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栏仔街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沙栏仔街(葡萄牙语:Rua do Tarrafeiro)又称沙栏仔,是澳门的一条道路。1869年7月,澳葡政府将道路命名为沙栏仔街。沙栏仔街周边有白鸽巢公园和东方基金会会址[1][2]

沙栏仔也是沙栏仔街周围的地区名,最初当地为海湾和沙滩,居民多为以捕捞为生的渔民。当时沙栏仔地区的沙滩将周边的海湾北湾以及浅湾分隔,居民便将沙滩称为沙栏,又因为沙栏很小,“小”在粤语口语中读为“仔”,所以该地区被称为“沙栏仔”。清朝同治年间,政府填海造地,将北湾以及浅湾和分隔两个海湾的沙滩(沙栏)全部填埋[2]。此后沙栏仔至少在1870年代前开始形成沙栏仔街市,街市上有许多贩卖鲜鱼的摊贩。当时沙栏仔街市的摊位所有权归属于两广总督副将彭玉及其家人,他们将摊位出租给小贩并收取租金。1884年,澳葡政府决定撤销沙栏仔街市,要求摊贩迁往别处。1909年1月左右,沙栏仔街市重建完成,1928年1月31日,沙栏仔街市因为卫生环璄不理想而停止运作,但道路沙栏仔街依旧存在[3]

参考资料

  1. 沙栏仔街. 澳门政府. [2021-08-27]. 
  2. 2.0 2.1 沙栏仔街. 现代澳门日报. [2021-08-27]. 
  3. SM020-原沙栏仔街市旧址(原泗𠵼街市旧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