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余秋雨
余秋雨(2003)
出生 (1946-08-23) 1946年8月23日77岁)
中国余姚县
职业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兼特聘教授
国籍 中国
创作时期1980年代至今
体裁散文
主题山水游记
代表作文化苦旅[1]
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
配偶马兰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学者作家。曾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荣誉院长、院长、教授博士学生导师。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生平

余秋雨于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县)。1957年搬到上海,1963年毕业于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上海“罗思鼎”写作组成员。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3年到1986年间,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包括《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理论史稿》是戏剧思想理论著作,博士点教材;《戏剧审美心理学》是中国首部戏剧美学著作。

1985年,余秋雨在从未担任过一天副教授的情况下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并以39岁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散文,之后更加辞去正厅级的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以考察研究国内外各大文明和文化地。他先后出版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七部散文集。在中国大陆公布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2]。这些散文集,先后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上海优秀文学作品奖、《联合报读书人周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连续两届)、金石堂书店最有影响力书奖、《中国时报时报白金作家奖、马来西亚最受欢迎华语作家奖、香港电台最受欢迎书籍奖等,同时也使余秋雨成为中国当代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学者和作家之一。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2005年,成为参加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2005年世界文明论坛”的唯一中国学者[3]。2005年2月,应天下文化邀请巡回台湾各大城市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2005年12月,天下文化将他在台湾的演讲、对谈和受访内容集结成书《倾听秋雨:余秋雨今年在台湾》。 后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为题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

据报道,2006年余秋雨版税收入至少1,400万人民币,为中国作家之首[4]

2010年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至2016年。

个人生活

余秋雨的前妻叫李红,1979年结婚,1992年离异,女儿由李红抚养。现任妻子叫马兰,比余秋雨小16岁,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曾获得美国纽约颁发的第二十七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作品

散文集(按首版时间先后顺序)

小说

  • 《冰河》 2014年
  • 《空岛》 2015年

戏剧专业著作(按首版时间先后顺序)

  • 《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主要选材是东西方十多个国家的戏剧历史,是中国首部完整阐述世界各国自古代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理论著作。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奖。
  • 《中国戏剧文化史述》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 《艺术创造工程》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主要是作者的课堂讲稿。

秋雨合集(20卷)

  • 《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何谓文化》、《北大授课》、《君子之道》、《极端之美》、《吾家小史》、《冰河》、《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学》、《观众心理学》、《重大碑书》、《遗迹题额》、《庄子译写》、《屈原译写》、《苏轼译写》、《心经译写》。
  • 该合集由余秋雨在已出版的著作的基础上增删改写而成,包括了余秋雨的绝大部分文章,是目前为止最为完整的一套文集。

其他编选文集(包括他人编选)

  • 《余秋雨台湾演讲》1998年。
  • 藏着的中国》余秋雨主编 200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根据大型电视文化专题片《中国博物馆:源自100个博物馆的往事》解说词整理,主要选取介绍了中国100家博物馆,有大量彩图。
  • 笛声何处[1],2004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85页,责任编辑施曙华。主要选取戏剧专业著作和相关演讲,介绍昆剧
  • 《倾听秋雨:余秋雨今年在台湾》2005年,天下文化出版,286页。记录余秋雨2005年2月台湾演讲情况,摘选讲稿及各界评论。

评价

正面评价

现代诗人公刘:“余氏带着属于自己却又想着众生的脑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出的来,回得去,进得去,出得来。体会这一点,即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知名作家田崇雪:“我完全被他的大手笔大气势所折服,被余氏散文所体现的中华当代散文大灵魂、大气派、大内蕴、大境界所折服了。”[5]

著名作家王安忆:“我想《文化苦旅》至少是有一种勇敢,它的勇敢在于,它不避嫌疑地让散文这种日见轻俏的文体承载起一些比较重大心灵情节。”[5]

负面评价

著名文学家、作家李敖评价余秋雨说:“余秋雨,逃避现实,他有没有能力碰到一些核心问题,而不是光游山玩水,光写一些游记之类的文章?”[6]

上海市革委会常委、市委写作组负责人朱永嘉评价:“那时余秋雨表现还是好的,很有才气,文章写得很漂亮,所以他在写作组的时候,我很喜欢也很重用他”,“他刚得病时,我还去他家探望过。我待他不薄,写作组的许多同事待他也都不薄。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他作品中不说真话呢?”[7]

参考

参考资料

  1. 余秋雨新版《文化苦旅》 ,亚太日报,2014年3月18日
  2. 风雨天一阁.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7年2月1日 [2007年6月19日]. 
  3. World Civilization Forum 2005 日程 (英文)
  4. 彭志平. 大陸富豪作家排行 余秋雨占鰲頭. 中国时报. 2006年12月16日 [2006年12月17日]. 
  5. 5.0 5.1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yahuzhguow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6. 《李敖:大陆哪有文化名流!》. 网易. [2007-01-27] (简体中文). 
  7. 朱永嘉. 谈写作组、余秋雨、姚文元及其他. 纵览中国网. 2009. 

外部链接

前任:
张曙光
 中国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继任:
张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