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约作于北魏,也有人说作于唐朝,最初录于南朝陈朝释智匠《古今乐录》,全文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饰。有一些人说《木兰诗》是载:“唐人韦元甫拟作木兰诗一篇。”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的诗句,“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原文

全文如下:

木兰诗 / 木兰辞

创作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声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1]。至唐朝已广为传诵,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参考资料

  1. 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