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乐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香港文化系列之一
其他香港系列

香港音乐指产生于香港的音乐,包括粤语流行音乐、历史悠久的粤剧、香港中乐(见香港中乐团)、香港西洋交响乐(香港管弦乐团为最有代表性的交响乐团)等。

早期

1843年,牧歌协会已经在香港成立,索尔顿为首任会长。1861年,合唱协会在C.F.A.Sangster提议下成立。1872年,合唱协会开始以爱乐协会名义组织音乐会。[来源请求]

从开埠至今,在香港,华人十分喜爱粤曲粤剧。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粤曲粤剧发展十分兴旺,是当时香港华人平民生活的一部分。

流行音乐

欧西流行曲

1950年代在高级夜总会表演的歌星以献唱欧西流行曲为主,配以乐师(主要为菲律宾籍)现场伴奏。当时受欢迎的夜总会大乐队的乐师有吹奏色士风的 Kenny Lee、打鼓的洛平、结他的孙立功、Tony Carprio等。英文歌曲流行的原因是这类高级娱乐场所的客源主要为上流社会的洋人(只有少数华人较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能负担这类高级消费)。

由于接触西方流行音乐,1960年代的年轻人喜欢自组乐队,歌路以英文歌曲为主。著名乐队有The Astro-note(太空之音)的陈欣健 (Philip Chan)、Anders Nellson and the Kontinentals、 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泰迪罗宾花花公子乐队(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许冠杰莲花乐队(Sam Hui & Lotus)、陈任与Menace(Joe Chen & Menace)、松散者(Loosers,温拿乐队前身)以至较后期的新特乐(New Top Notes)及玉石乐队(Jade)等。

国语流行曲

在1950年代以前,来自上海海派的国语时代曲出现于香港,代表的歌星有龚秋霞周璇姚莉李香兰白光吴莺音张露等。

到了1970年代来自台湾的歌手曾一度风靡香港乐坛,包括青山姚苏蓉杨燕汤兰花刘家昌尤雅邓丽君等。 “东方歌艺团”曾多次访港,网罗最多当红台湾歌手办舞台表演。

粤语流行曲

五六十年代是欧西及国语歌曲流行的年代。不过,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低下阶层,粤曲才是真正流行的音乐。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此外,1960年代后期,来自星马的郑锦昌和丽莎打开香港市场,当时的郑锦昌有“粤曲王子”之称,而丽莎则被称为“粤曲王后”。他们的经典名曲包括《新禅院钟声》、《唐山大兄》、《相思泪》等,可是仍未令粤语流行音乐走出低下阶层音乐的形象。电影演员如陈宝珠、胡枫、吕奇、萧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多为电影插曲。

到1970年代中期,许冠杰黎彼得顾嘉煇黄霑卢国沾黎小田等填词人和作曲人把粤语流行音乐普及化,开拓新的题材,使社会大众从此不再歧视粤语歌,例如许冠杰创作的粤语流行曲,歌词不但生鬼活泼,而且贴近当时香港普罗市民的生活,因此大受欢迎。

从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初,个人风格强烈且能独当一面的粤语歌手辈出,配合幕后音乐人才涌现,成就了经典巨星的时代,歌唱派如关正杰徐小凤甄妮罗文,唱作型如许冠杰林子祥Beyond,以至中期冒起的偶像派谭咏麟陈百强梅艳芳张国荣,都同时大放异彩,至今仍拥有跨时代的影响力。八十年代的歌手无论在音乐造诣、现场功力及曲风多元等方面均有相当不俗的水平,为乐坛后起者树立了典范,而当时的唱片的发行量及销售量,亦印证了这段时期的香港粤语流行乐坛已发展成熟。

踏入1990年代,男歌手比较受欢迎。当时,张学友黎明刘德华郭富城并称为“四大天王”。张学友的唱片销量在当时达到了国际水准,更参与了许多国际音乐奖项的颁奖典礼,成为香港流行音乐史“对外”的代表者。同时女歌星如叶蒨文林忆莲王菲彭羚郑秀文陈慧琳在乐坛亦占有重要地位,差不多与四大天王平分秋色。

自2000年代,李克勤陈奕迅许志安古巨基杨千嬅容祖儿等天王天后成为香港乐坛主力。

而2010年代,周柏豪张敬轩卫兰谢安琪、男子组合C AllStar等歌手成为香港乐坛主力。

到了2020年代,江海迦林家谦等歌手,男子组合MIRROR成为乐坛主力。

香港传媒常用“香港乐坛”称粤语流行曲及相关业界,包括歌手乐队作曲家填词人歌曲出版国际分销发行经理人合约制度、唱片公司、唱片骑师、电视剧主题曲歌唱比赛竞赛歌迷会音乐爱好者、季选、乐坛颁奖典礼香港流行文化等互动产生的香港文化产业,它影响香港GDP香港文化时尚[需要解释]

粤语流行音乐著名歌手:

粤语流行音乐著名作曲人:

粤语流行音乐著名作词人:

粤语流行音乐著名音乐监制:

电视剧主题曲

七十年代中期,由顾嘉煇叶绍德创作、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因缘》同名电视剧主题曲大受欢迎,其后由黄霑顾嘉煇卢国沾黎小田等人创作的“电视歌”,多为雅俗共赏并反映时代面貌的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音乐地位。而关菊英2007年主唱的《溏心风暴》主题曲《讲不出声》更大红至连台湾天王周杰伦也选择翻唱。

传统音乐

粤曲

源自粤剧清唱的表演方式,结合了岭南一带的大调、小调、粤讴、龙舟歌、木鱼歌、南音,以音乐伴奏,唱说戏文的表演艺术。粤曲与粤剧互相吸收音乐的养分,在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非常流行。

粤剧

粤剧发展出来的粤语歌曲有些粤曲腔口,部分伶人改唱时代曲,如邓寄尘郑君绵等。有些完全脱离粤剧的规限创作自己的风格,当时“粤曲”一词亦有指是粤语歌曲(即粤语流行曲)。

粤剧团:

艺术音乐

管弦乐

香港管弦乐团,于1895年成立,1974年正式职业化,在香港推广传统管弦乐,并得到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资助。

香港小交响乐团,于1990年由一群音乐系毕业生成立,一直致力拉近古典音乐与普罗大众间之距离。乐团每年演出逾80场次,当中包括不少与本地及国际著名独奏家、艺团之合作。

中乐

声乐

香港著名合唱团包括:

表演场地

参看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