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中国)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一种中式刀。

在中国,是一种传统冷兵器,单边开刃,以铜或钢铁等金属制成,用单手或双手舞动,以砍劈方式对敌人造成伤害,在中国武术中有"百兵之胆"的美誉。而与刀类似,但双边开刃的兵器,称为

除了当成武器使用外,刀也可以被当成是一种切开物体的工具。

概论

在上古汉语中,刀被用来统称兵器[注 1],后来成为短兵器的代称。在春秋战国时代,刀与剑[注 2]的意义类似。在宋朝之后,刀被用来特指单面开锋的短兵器。

历史

中国青铜时代出土的兵器显示,当时使用的是直脊刀,顾名思义,它们不像今日常见的中国刀一样宽大弯曲,而像剑一样是直的,只是单面开锋。进入铁器时代后的刀,遗憾的是由于出土文物中的兵器,刀身大都锈蚀殆尽,仅余装饰华丽的刀柄,所以后世对中国古代铁刀的了解比对青铜刀的了解更少。

春秋战国时代,东南方的吴国、越国使用“吴钩”,因适用东南方的复杂地形(多河川)与船战使用,是一种刀身细长的弯刀。

汉代时汉武帝对大行令王恢献上的匈奴宝刀的径路 很震惊,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带回炼精钢技术。[1]环首刀(直刀),刀柄首部有一圆环,又称汉刀。汉军以此刀与匈奴作战。

隋唐时代,环首长刀仍继续使用,唐朝以后刀开始有护格,刀柄尾端的圆环则消失。唐六典中的刀制有四:仪刀、障刀、横刀、陌刀。“仪刀”、“障刀”是防身用刀,不是战争武器。“横刀”又称佩刀,是兵士所配的刀。“陌刀”是长柄刀,步兵所执,全长约3米,刀头有两刃,主要用来斩击。唐朝时又因大马士革钢(镔铁)传入中国,开始有“镔横刀”,价值远高于“钢横刀”。[2][3]

宋朝的刀开始带有弧度,已不全是直刀,有短柄刀与长柄刀两类。短柄刀又称手刀,长柄刀有:屈刀偃月刀眉尖刀笔刀戟刀掉刀朴刀是双手持用的大刀,至清朝仍在使用,由于是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善使朴刀,又称太平刀[2]雁翎刀首见于宋朝记载。[4]

元朝蒙古人使用的弯刀可见于元朝画师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汉人所配的刀剑则保持着宋朝的风格。[2]

〈元世祖出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的腰刀刀身狭长弯而锋利,长约1米,常与藤牌并用。另有长2米双手持握的长刀,《武备志》记载明朝长刀与倭刀有关[5]。长柄刀则延续宋朝。[2]

清朝的短柄刀有配合藤牌用的单手刀与双手持握的大刀,官佐也开始佩刀。长柄刀则延续明朝形制。[2]

民国初期许多地方军阀的部队使用的土制或从不同的外国购入的枪械,并没有标准化的刺刀刺刀座,所以近战时不如直接用刀。抗日战争则是最后一个用刀的高峰,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许多部队、游击队和民间抗日组织往往无力补充枪弹。在二十世纪中前期当时中国一般士兵的枪械在射击与换弹速度较慢,于是在近距离的战斗都以冷兵器弥补武器与弹药的不足;当时主流的刀种有苗刀和长刀,著名的长城防卫部队第二十九军正因熟娴刀术,有大刀队的别称。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亦有许多使刀的部队。

种类

短柄刀

西汉错银青铜环首刀,扬州博物馆藏。
隋代环首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朝刀八色与明朝刀器,包括长柄刀与短柄刀。
清朝腰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环首刀:两汉用刀,刀柄首呈圆环形,直身厚脊薄刃,取代剑成为军中主要武器。[6]
  • 横刀:《唐六典》所载唐朝用刀,兵士所佩,唐朝部队的主要武器。[7][8]
  • 陌刀:《唐六典》所载唐朝用刀,长刀,唐朝步兵的主要武器。[8][9]
  • 手刀:宋朝用刀,有护手,刀头前锐后斜,《武经总要》所载宋朝刀八色中唯一的短柄刀。[8][10]
  • 朴刀:刀身宽阔,刀柄特长,双手持握,但也有较不同的版本。出现于宋朝。元朝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荷叶样烟毡帽,百炼钢打就的长朴刀。”;《水浒传》第二回:“只带三五个做伴,将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骑鞍马,步行下山,迳来到史家庄上。”
  • 斩马刀:一种用来将敌军将领连马一同斩杀的巨型战刀。源于汉代斩马剑,宋朝改称斩马刀,清末为义和团所用,又称“义和刀”。形制历朝常有所变化,明清两朝亦会将倭长刀作斩马刀使用。
  • 腰刀:佩于腰间的刀为腰刀。此外,《武备志》所载明朝用刀称腰刀,常与盾牌合用。[11][12]
  • 长刀:刀身或刀柄较长的刀为长刀。此外,《武备志》所载明朝长刀与倭刀有关。[5]
  • 佩刀:佩于腰间的刀也称佩刀。此外,《皇朝礼器图式》、《大清会典图》所载的清朝用刀称佩刀。[13][14]
  • 雁翅刀:形似雁翅而得名,明清官军腰刀形制之一。一说其形制与宋朝手刀有传承关系。
  • 雁翎刀:形似雁翎而得名,又名雁毛刀,刀身直长,近刀尖处微弯,刀尖背脊处开反刃。明清主要官军腰刀形制。元朝张宪《我有二首》之二:“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神锋三尺强,落手断金铁。”
  • 柳叶刀:形似柳叶而得名,刀身修长微弯,弧度较雁翎刀大,常有反刃,多短柄。可能改良自游牧民族的骑兵弯刀。明清主要官军腰刀形制之一。
  • 牛尾刀:形似牛尾而得名。刀身上宽下窄,刀刃轻薄,多弯曲短柄。清朝腰刀形制之一,主为衙役和民间武师所用,被诸多民间武术流派沿用至今。
  • 大刀:单刃厚背的短柄刀,如抗战大刀。或指长柄刀,如关刀。
  • 苗刀:民国初年武术家刘玉春所传授的双手刀。可能改良自明清倭长刀。
  • 军刀(英:Saber):或称马刀、佩剑,长约一尺,刀身微弯,在冲锋陷阵时供骑兵劈刺。
  • 刺刀(英:Bayonet):或称铳刀、铳剑,近古一种泛指装在枪械前端以用来近身战的短刀。此外,刺刀也泛指击刺所用的尖刀。《梁书·卷二十·陈伯之传》:“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邻里稻熟,辄偷刈之。”
  • 鬼头刀:古代刽子手处斩罪犯的刀。
  • 戒刀:古代僧人所佩之刀,刀背处偶有环饰,会晃动作响以戒旁人。《董西厢》卷二:“腰间戒刀,是旧时斩虎诛龙剑,一从杀害的众生厌,挂在壁上,久不曾拈。”(古代僧人对刀的管制很严,所配的刀称为戒刀,意为此刀同样受佛法戒律管制,一般只作为几种用途,剃渡、炊事、建筑、裁剪衣物使用。)
  • 鸾刀:刀镮上饰有铃铛的刀。古代祭祀时用来切割牲口。《诗经·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 短刀:小刀,如匕首之类的武器。《三国演义》第四回:“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
  • 单刀:短柄长刃,阔面单锋,为武术用具。
  • 板刀:没有刀尖的长方形刀。就像现代的西瓜刀
  • 钢刀:钢制的刀。《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钢刀,不避矢石。”
  • 破风刀:一种刀身扁长,刀柄短小且弯曲的刀。
  • 泼风刀:一种宽刃的刀。《喻世明言·卷二十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腰拴搭膊,脚套皮靴。挂一副弓箭袋,拿一柄泼风刀。”

长柄刀

  • 关刀:又称“偃月刀”,弯月形刀身的长柄大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关羽所用的兵器,故称为“关刀”。
  • 三停刀:一种有长柄,刀刃部分占全长三分之一的大刀。元朝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扯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
  • 三尖两刃刀:或称“二郎刀”、“三尖刀”,一种锋利多刃的刀。《水浒传》第七十九回:“梅展大怒,舞三尖两刃刀,直取张清。”[15]

工具刀

  • 牛刀:宰牛用的大刀。
  • 屠刀:宰杀牲畜的刀。
  • 劈刀:一种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木材﹑竹子等。即所谓的劈材刀。

图片

参见

注释

  1. 《说文解字》:“刀:兵也。象形。凡刀之属皆从刀。”
  2. 《说文解字》:“人所带兵也,从刃佥声。籀文从刀。”

参考文献

引用
  1. 汉书·匈奴传下》:“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径路,匈奴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饭匕也。挠,和也。契金着酒中,挠搅饮之。”
  2. 2.0 2.1 2.2 2.3 2.4 《中国古代兵器图集》,成东、钟少异 编
  3. 中国古代冷兵器之刀(一) | 芳网. fangweb.com. [2018-11-27]. 
  4. 《宋史》沈作宾传:“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
  5. 5.0 5.1 《武备志》卷八十六,第十五页
  6. 《中国古代兵器论丛》,123页
  7. 《唐六典》卷十六: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
  8. 8.0 8.1 8.2 《中国古代兵器论丛》,128页
  9. 《唐六典》卷十六::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10. 《武经总要》器图: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
  11. 《武备志》卷一百四,第九页
  12. 《中国古代兵器论丛》,129页
  13.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五
  14. 《大清会典图》卷一百一
  15. 《图解中国武术》
书籍
  • 《唐六典》
  • 《武经总要》,曾公亮
  • 《武备志》,茅元仪
  • 《皇朝礼器图式》,允禄福隆安等人奉旨编纂
  • 《大清会典图》
  • 《中国古代兵器图集》,成东、钟少异 编
  • 《中国古代兵器论丛》,杨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 小佐野淳. 图解中国武术. 台湾: 枫书坊文化出版社. 2012. ISBN 978-986-617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