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刑天
刑天
出生炎帝时代
不可考
逝世黄帝时代
常羊山
职业炎帝文臣

刑天又作形夭,原名形天,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祇

在《山海经》里则是一位巨人,为炎帝的文臣[1]

原名

甲骨文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戴,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無千歲”二说[2]

千年以来,文人们皆争辩陶渊明用“刑天”或“形夭”,北宋曾纮表示“刑天舞干戚”才是正确,但南宋时的周必大则提出反驳,认为“刑天舞干戚”用在诗词上逻辑不通,故“形夭無千歲”才是正确。[3]然而到了清朝陶澍则倾向曾纮之说,其后鲁迅郭沫若认为“形夭”及“形天”则达不到此意,故用“刑天”[4]

《山海经》的刑天

刑天在神话中为炎帝文臣,酷爱音乐,为炎帝祝寿时创作《扶犁曲》、《丰年词》等诗曲。

自炎帝被黄帝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刑天本欲参战,但被炎帝制止。后蚩尤部被黄帝铲平,刑天得知蚩尤死训一怒之下便手持利、盾牌,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用轩辕剑斩去头颅[5][6][7]

黄帝为免刑天复活,于是把他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5]。”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永远地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地战斗,是位悲剧性的人物,但也有人提出 因为刑天他这个动作很搞笑,很像在舞蹈(刑天舞干戚),所以黄帝才饶他一命。[5][6][7]

后世

到了后世,刑天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战斗之神。而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来赞颂刑天虽然失败,仍然战斗不已的精神[7][8]。 而在现代,刑天常常成为电脑游戏的角色(大多数为敌方),多是因为其独特外形、悲剧性和勇猛形象有关[9]

参考文献

  1. 《路史·后纪三》宋罗泌
  2. 太平御览李昉等编撰
  3. 见(宋)周必大撰《二老堂诗话》,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480册,页710。
  4. 刑天肚皮舞. [2007-04-03]. 
  5. 5.0 5.1 5.2 《山海经》 佚名著
  6. 6.0 6.1 刑天 (武不玄). [2007-03-22]. 
  7. 7.0 7.1 7.2 中国上古神话
  8. 《读山海经》陶渊明
  9. 《天下贰》怪物传说探寻篇——刑天[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