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弘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金弘壹
김홍일
金弘壹,1961年摄于外务部长任内
大韩民国外交部部长
任期
1961年5月21日-1961年7月21日
个人资料
出生(1898-09-23)1898年9月23日
 大韩帝国平安道龙川郡杨下面五松洞
逝世1980年8月8日(1980岁-08-08)(81岁)
韩国首尔特别市龙山区孝昌洞
国籍 大韩帝国(1898-1910)
朝鲜籍(1945-1948)
大韩民国(1948-1980)
政党韩国独立党[1]
新民党
学历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第2期[2]
中国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3]
军事背景
效忠中国
 大韩民国
服役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国民革命军
韩国光复军
大韩民国陆军
服役时间国民党军队 1925年-1948年
大韩民国陆军 1948年-1951年
部队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102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
大韩民国陆军第1军
参战北伐战争
一二八淞沪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

朝鲜战争

金弘壹
谚文김홍일
汉字金弘壹
文观部式Kim Hong-il
马-赖式Kim Hong-il

金弘壹(朝鲜语:김홍일,1898年9月23日—1980年8月8日[4]),别名金弘一崔世平최세평),中国名王雄王逸曙王复高[5]:p487,是韩国军官外交官政治人物,亦为国民革命军和“韩国国军”退役将领,籍贯法兴,乳名弘日,号逸曙(일서)。

金弘壹生于平安北道龙川郡日本殖民朝鲜之后赴中国和苏联参军,投身韩国独立运动,在华期间曾加入国民革命军和韩国光复军,经历过北伐战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等役;1950年朝鲜战争初期,又作为李承晚部中少数具备丰富实战经验和中国背景的将领,在汉江战线洛东江战线之间主导了延迟朝鲜人民军攻势的关键行动[6]。1951年退役至1960年间,金弘壹出任外务部(今外交部)部长、新民党国会议员和党魁,以及在乡军人会(退伍军人协会)、光复会等组织的会长,一生中获授的荣誉包括韩国最高军事奖章——太极武功勋章,以及韩国建国勋章等。

生平

早年

金弘壹在1898年9月23日出生于平安北道龙川郡的杨下面(양하면)五松洞(오송동),为其父亲金振健(김진건)的三男。日韩合并之后的1913年,他赴中国东北奉天的中国小学就学,但仅读了一个学期便返回平安北道,转往由独立运动家——曹晚植担任校长的定州五山学校继续学习[5]:p486-487,并以顶尖的成绩毕业[7],其后借由五山学校创校人李昇薰的推荐、至黄海道的儆新学校(경신학교)担任教职。1918年7月时,金弘壹在“五山校友会”(오산동문회)事件中受到牵连、被当局逮捕入狱,获释之后于同年亡命上海[5]:p487

在华时期

金弘壹抵达中国后,透过时任上海《救国日报》社长的黄介民协助[5]:p487,以王雄之名进入何应钦办设的贵州讲武堂第2期步科学习军事、接受训练[8]:p185。1920年6月毕业后,曾于贵州黔军总司令部特务大队任排长[3]。之后他返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所在的上海,并于1921年3月时遵照临时政府军务总长卢伯麟的指示,前往中国东北、并在当地加入了间岛地区的军备团,计划率领团员前往苏联伊曼(今达利涅列琴斯克)、在苏方支援下抗日。同年6月的自由市惨变爆发后,大韩独立军团在苏组织遭到苏联红军重度摧毁,连带使得他的计划挫败。1921年年底韩国义勇军事会(한국의용군사회)建立后,金弘壹出任义勇军司令部第二中队队长[5]:p487,1923年时担任西伯利亚韩国义勇军司令[9]

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5年,金弘壹加入国民革命军[10]:p225,赴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担任第三期兵器教官,1926年7月进入汕头的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总指挥部任少校参谋、中校科长[3],后又担任营长、团长、吴淞要塞司令部副官长[5]:p488,1928年起在上海兵工厂当军机处主任(兵器主任)[1]及护厂大队长,继而兼任十九路军后方情报局长,负责敌后情资搜集,并策划过针对日军出云舰、飞机机库和后勤仓库的爆破行动,惟后来因《淞沪停战协定》的签署而停止实施[11]:p289-290

金弘壹在兵工厂任职期间,尚曾以兵器主管之身份参与韩国独立家金九筹划、尹奉吉执行的虹口公园爆炸案,以日本在沪要员为刺杀目标。他事前受金九的委托,负责与厂长宋式骉交涉、替尹奉吉制造饭盒外型的炸弹,以便于携入会场[12]。最后,尹奉吉在4月29日起事,导致白川义则大将、河端贞次重光葵等多名日本政军界人士死伤。事后日方开始对涉及虹口事件的朝鲜人展开调查,金弘壹在军政部次长陈仪的安排下,化名王逸曙转赴苏杭、南昌等地[13]:p274。隔年2月,金弘壹随着国府军参与了围剿江西红军军事行动,并出任第二路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3]

中国抗日战争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金弘壹在湖北的江陵中央军官学校当教官,培训了100多名朝鲜人学员、将他们编入1938年创设的朝鲜义勇队[5]:p489。同年夏天,罗卓英中将派金弘壹到原属黔军的102师任职,其师长柏辉章中将与金氏为贵州讲武堂同期[8]:p185。102师在7月上旬奉调参加武汉会战时,金弘壹出任师参谋主任[8]:p139,经历了该师在会战期间投入、于南昌北方的德安重创日军第106师团万家岭战役。1939年1月后,102师转进江西省东部的上饶、担当鄱阳湖东南岸守备,并于东乡县新创教导队,由金弘壹兼任教导队主任,培训排级部队骨干人员[8]:p181

金弘壹在102师服勤期间,尚曾因为具备日语能力而负责侦讯战斗中逮获的日军俘虏。1939年2月一次日机空袭中,他亲自审问一名被102师击落的日军航空侦察官,并套出了日方计划动用空中部队破坏中国兵力和后方、支援其陆军攻占南昌和武汉的情报,这份供词随即获得了国府第三战区长官部的采纳和参考[8]:p185。同年5月,派属102师未满一年的金弘壹晋升为中央军少将[4],并调回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当处长[14]:p41。当时的第十九集团军对守备南昌地区的日本第34师团构成了防务上的压力,使日军决定在1941年对国民政府军发起进攻,史称上高会战,金弘壹在作战初期曾代理第19师师长的职务[15]:p339

1942年1月,金弘壹与同为国民党军朝鲜族军官的崔用德朴始昌一起进入重庆的中国陆军大学就读[11]:p322,1943年12月时从特别班第6期毕业[3]。1944年后,金弘壹在重庆成为中国青年军训练总监部(总监罗卓英中将)参谋处长[8]:p185[16]:p200,1945年5月时则应韩国临时政府所邀、自6月起就任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策划与王耀武中将的第4方面军协同进行武汉收复行动。然而这场中韩合作案和另一项计划——由美国战略情报局OSS)支援、韩国光复军派兵反攻朝鲜本土的拟定作战[17],均因为同年8月的日本投降而宣告终止[5]:p489

战后

二战结束后,金弘壹由于有在中国东北活动的经验,而接受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中将邀请,前往锦州[15]:p384-385、并在当地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获得高级参谋的职位,同时也兼任司令部下属的韩侨事务处处长[5]:p489,负责处理朝鲜人在东北的资产接收和侨民遣返作业。金弘壹执掌韩侨事务处时,在华众多韩侨团体和党派展开了权力斗争,而他也卷入了朝鲜人内部纠纷之中[16]:p200。1946年8月,韩国独立党向国民政府的东北行营控诉金弘壹与朝鲜民族革命党有关联[18],但后来针对他的相关指控都无法证实。1946年9月,韩侨事务处由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改归给中国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公署管辖,而金弘壹则调往南京[15]:p432,并于1948年7月时出任中国国防部中将部员。同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金弘壹携带国民党当局领导人蒋介石的亲笔信函返韩[3]

返韩从军

金弘壹(大韩民国陆军准将时期,1948年)

金弘壹返回韩国后,即于1948年12月10日加入大韩民国陆军[7],并于1949年出任韩国陆军官校准将校长,旋升少将,1950年6月时又任陆军参谋学校校长[3][5]:p490。当时韩国国军的军官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前日军士兵和中国东北国军出身者居多[19]:p7,而金弘壹为军中少数拥有中国背景[20]、领导过大编制军事单位者[21]。另外,他也是唯一一位具备师级以上战斗部队之指挥经验的韩军将领[10]:p225

朝鲜战争初期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金弘壹在当日与池青天金锡源宋虎声等具有参战经验的将校级军官受到陆军参谋总长蔡秉德少将和国防部部长申性模的召集,参加紧急对策会议。金弘壹认为前线的议政府已经战况危急、提议以汉江作为防线抗战,然而蔡秉德和申性模均决定要固守汉城[22]:p327[10]:p158。6月27日时,金弘壹作为陆军本部战略指导组(전략지도반)组长,视察了奉日川前线第1师师部,其师长白善烨上校亦建议他向本部请求实施撤退,但金弘壹返回陆军本部、对蔡秉德强力要求之后,依然遭到否决[23]:p13[24]。6月28日,朝鲜人民军突破了李承晚部在汉城北侧的防御体系,并在下午时占领了整座都市[19]:p42-43

汉城失守后,李承晚部陆地作战部队本部向南迁移,汉江以南的始兴永登浦两地成了直接对峙朝鲜军的第一线[6]。韩国军在始兴的步兵学校建立“始兴地区战斗司令部”(시흥지구전투사령부),由金弘壹担任战斗司令、下辖第7师首都师。他的司令部主要负责接管汉城周边防卫,并将过江的部队重组成能够拖延朝鲜军向南反击速度的兵力[23]:p18

在金弘壹的始兴司令部下,作战局长金白一准将和顾问们把溃逃的兵员集中在校园里,编成步兵再投入前线。当中4个步兵营配属给鹭梁津方面防御的第7师,2个营和第5师的一部配属给首都师守卫永登浦,另1个营作为总预备队[19]:p58。除此之外,议政府和东豆川南撤的部队、陆军官校学员和临津江北岸南下的第1师也经由金弘壹的整理而重新成为战斗队伍。始兴司令部的延滞战使韩军在汉江防线守了6天[23]:p20,让兵力和武器得以从后方向前补充[6],也替美军赴韩部队的集结和釜山环型防御圈的建立提供了更充裕的所需时限[21][25]

7月初,始兴地区战斗司令部改组为第1军,金弘壹也成为首任军长,下辖首都师、第2师,负责延迟汉城-龙仁、汉城-利川公路上的朝鲜军队[19]:p76。进入忠清南道后,白善烨的第1师也在鸟致院纳入金弘壹麾下[6][23]:p25。7月中旬,金弘壹指挥的韩1军负责在美军第24师东侧的镇川清州阻止朝鲜攻势[19]:p76。虽然该军于7月11日时动用炮兵重创了朝鲜第2师,但其左侧于翌日遭受朝鲜第3师攻击,被迫撤出清州[19]:p87-88

洛东江

7月底,金弘壹的第1军转至庆尚北道、负责安东地区的防卫,并抵挡了朝鲜第2军第12师为攻破安东而发起的强袭。7月31日晚间,美国第八集团军命令韩1军在8月1日清晨之前撤到洛东江防线以南,但其进度却在第1军下辖的首都师和第8师因为后撤顺序而引发争执的情形下、遭到了耽搁[26]:p223,230。8月初,第1军的防区终于转移到釜山防御圈东部的战线[19]:p238

金弘壹率队撤入釜山防御圈初期,除了朝鲜第8师对其构成威胁之外,朝鲜第2军军长金武亭中将也计划派遣第12师和766部队突破太白山脉、入侵东海岸的浦项[19]:p238。8月27日,朝鲜第12师袭击了韩1军首都师部署在杞溪北侧的一个团,进而将全师逼退到杞溪南方[27]:p33。情势出乎了美第八集团军的意料[19]:p238、迫使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紧急派出其副司令约翰·库尔特少将、前往金弘壹的军部所在的庆州,把韩军第1军、第3师美军第21团等单位整并为“杰克森特遣部队”(Task Force Jackson),并在庆州当地设立队指挥所[28]:p398。虽然库尔特建议金弘壹在28日时反攻杞溪,但金弘壹以第1军部队受损惨重、处于疲劳状态为由,表示无力实施行动。直到29日时,首都师才为了配合美军21团对朝鲜人民军的反击而派兵进攻杞溪,该地却在30日拂晓时再度被夺走[28]:p400。进入9月后,朝鲜人民军逼近庆州北方,金弘壹认为其亦有陷落之虞,而提议撤出[29]:p562,不过最后朝鲜军队并未攻入当地[28]:p404

进入9月后,金弘壹卸下军长的职务[28]:p405,副军长金白一于9月1日继任之[30]:p545[29]:p558。他离开第1军和庆州之后,至釜山东莱的陆军综合学校(육군종합학교)任校长[6],1951年3月时升为中将[7],为当时李承晚部授予的最高“军衔”[a]

退役之后

金弘壹于1951年3月自陆军退役,并在同年7月26日获颁韩国最高等级的军事勋奖——太极武功勋章[31]

1961年5月21日,金弘壹就任第7届大韩民国外务部部长,同年7月21日离任[32],接着进入五一六政变后即掌握全国治权的军事执政团国家重建最高会议”当议长顾问,并于12月出任第9届在乡军人会(退伍军人协会)会长[33][5]:p490,1962年时,获授韩国政府的建国勋章独立章[34],1965年2月26日则当选韩国陆海空三军退役将领组织“星友俱乐部”(今星友会)创会后第一届代表指导委员[35]

朴正熙担任总统期间,金弘壹加入了反对阵营的新民党,于1967年时代表该党竞选国会议员,并在1971年获选为党总裁(党魁)。1972年12月,金弘壹在汉城出版了自身的回忆录《大陆之愤怒:老兵的回想记》[15][36],之后又分别于1977年5月20日和1979年6月28日当选为第6届、第7届韩国光复会会长[37]。1980年8月8日,金氏因衰老而逝于汉城自宅内,享寿82岁[38]

相关人物

  • 李范奭(韩国光复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退役)
  • 崔用德大韩民国空军中将)
  • 崔德新(大韩民国陆军中将,黄埔10期,国民革命军退役)
  • 安椿生(大韩民国陆军中将,黄埔10期,国民革命军退役)
  • 金 信金九之子,大韩民国空军中将)
  • 朴始昌(大韩民国陆军少将,黄埔5期,国民革命军退役)

注释

  1. 金弘壹于1951年退役时,中将尚为李承晚部授予的最高军衔。首位上将则是1953年1月31日才出现,晋升者即是曾在金弘壹麾下担任第1师师长的白善烨[23]:p249

参考文献

  1. 1.0 1.1 沐涛、孙志科.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82. ISBN 7-208-01538-4.  (简体中文)
  2. 魏志江. 试论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广州的关系. 백범과 민족운동 연구 제5집 (백범학술원). 2007, (5): 页234. ISSN 1599-8592.  (简体中文)
  3. 3.0 3.1 3.2 3.3 3.4 3.5 3.6 刘国铭 (编). 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05-12: 页1572. ISBN 7-80214-039-0.  (简体中文)
  4. 4.0 4.1 김홍일 1898~1980 이달의 독립운동가. 국가보훈처. [2014-09-16] (朝鲜语).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金厚卿. 大韓民國獨立運動功勳史. 서울: (株)光復出版社. 1983 (朝鲜语). 
  6. 6.0 6.1 6.2 6.3 6.4 백선엽. 6·25 전쟁 60년: 임진강을 넘어온 적 (39) 도시는 병사를 잡아먹는다. 중앙일보. 2010-02-19 [2014-09-11] (朝鲜语). 
  7. 7.0 7.1 7.2 <92>‘5성 장군’ 김홍일 장군과 6·25전쟁. 국방일보. 2008-11-17 [2014-06-16] (朝鲜语). 
  8. 8.0 8.1 8.2 8.3 8.4 8.5 康振贤. 虎賁獨立師——國民革命軍第102師抗戰紀實.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2. ISBN 978-7-80214-652-5.  (简体中文)
  9. 佐々木春隆. 朝鮮戦争/韓国編 上巻 再版. 東京: 原書房. 1976: p422. ASIN B000J9DDY2. (日语)
  10. 10.0 10.1 10.2 韓国国防軍史研究所(著). 翻訳編集委員会(翻訳). 韓国戦争 第1巻: 人民軍の南侵と国連軍の遅滞作戦 第1刷. 東京: かや書房. 2000. ISBN 4906124410. (日语)
  11. 11.0 11.1 佐々木春隆. 朝鮮戦争前史としての韓国独立運動の研究 第1刷. 東京: 国書刊行会. 1985. ISBN 978-4336013514. (日语)
  12. 金九. 白凡逸志. 金在先译. 台北: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970: 页236. (繁体中文)
  13. 徐万民(著). 屠敏珠 , 编. 中韓關係史(近代卷). 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韩国学丛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 ISBN 7-80050-837-4.  (简体中文)
  14. 佐々木春隆. 朝鮮戦争/韓国編 下巻 再版. 原書房. 1977. ASIN B000J8YMW0. (日语)
  15. 15.0 15.1 15.2 15.3 金弘壹. 大陸의憤怒: 老兵의回想記. 서울: 文潮社. 1972. (朝鲜文)
  16. 16.0 16.1 邵毓麟. 使韓回憶錄.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0.  (繁体中文)
  17. 石源华. 韓國獨立運動與中國關係論集(上).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03: 页202. ISBN 978-7-105-09962-7. (简体中文)
  18. 为遵令拟具关于韩农贷款及扩展独立党建立韩军等项意见签呈复核, 兼处长张剑非、副处长赵康: “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韩侨事务处签呈”, 务处第二科, 158 号. 辽宁省档案馆藏,“东北行辕”全卷号JE1.(繁体中文)
  1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编). 日本人眼裡的朝鮮戰爭(上部). 高殿芳等译 2版. 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12. ISBN 7-5626-1002-9.  (简体中文)
  20. 朝鮮戦争 (下) (歴史群像シリーズ (61)) 第1刷. 東京: 学研. 1999: p114. ISBN 4056021309. (日语)
  21. 21.0 21.1 Malkasian, Carter.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8: p21. ISBN 1404218343.  (英文)
  22. 佐々木春隆. 朝鮮戦争/韓国編 中巻 再版. 東京: 原書房. 1976. ASIN B000J9DDXS. (日语)
  23. 23.0 23.1 23.2 23.3 23.4 白善烨. 最寒冷的冬天II:一位韓國上將經歷的朝鮮戰爭. 金勇(译). 重庆出版社. 2013-02. ISBN 978-7-229-05949-1.  (简体中文)
  24. 백선엽. 6·25 전쟁: 60년 임진강을 넘어온 적 (35) 이상한 ‘사수 명령서’. 중앙일보. 2010-02-12 [2014-09-11]. (朝鲜文)
  25.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中央19511005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26. 児島襄. 朝鮮戦争 I. 東京: 文藝春秋. 1984. ISBN 4-16-714116-7. (日语)
  27. Catchpole, Brian, The Korean War, Robinson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1-84119-413-4 (英文)
  28. 28.0 28.1 28.2 28.3 Appleman, Roy E., 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98, ISBN 978-0-16-001918-0 (英文)
  29. 29.0 29.1 Millett, Allan R., The Korean War, Volume 1,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0, ISBN 978-0-8032-7794-6 (英文)
  30.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9-14)
  31. 태극무공훈장에 빛나는 6.25전쟁 영웅, 서울: 군사편찬연구소, 2003-05-10  (朝鲜文)
  32. Former Minister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2014-09-20]. (英文)
  33. 역대회장. 대한민국재향군인회. [2014-09-21]. (朝鲜文)
  34. 8월의 독립운동가 김홍일장군. 경남신문. 1999-07-31 [2014-09-13]. (朝鲜文)
  35. 성우회연혁. 대한민국성우회. [2016-03-17]. (朝鲜文)
  36. 许壁. 金弘壹先生著「大陸之憤怒」讀後. 文艺复兴月刊 (台北: 中国文化学院). 1974-11-01, (57): 页21-22.  (繁体中文)
  37. 광복회소개 > 연혁. 광복회. [2014-10-03]. (朝鲜文)
  38. 夕刊. 金弘壱氏(元韓国外相、元同新民党党首)死去. 読売新聞: p. A2. 1980-08-09.  (日语)


军职
前任:
崔德新
韩国陆军官校校长
1949年1月15日-1950年6月10日
继任:
李俊植
前任:
(首任)
韩国第1军军长
1950年7月-9月
继任:
金白一
外交职务
前任:
郑一亨
韩国外务部部长
1961年5月21日-7月21日
继任:
宋尧赞
议会席位
前任:
朴顺天
第7届韩国国会议员(汉城市麻浦区)
1967年12月17日-1971年6月30日
继任:
卢承焕
政党职务
前任:
柳珍山
新民党总裁
1971年5月12日-1972年9月28日
继任:
柳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