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鹰科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 鹰科 Accipitridae
Sharp-shinned hawk
飞翔中的棕苍鹰。

在鸟类的分类上指鹰属的猛禽,也是小型鹰科猛禽的泛称。[1][2]而中文中较广义不准确的用法也将鹰科、较大的隼科鸮形目的鸟类俗称为鹰。

鹰为肉食性,嘴弯曲而锐利,方便撕开以及进食肉块,脚爪具有钩爪,性情凶猛,食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其他类以及类,白天活动。它们还有极为锐利的视力使它们非常善于狩猎。[3]鹰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见可能的猎物,这样特殊的视力主要是因为它们有极大而且特殊的瞳孔,可以让进入眼睛的光线产生的衍射达到最小的程度。鹰的雌鸟体型通常比雄鸟大。

年幼的鹰会被亲鸟喂养至足以离开巢中,年轻的鹰会在约6周大的时候离巢,以本能来捕猎。[3]鹰以脚爪来杀死猎物,而隼则是用脚爪抓取猎物,用喙杀死猎物。虽然鹰被描述成是暴力的掠食者,但有些种类的习性是优雅而安静的。[4]鹰最喜好在夜晚将近,天色开始变暗时的白天狩猎。[5]鹰的移动方式主要是靠飞行,首先迅速地拍翅,接着开始滑翔。[6]鹰在求偶后会共同照顾蛋直到蛋孵化。[3]

文化

称呼

在中文里,有多种猛禽的称呼,以“鹰”为最常见。各种称呼通常没有明确的定义,有时一种称呼,譬如“鹫”,可以指不同科的猛禽。其他语言,如英文,也有这种现象。

猛禽统称一般用“鹰”,英语用“Hawk”。

大型猛禽一般用“”、“”,英语用“Eagle”。

中型猛禽一般用“鹰”,英语用“Hawk”。其他中型的鹰科猛禽的中文名称包括“𫛭”、“鹞”、“鸢”等。

小型猛禽一般用“隼”,英语用“Falcon”。

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斜体)

中名:松雀鹰、鹰仔虎、(闽)

英名:Besra

食腐猛禽一般用“秃鹫”、“兀鹰”,英语用“Vulture”、“Condor”。

另外“猫头鹰”不是鹰形目,是鸮(枭),属于鸮形目

同时这些词也被用于正式的生物命名,如鹰形目、鹰亚科、雕亚科等。

其他

鹰派英语:War hawk)通常指主战派、强势而主动出击者。与其相反的为鸽派[7]

古埃及人相信鹰是法老的守护者荷鲁斯的象征,因此觉得它们很神圣。

罗马帝国法兰西帝国等皆曾以鹰作为国家象征。

白头鹰美国的国家象征及国鸟,出现在众多徽章与国徽上方。

一些运动团体也会拿鹰来作为象征。如亚特兰大老鹰

与鹰有关的说法

民间有一种传说,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严重的阻碍它的进食。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它必须努力飞到一处陡峭的悬崖,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地方,在那里要呆上150天左右。首先它要把弯如镰刀的喙向岩石摔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来,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将以新喙当钳子,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上拔下来。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把旧的羽毛都薅下来,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它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自己改造自己,重塑自己,与自己的过去诀别,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8]不过后来多方消息证实,这是一个流言,因为上述信息很多地方违反生物学常识。[9]

艺术家笔下的鹰

明代画家林良是中国古代画鹰方面的著名画家,中国现代著名的画鹰名家有:徐悲鸿李苦禅、朱宣咸、王雪涛等,他们笔下的雄鹰虽雄姿英发,但又各不相同、风格各异,画家们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方法,刻画出“雄鹰”的神韵,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徐悲鸿笔下的雄鹰,造型精确生动,这是画家曾在欧洲接受写实主意的训练,并勤于写生、观察力强的结果。早在1908年,他留意到香烟盒上的野兽肖像,其后在上海观察马戏团动物,开始了他对描绘动物的兴趣。发展至后来,甚至可以用于寓意时代社会,以不同类型动物象征各种人类,于战争动荡不安时的反应,或可说是求生之道,有某程度的无奈、无力感。人类于此环境下所能做的极有限,只好寄意予某种动物生态的本性,将这种个别特性,以画家自主而有所冀望的笔触,放诸画纸世界内的主角,包括鹰、马、猫、猪,望能带到现实世界,发挥在该时代众生的百态。

参考文献

  1. 林文宏. 猛禽觀察圖鑑. 台湾: 远流出版事业. 2012年3月20日: 第69页. ISBN 957325901X. 
  2. Campbell, B., Lack.E (2013) A Dictionary of Birds. p.273
  3. 3.0 3.1 3.2 Red-Tailed Hawk. National Geographic. [2012-10-18]. 
  4. Hawks-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ur. Net Industries. [2012-10-18]. 
  5. Heintzelman, Donald S. The Migration of Hawk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6: 40. 
  6. Heitzelman, Donald S. Hawks & Owls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4: 96–98. 
  7. 關於「鷹派」與「鴿派」. [2015-12-12]. 
  8. 鹰的重生
  9. 鹰的重生,传说还是流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