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伊州区
市辖区

哈密市伊州区夜景

伊州区地图
概览
国家 中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区划类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652201
政府驻地东河街道广东路
现任区委书记李江
现任区长阿克然木·玉努斯
地理
人口及经济
总人口56万人
其它
时区UTC+8北京时间
电话区号+86 
车牌首号新L
网站:哈密市伊州区政府网

伊州区维吾尔语ئىۋىرغول رايون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市辖区,为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81,794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市区人口28.6万人,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1个民族。伊州区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闻名遐迩的哈密瓜产地。

历史

哈密古称昆吾伊吾卢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置宜禾都尉,建初六年(81年)置伊吾司马。三国时代,魏在哈密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张骏攻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委派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后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余部,从武威(凉州)逃来伊吾,称伊吾王。北魏太安二年(456年),敦煌镇将尉眷率兵攻占伊吾,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伊吾郡

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隋大业六年(610年)置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贞观四年(630年)置西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贞观六年(632年)改称伊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蒲类隶安西都护府。景龙元年(707年)蒲类属伊州管辖。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河)。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伊州,隶陇右道。广德二年(764),伊吾被吐蕃占领。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元代称伊州为哈密力,称蒲类为巴尔库勒,隶甘肃行省

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哈密卫,明末属叶尔羌汗国。清初属准噶尔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镶红旗,委任官佐。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里坤汉城。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里坤。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哈密厅,设理事通判,隶甘肃布政使司。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里坤设领队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里坤满城,号会宁城。乾隆三十八年设镇西府,又设巴里坤道,府下辖宜禾、奇台两县,府治在宜禾,属甘肃省和乌鲁木齐都统共同管辖。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里坤道移驻迪化,改称镇迪道。咸丰三年(1853年)改镇西府为镇西直隶厅,隶属镇迪道。咸丰五年(1885年),镇西府改镇西直隶厅。宜禾县入厅治,奇台县划归迪化。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厅由安西道划归镇迪道。光绪十年(1884年)设新疆省,置哈密直隶厅。

  • 民国二年(1913年)改哈密厅为哈密县,隶迪化府,并改镇西厅为镇西县。
  • 民国二十三年(1934)5月,成立哈密行政区,辖哈密县、镇西县和七角井设治局,为新疆省第九行政区。行政长公署设在哈密县,刘应麟为第一任行政长。
  • 民国二十四年(1935)7月,划哈密县的吐葫芦、下马崖、盐池、前山、苇子峡、淖毛湖为伊吾设治局。
  • 民国三十二年(1943)1月,伊吾设治局升格为县。5月,改哈密行政长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1950年,设哈密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哈密县,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
  • 1954年9月30日,撤销七角井中心区,改设七角井镇(乡级镇),归哈密县领导。
  • 1961年,以哈密县城镇为基础,包括火车头、铁龙、钢铁、先行、红旗等5个城镇公社和火箭农场在内,成立哈密市,由哈密专署领导。
  • 1962年,撤销哈密市,并入哈密县。
  • 1970年12月19日,哈密专区改称哈密地区,地区行署驻哈密县。
  • 1977年1月6日,成立哈密市(县级市)。
  • 1983年9月9日,哈密县并入哈密市。
  • 2016年1月7日,哈密地区撤地设市,原县级哈密市改为市辖伊州区[1][2]

地理

伊州区位于哈密市南部,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吐鲁番市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接壤,北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总面积81794平方公里。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为极端。1月平均气温-10.4℃,极端最低气温-32.0℃(1952年12月2日)。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43.9℃(1952年7月15日)。年平均气温10.0℃。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达3285.1小时。年降水量仅39毫米。

哈密市(伊州区)(平均数据1971-2000年,极端数据1951-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F 46.8 62.2 79.9 94.8 101.8 108.9 111.0 109.8 99.5 89.1 69.6 50.0 111.0
平均高温 °F 26.2 38.7 54.3 70.7 82.4 90.1 93.6 91.8 81.9 65.7 45.5 29.3 64.2
日均气温 °F 13.3 24.6 40.3 56.5 68.4 76.3 79.7 76.5 64.9 48.9 32.0 18 49.9
平均低温 °F 3.4 12.9 27.5 42.1 53.4 61.7 65.5 62.2 50.9 36.7 22.5 9.1 37.3
历史最低温 °F −25.4 −19.8 −12.1 10.9 29.1 42.1 48.9 41.7 28.9 14.7 −17.7 −26 −26
平均降水量 英寸 0.05 0.06 0.05 0.08 0.15 0.26 0.29 0.21 0.13 0.13 0.08 0.05 1.54
历史最高温 °C 8.2 16.8 26.6 34.9 38.8 42.7 43.9 43.2 37.5 31.7 20.9 10.0 43.9
平均高温 °C −3.2 3.7 12.4 21.5 28.0 32.3 34.2 33.2 27.7 18.7 7.5 −1.5 17.9
日均气温 °C −10.4 −4.1 4.6 13.6 20.2 24.6 26.5 24.7 18.3 9.4 0.0 −8 10.0
平均低温 °C −15.9 −10.6 −2.5 5.6 11.9 16.5 18.6 16.8 10.5 2.6 −5.3 −12.7 3.0
历史最低温 °C −31.9 −28.8 −24.5 −11.7 −1.6 5.6 9.4 5.4 −1.7 −9.6 −27.6 −32 −32
平均降水量 mm 1.3 1.5 1.2 2.0 3.9 6.6 7.3 5.3 3.3 3.3 2.0 1.3 39
平均降水天数 1.7 1.1 1.0 1.5 2.0 3.6 4.4 3.4 2.0 1.4 1.0 1.8 24.9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


行政区划

伊州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7个、10个、2个民族乡[3]

东河街道西河街道城北街道丽园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满苏镇七角井镇星星峡镇二堡镇陶家宫镇五堡镇三道岭镇沁城乡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双井子乡大泉湾乡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乡西山乡天山乡白石头乡柳树沟乡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哈密工业园区东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兵团红星二场兵团红星四场兵团黄田农场兵团火箭农场兵团柳树泉农场

旅游

五堡魔鬼城、白石头草原、伊州鸣沙山、回王坟、盖斯墓、五堡古墓群、天山庙、沁城岩画、庙尔沟、哈密王墓。

交通

伊州区是中国内地西域各地的交通枢纽之一,兰新铁路和312国道东西横穿哈密市境,另有在建的哈罗铁路连接哈密和罗布泊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目

  • 清史稿·卷76·志第51·地理第2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