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断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山脚断层(英语:Shanchiao fault),为大台北地区的活动断层,台北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位于台北盆地与林口台地交接处,自树林向东北沿林口台地崖坡经芦洲至关渡,再由北投穿越竹仔湖经北磺溪河谷到达金山平原入海,陆域部分总长约35公里,根据2012年台湾当局地质勘查部门所进行的探勘,判定为过去1万年内未曾经活动过的第二类活动断层[1]。山脚断层确认为正断层,断层上盘因台北盆地陷落形成明显的地层拖曳,断层倾角约50至60度[2]

海域部分依台电最新调查,推测外海ST-I线形向陆域之延伸,可与山脚断层相接。该线形在其海域调查范围内长度至少40公里,估算山脚断层总长度至少74公里,但断层向东北方海域之延伸范围仍待确认。

地质

依台北盆地堆积晚更新世至今的沉积层,推断山脚断层至少在50万年前即已开始活动,也因大屯山火山群喷发的大量火山岩,覆盖于山脚断层上,使得地表断层地形不明显。

依据台湾当局地质勘查部门山脚断层条带地质图幅,山脚断层大致区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

山脚断层北段由新北投经大屯山竹子湖,沿南磺溪擎天岗,再顺著北磺溪至金山平原北侧的断层崖下方,进入东北海域。因断层活动造成地质结构差异,断层两侧之火山岩厚度有很大的差别,在北磺溪两侧岩盘垂直落差可达880米,北磺溪南侧断层上盘之火山岩厚度可达1500米,而北磺溪北侧之断层下盘的火山岩厚度仅数百米。山脚断层北段之北侧(下盘)岩层为中新世南庄层与桂竹林层,而断层南侧(上盘)之岩层乃渐新世五指山层,断层两侧皆覆盖更新世火山岩。

金山平原段

台大陈文山教授依7口深井钻井岩心与E-GPS量测资料,就两井间岩盘落差最大之位置,作为推估山脚断层位置,研判金山平原北侧的线型崖地形乃属断层崖。推断出山脚断层应位在LNB-1 井与LNB-2井之间,三界桥2号井北侧与断层崖之间,以及金山5号井北侧与断层崖之间。依金山6号井(400米)、金山7号井(376米)地质钻探取样,由浅至深大致可分四层,表层为潟湖相砂泥互层,耕作土壤与冲积砾石;第二层为冲积砾石层,属大屯火山之安山岩;第三层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或集块岩;第四层为五指山层之白色石英砂岩。

北磺溪段

山脚断层大致沿着北磺溪溪谷分布,从金山平原的西端进入山区,再沿北磺溪段至擎天岗鞍部。全区岩层大都属于更新世火山岩,中新世南庄层与桂竹林层仅出露在北磺溪的北岸流域。北磺溪南岸保存相当完整之火山地形,北岸则呈许多大型的地滑区与地滑岩盘产生的裂隙,此区段无法以出露地层精确标定断层迹,仅依地形特性推测。

新北投至擎天岗段

擎天岗鞍部至新北投区段,地表断层形迹非常不明显,呈更新世火山岩,断层两侧都有大规模的地滑区及岩层裂隙。此段受到正断层上盘朝南的沉降作用,而岩层朝南地滑,使岩层产生裂隙。大屯山区正断层构造不明显,但以温泉硫气孔与热液换质带分布,东北向线型构造,显示大屯山区仍持续受到正断层的作用[3]

南段

南段由新北市树林区向北延伸至北投,长约13公里,为第四纪冲积层所掩覆[4]。经钻探发现山脚断层迹距离林口台地东缘数百米以上,于台北盆地内山脚断层两侧的基盘落差约有60至220米。

金山淡水微震震源机制分析此地区大部分为正移断层(盲断层),并兼具正断层横移断层的性质,断层的倾角超过62度,长约11公里,为第二类活动断层。盆地面与西侧之林口台地落差达到700m左右;盆地西北缘重力梯度大,有正断层向下拖曳,断层面向东南呈高角度倾斜[5]

参考资料

  1. 陈文山. 《山脚断层》科学发展第515期. 2015-11-01. 
  2. 简志宇. 台北盆地西北深部构造之研究. 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8-06-30 [2020-10-08]. 
  3. 王朝兴. 《金山地区活动断层之浅层震测调查》. 中正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07-01. 
  4. 邱俊颖. 《山脚断层再活动对于台北盆地内地形变化之探讨》 (PDF). 台湾大学地球科学系. 2007-07-01 [2018-02-15]. 
  5. 存档副本. [2013-01-13].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