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七國集團
G7
簡稱G7
前身八國集團(G8)改組
成立時間1973年3月25日(「圖書館集團」)
第1屆G6峰會:1975年11月15日
創始人圖書館集團」:
美國 喬治·普拉特·舒茲
西德 赫爾穆特·施密特(出席第1屆G6峰會)
法國 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出席第1屆G6峰會)
英國 安東尼·巴伯
美國理查·尼克森
西德威利·布蘭特
法國喬治·龐畢度
英國愛德華·希思
第1屆G6峰會
美國 傑拉德·福特
英國 哈羅德·威爾遜
意大利 阿爾多·莫羅
日本 三木武夫
創始地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圖書館集團」)
 法國朗布依埃第1屆G6峰會
類型非正式峰會
目標政治
領域國際關係
會員 2021
7(和歐盟
原稱
G5
G6
G8
Group of Seven」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國內地七國集團
中國台灣七大工業國組織
港澳七大工業國組織/七國集團

七國集團(英語:Group of Seven,簡稱G7)是一個由世界七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組成的國際組織,目前成員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組織成立於1973年,當時稱為五國集團(G5),1975年因意大利加入改為六國集團(G6),1976年再因加拿大的加入而改成現有的七國集團,其後在1997年至2014年曾經因俄羅斯的加入而組成八國集團(G8),但由於俄方被凍結席位,再次稱為G7。

2009年,在美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匹茲堡峰會上,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宣布,G20已取代G8的主要功能,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論壇。[1][2][3]儘管如此,G8仍繼續舉行。2014年,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危機占領克里米亞半島而遭受國際制裁,及介入頓巴斯戰爭後,被凍結會籍至今[4][5],因而改稱為G7至今。2018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提出過讓俄羅斯回歸,但遭受大部份成員國的否決,俄羅斯方面亦表明無意重返G7(重組G8),因此目前的G7成員基本上已穩定下來。此外,歐盟亦獲邀成為非正式成員。截至2018年,G7合共佔有全世界58%的財富[6]、46%以現價GDP計算的GDP及逾32%的購買力平價標準的全球GDP。[7]

歷史

七國集團始創於1973年的五國集團(簡稱「G5」),始創國有5個,包括美國、日本西德(現今的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於1975年加入成為六國集團(簡稱「G6」)。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七國集團是八國集團之前身,是西方幾個主要工業化民主國家會晤和協調政策之論壇,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組成,每年召開首腦峰會商討國際社會面臨之主要政治和經濟問題[8]:42

七國集團成立於1970年代,由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經濟形勢持續惡化,接連發生「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使得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經濟萎靡不振[8]:42俄羅斯於1991年起參與G7峰會的部份會議,直至1997年,被接納成為第八個成員國,正式成為八國集團(簡稱「G8」)[9]。其實八國集團中俄羅斯對如何處理全球經濟事務並沒有太多發言權,全球經濟治理事實上還是七國集團在主導[8]:14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接受克里米亞公投後,將其併入俄羅斯,七國就將俄羅斯從八國集團停權[8]:14。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半島及介入頓巴斯戰爭,被凍結會籍至今。因此重新恢復為七國集團,「G8」亦名存實亡。

歐洲聯盟及其前身歐洲共同體,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參與,但不能成為主席國或舉辦峰會,一次特別的例外是2014年第40屆峰會舉行地點原為俄羅斯索契,但因俄羅斯被凍結會籍,最後改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成為有史以來歐盟第一次成為主席國並主辦峰會。

成員

成員國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財政部長 中央銀行行長
 加拿大 君主 國王查爾斯三世 總理 賈斯汀·特魯多 財政部長 方慧蘭 史蒂芬·波洛茲
 法國 總統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總理 讓·卡斯泰 財政部長 布魯諾·勒梅爾 克里斯蒂安·努瓦耶
 德國 總統 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 聯邦總理 安格拉·默克爾 財政部長 奧拉夫·朔爾茨 延斯·魏德曼
 意大利 總統 塞爾焦·馬塔雷拉 部長會議主席 馬里奧·德拉吉 財政部長 丹尼爾·弗蘭科 伊格納齊奧·維斯科
 日本 天皇 德仁 內閣總理大臣 岸田文雄 財務大臣 鈴木俊一 黑田東彥
 英國 君主 國王查爾斯三世 首相 鮑里斯·約翰遜 財政大臣 瑞斯·薩納克 Andrew Bailey
 美國
總統 喬·拜登
財政部長 珍妮特·耶倫 傑羅姆·鮑威爾
 歐洲聯盟[10] 主席 夏爾·米歇爾 主席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歐洲經濟和歐元貨幣事務專員 保羅·真蒂洛尼(歐盟經濟事務專員)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意義及內容

高峰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每年該七國的領袖與歐洲聯盟官員在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年會前舉行會談。

自1998年後,峰會成為該七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年度高峰會議,由七國輪流擔任主辦國(輪值國),主辦國的領袖成為該年會議的非正式主席(輪值主席)。與會國領袖會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交流意見。

2009年後,該峰會在經濟事務上的主要功能已被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取代。[1][2][3]

首腦峰會

每年首腦峰會的主辦國由成員國輪流接任,下表列有過去峰會的舉辦地。

G6峰會:1975年;G7峰會:1976年至1997年,2014年至今;G8峰會:1998年至2013年

屆次 舉行日期 主辦國 主辦國首腦 主辦地 官方網頁及備註
第1屆 1975年11月15日至17日  法國 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 朗布依埃
第2屆 1976年11月27日至28日  美國 傑拉爾德·福特 波多黎各聖胡安 註:首次G7峰會
第3屆 1977年5月7日至8日  英國 詹姆斯·卡拉漢 倫敦
第4屆 1978年7月16日至17日  西德 赫爾穆特·施密特 波恩
第5屆 1979年6月28日至29日  日本 大平正芳 東京
第6屆 1980年6月22日至23日  意大利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威尼斯
第7屆 1981年7月20日至21日  加拿大 皮埃爾·特魯多 魁北克省蒙特堡魯
第8屆 1982年6月4日至6日  法國 弗朗索瓦·密特朗 凡爾賽
第9屆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  美國 羅納德·里根 弗吉尼亞州威廉斯堡
第10屆 1984年6月7日至9日  英國 瑪格麗特·撒切爾 倫敦
第11屆 1985年5月2日至4日  西德 赫爾穆特·科爾 波恩
第12屆 1986年5月4日至6日  日本 中曾根康弘 東京
第13屆 1987年6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阿明托雷·范范尼 威尼斯
第14屆 1988年6月19日至21日  加拿大 布賴恩·馬爾羅尼 安大略省多倫多
第15屆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  法國 弗朗索瓦·密特朗 巴黎
第16屆 1990年7月9日至11日  美國 佐治·H·W·布什 得克薩斯州休斯敦
第17屆 1991年7月15日至17日  英國 約翰·梅傑 倫敦
第18屆 1992年7月6日至8日  德國 赫爾穆特·科爾 慕尼黑
第19屆 1993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宮澤喜一 東京
第20屆 1994年7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拿玻里
第21屆 1995年6月15日至17日  加拿大 讓·克雷蒂安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非正式 1996年4月19日至20日  俄羅斯 鮑里斯·葉利欽 莫斯科 註:核子安全特別高峰會議
第22屆 1996年6月27日至29日  法國 雅克·希拉克 里昂
第23屆 1997年6月20日至22日  美國 比爾·克林頓 科羅拉多州丹佛
第24屆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  英國 托尼·布萊爾 伯明翰 註:首次G8峰會
第25屆 1999年6月18日至20日  德國 格哈德·施羅德 科隆
第26屆 2000年7月21日至23日  日本 森喜朗 沖繩縣名護市
第27屆 2001年7月20日至22日  意大利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熱那亞
第28屆 2002年6月26日至27日  加拿大 讓·克雷蒂安 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 官方網頁
第29屆 2003年6月2日至3日  法國 雅克·希拉克 埃維昂萊班 官方網頁
第30屆 2004年6月8日至10日  美國 喬治·W·布什 佐治亞州 官方網頁
第31屆 2005年7月6日至8日  英國 托尼·布萊爾 蘇格蘭格倫伊格爾斯 官方網頁
第32屆 2006年7月15至17日  俄羅斯 佛拉迪米爾·普丁 聖彼得堡 官方網頁
第33屆 2007年6月6日至8日  德國 安格拉·梅克爾 海利根達姆 官方網頁
第34屆 2008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福田康夫 北海道虻田郡洞爺湖町 官方網頁
第35屆 2009年7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阿布魯佐大區拉奎拉
第36屆 2010年6月25日至26日  加拿大 史蒂芬·哈珀 安大略省亨茨維爾 官方網頁
第37屆 2011年5月26日至27日  法國 薩科齊 多維爾

官方網頁

第38屆 2012年5月18日至19日  美國 巴拉克·奧巴馬 戴維營

官方網頁

第39屆 2013年6月17日至18日  英國 卡麥隆 北愛爾蘭弗馬納郡恩尼斯基林 官方網頁
第40屆 2014年6月4日至5日  歐洲聯盟
 比利時
赫爾曼·范龍佩
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
布魯塞爾 官方網頁
原主辦地點是俄羅斯的索契,但因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而被凍結會籍,因此改在歐盟的所在地比利時布魯塞爾主辦。
第41屆 2015年6月7日至8日  德國 安格拉·梅克爾 巴伐利亞州埃爾毛城堡[注 1] www.g7germany.de
第42屆 2016年5月26日至27日  日本 安倍晉三 三重縣志摩市 www.g7ise-shimasummit.go.jp
第43屆 2017年5月26日至27日  意大利 保羅·真蒂洛尼 西西里陶爾米納 www.g7italy.it/en
第44屆 2018年6月8日至9日  加拿大 賈斯汀·杜魯多 魁北克省拉馬巴克 g7.gc.ca/en/
第45屆 2019年8月25至27日  法國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新亞奎丹大區比亞里茨 www.elysee.fr/en/g7
第46屆 2020年  美國 唐納德·特朗普 原計畫會議在馬里蘭州大衛營召開,但是因為冠狀病毒病疫情被代以視訊會議。
第47屆 2021年6月11日至13日  英國 鮑里斯·強森 英格蘭康瓦爾 www.g7uk.org
第48屆
第49屆 2023年5月11日至13日  日本 岸田文雄 廣島

參見

注釋

  1. 一個位於韋特施泰因山腳下,加爾米施-帕滕基興米滕瓦爾德之間的酒店

參考文獻

  1. 1.0 1.1 Michael Lukac. G20 to replace G8 as world's economic coordinat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09-09-25 [2020-01-14] (英語). 
  2. 2.0 2.1 Reuters. Inclusive G20 to replace elite G8 permanently. France24. 2009-09-25 [2020-01-14] (英語). 
  3. 3.0 3.1 G20峰會閉幕正式取代G8 新興國成贏家. 香港: 中國評論新聞社. 2009-09-26 [2020-01-14] (中文). 
  4. U.S., other powers kick Russia out of G8. CNN.com. 2014-03-24 [2014-03-25]. 
  5. Russia suspended from G8 over annexation of Crimea, Group of Seven nations says. National Post. 2014-03-24 [2015-12-21]. 
  6. Research Institute – Global Wealth Databook 2018[永久失效連結]
  7.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ww.imf.org. [2020-01-14]. 
  8. 8.0 8.1 8.2 8.3 (前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 《全球治理與中國的歷史選擇》 初版. 中華書局(香港). 2015. 
  9. G8峰會達成反逃稅協定及對敘問題共識 ,亞太日報,2013年6月19日
  10. Van Rompuy and Barroso to both represent EU at G20. EUobserver. 2010-03-19 [2019-10-04] (英語). The permanent president of the EU Council, former Belgian premier Herman Van Rompuy, also represents the bloc abroad in foreign policy and security matters...in other area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President Barroso will speak on behalf of the 27-member club.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