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宋干节
柬埔寨海报,描绘太阳带来新年
正式名称各地名称:
别名泼水节
参与者泰语民族;斯里兰卡人、部分印度北部民族
意义东南亚阳历新年
日期一般在4月13–14日
频率每年一次
相关节日印度阳历新年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庆祝泼水节。

宋干节,傣族称泼水节,是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共同庆祝这个节日。东南亚民族在海外聚居地──例如香港九龙城大埔太和寺、西环深水埗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也承袭相关习俗。

整个节庆历时数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首二天是去旧,最后一天是迎新。此节日是新旧历新年及印度洒红节后,第三个在年初庆祝的节日,乃是农历新年后最重要的节日。乃是清明一周过后庆祝之节日。

简介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每年泰历六月作为一年的起始,泼水节的时间在泰历六月,节日活动持续2天或4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二天称作“宛脑”,意为“空日”。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沐浴盛装,到佛寺堆沙造塔,浴佛听经,然后青年男女互相泼水祈福,继而形成全村性的泼水高潮。

泼水节在泰国原名“宋干节”(Songkran),与“尚罕”一词同源。在曼谷,人们在这一天还要用香车盛佛像及“宋干女神”游行,沿途接受人们的泼水祝福。在缅甸称为“达降”(Thingyan),源自梵文,意为“运转”。泼水节之所以命名为宋干,是因为东南亚居民相信,太阳转入黄道星座中的第一宫——牡羊宫(来自印度占星术),当天代表新一年开始。由于岁差,在21世纪太阳转入牡羊宫的时间大致在四月中旬,并且仍然在不断向后移动。现时泰国采用公历,把泼水节固定于介乎每年公历4月13日4月16日间。

傣语称此节日为“比迈”,意即“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分别称此节日为“尚罕”、“尚键”,两词均来源于梵语“samkranta”,意为“周转”、“变更”、“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布朗族、德昂族和 阿昌族也过此节日。

泼水节的起源与上座部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其活动包含许多宗教内容。但就这一节日以泼水为主要活动的原始意义来说,也反映出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

传说

泼水节的传说:在遥远的年代,西双版纳的人民生活富足安宁,有一天来了一个魔王危害百姓,他让土地变得干旱,农民无法种植粮食。傣王的七个女儿都为父王和黎民忧心。最聪明的小女儿出计:趁魔王熟睡杀了他。于是七姐妹行动了,用利剑斩下魔王的头。但是魔王的头突然着火,滚到哪里哪里便燃烧。急中生智的女儿们急忙找水灭火。从此,版纳的人民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为了纪念和感谢七个公主的作为,将泼水作为风俗流传至今。

所使用的水按照傣族的习俗应该是最清洁的水,第一天清晨打的水,可以用缅桂树枝从银碗沾水点到对方肩上;要是在景洪等城市,则可以找一切装水的容器(如高压水枪),灌上自来水猛烈的泼,泼的水越多祝福越多。

全球各地庆祝活动

各种宋干节
孝敬长辈是各地宋干节的常见传统,此为泰国宋干节。
泼水“净化”也是各地宋干节的常见传统,此为缅甸宋干节。
柬埔寨新年洗佛,此为东南亚的重要传统。
斯里兰卡新年,在当地是伴随褐花刺桐开花到来。
老挝庆祝丢花瓣。
柬埔寨和泰国在新年常要祭祖
 中国香港

香港宋干节庆祝活动早在2002年由一群在香港定居的香港泰国人及一些团体举办的,日期会在4月宋干节前或正日的星期日在香港九龙城打鼓岭道游乐场举行。香港很多地方都有类似性质的节目,而大学的迎新活动都有引入和仿效。香港经常有大型的泼水节活动,例如“泰二代”举办的香港泼水节有泼水节七仙女古色巡游。2018年香港泼水节因港铁沙中线兴建工程,所以改为在深水埗区荔枝角D2 Place举行至今。

相关条目

文内注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