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Jellyfish
化石时期:埃迪卡拉纪–现代
太平洋黄金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亚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Eumetazoa
演化支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 ParaHoxozoa
演化支 浮浪幼虫样动物 Planulozoa
门: 刺胞动物门 Cnidaria

水母(又名白鲊zhà[1])是无脊椎动物,属于刺胞动物门中的一类,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两百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无论是热带的水域﹑温带的水域﹑浅水区﹑约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区都有它们的踪影。水母早在埃迪卡拉纪时就已经存在。水母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其触手可以延伸约十米远。 在分类上有些属于水螅纲,有些属于钵水母纲,其生活史中,几乎所有种类都有两型,即水螅型水母型,并有两型在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之间的世代交现象,而人们常见的水母则是有性的水母型。

水母寿命

水母生命周期十分复杂,寿命长短不一,相关研究也较为缺乏[2]

最特殊的是灯塔水母(学名:Turritopsis nutricula),它能通过反复通常生殖和转分化达到“不老不死”。

繁殖

雌雄异体,有生殖腺在近胃囊处。成熟的精子流入雌彦萁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后变成横裂体,横裂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再发育成成体。

近年,世界各地的海域常常有突如其来的水母群的出现。早前,日本海域便出现两米长的巨型“越前水母”群,估计中国长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来源之一。随着中国沿海业的过度捕捞,减少了与水母争食的鱼类,增加了浮游生物,造成水母繁衍过剩,加上长江流域连场反常的大雨,将巨型水母冲到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温变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长。

猎物与猎者

摄于东京隅田水族馆的水母

所有水母都是肉食性动物,它们以鱼类浮游生物为食。当猎食的时候,水母很被动,只捕食游到它们身边的动物。它们用触手上的刺丝囊来螫伤或是杀死猎物,然后把食物送到嘴和消化腔里。大部分水母几乎是透明的,令敌人难于发现。有些水母能够发光,单凭身上发出的幽光,水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吸引猎物。

尽管水母有刺丝囊的保护,但海龟翻车鱼还是以它们为食,而水母亦是许多人的美食。若海龟数目减少,水母的繁殖率便会激增,水母过度繁殖,自然又会影响到其他鱼类及浮游生物的繁衍,令生态系统失衡。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海面上,有两种分别叫做澳洲箱形水母曳手水母,其分泌的毒性很强,如果被它们刺到,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手水母,被这样的水母螫伤的人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丧命。但大多数情况下,螫伤只会引起极端疼痛恶心红疹鞭痕,有时会持续数周。被水母螫后,发生呼吸困难症状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强心剂,千万不可大意,并应迅速寻求医护救助。

天敌

水母的天敌除了人类之外,目前已知大自然中会捕食水母的生物有:

参考文献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䖳. 广韵. [2018-08-20]. 
  2. Brusca, Richard. Invertebrates. Sinauer Associates. 2016: 310. ISBN 978-1-60535-375-3. 

外部链接

图片:
  • Jellyfish Exhibition At National Aquarium, Baltimore, Maryland (USA) – Photo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