大楼,为第二代总部,在1983年9月1日启用,正门面临光复南路。共有地上十四层与地下二层,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余坪。外观方正,早期以棕色为主要颜色,后改采白色为主要颜色。华视总部搬至“电视制作大楼”之后,华视大楼改名为“华视光复大楼”。
  • “电视制作大楼”[15],为第三代总部,1989年2月邀请三位建筑师沈祖海、高而潘、丁达民参观访问日本放送协会东京放送韩国放送公社总部后设计,1989年4月公开办理比图,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评选后委托丁达民设计监造,中兴工程顾问社担任工程顾问。[16]1990年7月,细部设计规划完成。[17]1990年11月13日,毅成建设取得土木建筑工程之承包权。1990年11月21日上午,华视副总经理陈祖耀与毅成建设王总经理在华视大楼三楼贵宾室签约,华视法律顾问林宪同律师担任见证人。[18]1990年11月29日,摄影大楼旁停车场四周正式围栏,为电视制作大楼工程施工预作准备。[19]1991年1月11日10时拆除文化大楼后动土,动土典礼主持者为华视董事长易劲秋、华视总经理武士嵩与华视监察人王永在。[20]1995年启用,斥资新台币30多亿元,使用钢骨结构金字塔造型与玻璃帷幕,共有地上十四层与地下五层,总面积达12917坪,总楼地板面积42672平方米,地下层开挖深度达23.15米。内部设施包括全自动化UHF/VHF频道播映系统与专业摄影棚9座,大楼顶端设有一个椭圆形的直升机停机坪。2005年12月8日,华视启用电视制作大楼中庭喷水池[21]
  • “文教大楼”[14]:前身为“UHF摄影棚及行政大楼”(UHF Studio & Administrative Building),是华视各类教学节目的重镇,也是华视文教基金会与华视训练中心所在地,部分空间于2000年代某年成为星空传媒台湾总部所在地。2013年时现名“文教大楼”。

“电视制作大楼”在1995年完工启用之后,“摄影大楼”闲置多年,2000年代初期,曾被东森电视租用,东森电视在撤租与搬迁至台北市崇圣大楼后又荒废,2010年时华视已收回自用。

2009年4月6日,华视园区正式定名华视媒体园区(CTS Media Park)并举行揭牌典礼,占地3万坪,有15个摄影棚。当时已进驻华视媒体园区者,除了华视关系企业之外,尚有公视“原住民族电视台”客家电视台宏观电视民视凤凰卫视星空传媒FOX体育台国家地理频道风尚数字科技(Fashion Guide)、张乃仁音乐工作室等[22]。华视媒体园区成立后,华视大楼改名为“华视光复大楼”。

2017年,民视因林口数字总部落成搬迁进驻,撤租华视媒体园区摄影棚。

频道简介

华视主频

华视的主频道兼综合台。该频道并无正式名称,一般称为“华视”或“华视频道”。2015年10月1日起改为高清播出。

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

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是台湾地区唯一以教育及文化节目为主的电视频道,也是全国唯一以教学课程为主的教学频道,更是没有商业广告干扰的纯教育及文化频道。

华视新闻资讯台

前身名称包括“优新闻体育频道”(U NEWS)、“华视EQ休闲频道”及“华视休闲频道”,节目内容为新闻、体育及过去节目的内容精选。2012年9月10日改为现名,以新闻节目为主要内容。

“国会频道”

2017年2月3日开播,以直播或延时播出台湾地区“立法院”会议与各个委员会会议的全部内容。替代同日停播的华视综合娱乐台(前称华视HD台)。

参考来源

注释

  1. 1.0 1.1 《华视二十年》,第6页。
  2. 2.0 2.1 台湾电视学会电视年鉴暨电视丛书编纂委员会 编纂,《台湾电视年鉴第一辑:1961年至1975年》,台湾电视学会1976年5月30日出版,第12页。
  3. 《华视二十年》,第8页。
  4. 台视新闻〈华视台开播〉 ,1971年10月31日
  5. 〈今日电视〉,《中国时报》1971年11月1日第6版
  6. 《华视二十年》,第10页。
  7. 《华视二十年》,第274页。
  8. 8.0 8.1 《华视二十年》,第278页。
  9. 《华视二十年》,第279页。
  10. 《华视二十年》,第282页。
  11.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華視二十年》,第284頁。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12. 《华视二十年》,第285页。
  13. 《华视二十年》,第33页。
  14. 14.0 14.1 《华视二十年》,第35页。
  15. 《华视二十年》,第34页。
  16. 《华视二十年》,第24页。
  17. 《华视二十年》,第22页。
  18. 《华视二十年》,第28与289页。
  19. 《华视二十年》,第289页。
  20. 广播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台湾广播电视年鉴:1990年至1995年》,台湾广播电视事业协会发行,《广播与电视》杂志社1996年5月20日出版,第208页。
  21. 台湾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台湾无线电视年鉴第十四辑:2004年至2005年》,台湾电视学会2006年6月30日出版,第159页。
  22. 〈“华视媒体园区”正式揭牌营运 近50位媒体先进到场见证台湾影音制播新页〉 ,《华视万维网》,2009年4月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Template:台湾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