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
復旦大學校徽
老校名復旦公學私立復旦大學國立復旦大學
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創辦時間1905年6月29日
 大清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廿七(宣布更名) 1905年9月14日
 大清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六(開始教學)[1]
校慶日公曆5月27日(1950年起)
5月5日(1938年-1950年)
9月14日(1905年-1937年)[2]
學校類型公立科研型綜合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副部級大學
黨委書記裘新
校長金力
副校長張志勇周亞明陳志敏張人禾徐雷
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東元
教師人數2700人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46名)
職工人數5800人(教職工)
學生人數31900人(本專科14100人,研究生14800人,學位留學生3000人)
校址 中國上海市
邯鄲校區楊浦區邯鄲路220號

楓林校區徐匯區醫學院路138號
江灣校區:楊浦區淞滬路2005號
張江校區浦東新區張衡路825號
校區市區、新區
總面積244.32萬平方米(不含附屬醫院)
代表色復旦藍 復旦紅[3]
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復旦大學校名爭
復旦大學校名爭

復旦大學(英語: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舊稱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始創於1905年,位於中國上海,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表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奮[4],更含不忘「震旦」之舊和復興中華的意義。1917年始設大學部,1952年院系調整,江、浙、皖、滬等地大批文理學科的專家學者調入復旦,復旦大學自此成為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的全國重鎮,享有「江南第一學府」的美譽。2000年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頂尖的高校之一,現時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擁有邯鄲楓林張江江灣四大校區,中山華山等18家附屬醫院(含籌)以及復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屬學校。

概況

相輝堂,校園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之一,其命名源於馬相伯李登輝兩位老校長的名字。

地位

復旦大學目前學校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高校之一,也是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同時亦是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和中國C9聯盟成員。

學校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學科格局,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復旦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5]

數據

復旦大學的現任校長金力院士,校黨委書記為焦揚。

截至2016年,學校有普通本專科生12881人,研究生16929人,留學生3043人。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799人。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7人,中央「千人計劃」11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33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4人,「國家傑青」97人,文科傑出教授1人,文科資深教授13人。有直屬院(系)32個,設有本科專業7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並設有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入選上海市Ⅰ、Ⅱ類高峰學科7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5個,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學校還擁有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等6家直屬附屬醫院和一批非直屬附屬醫院。[6]

歷史

1903年2月27日,法國天主教會徐家匯觀象台舊址創辦震旦學院。1905年由於法國教會對震旦學院的干涉廢除學生自治,引發學生集體退學,創校人馬相伯率學校中國師生另辦新學校。根據于右任的提議,馬相伯從《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擷取「復旦」二字命名,改校名為「復旦公學」,示意不忘「震旦」之舊,更含恢復中華、興學救國之意[7]

復旦大學各醫學院系、研究單位以及各家附屬醫院的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上海醫科大學創建於1927年,由中國近代著名醫學教育家顏福慶創立。

新生的復旦歷經危難,幾度陷入解體的困境;抗戰時期,學校輾轉江西再到重慶艱難復校。但學校師生同心,終使復旦從一所大學預備學校發展成一所知名的國立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名師雲集新復旦,學校實力倍增、迅速崛起;改革開放後,復旦把握機遇,逐漸從一所文理類高校發展成為一所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2000年,復旦和上海醫科大學合併,開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復旦公學時期

仿古木製校門,還原1921年大學部遷址江灣時正門之原貌,現已作景觀用途,並未設立於主幹道路之上。

復旦公學的創立,與震旦學院有不少淵源,取名「復旦」,既有恢復震旦之意,又有自強不息之意。

1903年馬相伯先生創建了震旦學院;1905年震旦學院因外籍傳教士南從周篡奪校政發生學潮,130名學生憤然離校,擁戴馬相伯另立新校;退學學生公推于右任、葉仲裕等7人為幹事,商議新校創建辦法。1905年,馬相伯葉仲裕等邀請熱心教育事業的嚴復張謇熊希齡等28人為校董,籌集復旦建校資金。兩江總督周馥撥銀1萬兩,並借吳淞提督衙門為臨時校舍。

1905年6月29日(農曆五月廿七),原震旦學院教師於《時報》登載《震旦學院退學師生公白》,是為「復旦」校名之始。

是年中秋節翌日(公曆9月14日),民辦官助的復旦公學正式開學,依照清政府高等學堂章程,將近二百學生編為八班,前四班為高等科(大學預科),後四班為預班(中學部)。[1]

1911年12月,吳淞校舍被光復軍占用,復旦一度遷校無錫惠山,月余返滬。

1912年5月,暫借愛而近路(今安慶路)開學。9月,遷入李公祠。此後,馬相伯去北京任要職,不能親理校務。學校實際負責人為教務長胡敦復、庶務長葉藻庭。12月,學校發生風潮。為整頓校務,孫中山王寵惠陳英士程德全唐紹儀于右任等組成校董會,重訂章程,籌措經費,並推王寵惠任董事長,李登輝任校長。

1913年3月1日,復旦重新開學。不久,「二次革命」爆發,校董多逃亡海外,學校經費來源斷絕。李登輝採取提高學費、擴大招生人數的辦法,在校生由九十餘人增至三百餘人,學費自一百二十元增至一百六十元,藉以挹注,使復旦度過難關。同時,聘請碩學之士擔任講習,增加學科,擴充體制,校務始克發展。

從1912年至1916年,復旦公學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15人,中學畢業生150人。

1915年,學校在江灣購地,以建校舍、恢弘規模。從此,建設復旦、辦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大學成為李登輝畢生的事業。復旦的發展和他關係極大,如果說馬相伯是復旦的締造者,那麼李登輝則是復旦重要的振興者。

私立復旦大學、國立復旦大學時期

子彬院,復旦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1917年,復旦公學改制為為私立復旦大學,創辦大學本科。李登輝為復旦大學首任校長。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並保留了復旦公學原有的大學預科和中學部。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8]:253。運動中,復旦學生成為上海學生運動的先鋒之一[9]李登輝特准其他學校的一大批因參與政治運動而被當局開除的學生轉入復旦[10]:91。孫中山也關注復旦學生運動,及時給予指導。五四運動,使復旦聲譽鵲起,章益、吳南軒、江一平等人也嶄露頭角,日後成為校長。

1922年,江灣校園(今邯鄲校區)建築次第完工,寒假後,大學部由徐家匯李公祠(今上海市復旦中學)遷入,當時的校園範圍大致在現今的相輝堂一帶,此後漸次擴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八一三」事變後,復旦大學被迫內遷,與同為私立大學的大夏大學合併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聯合大學,聯大一設廬山,稱復旦大夏第一聯合大學,一設貴陽,稱第二聯合大學。廬山聯大以原復旦師生為主,貴陽聯大則以原大夏師生為主。

不久,日軍進犯江西,復旦再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在渝期間,共畢業了近3000名學生。

1946年,學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至1949年,學校設立文、理、法、商、農五院20多個系(科),初具綜合性大學的雛形。

國立上海醫學院時期

中國早期的醫學院校大多為外國教會所辦,當時時局混亂,若干醫學院校停辦,學生輟學。具有民族自尊感的顏福慶、樂文照、高鏡朗、趙運文等醫學界人士,決心創辦一所由中國人自辦自教、為中國人服務的醫學院。1927年,他們在上海組建了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醫學院後隨學校主體改名而改為國立江蘇大學醫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

1928年7月,接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為實習醫院。

1932年,學校從中央大學獨立,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

1933年1月,葉子衡先生捐贈江灣葉家花園,用於開設肺病療養院。另募款建造病房,同年6月揭幕。為紀念其父葉澄衷,定名澄衷肺病療養院(今上海市肺科醫院)。

1936年9月,楓林新校舍落成。同年12月中山醫院落成,附設護士學校一所。

抗戰爆發後,上醫先後遷至雲南昆明白龍潭、重慶歌樂山。1944年,接辦重慶中央醫院(今西南醫院)為附屬醫院。

1946年5月至8月,師生分三批遷回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1949年秋,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指示,上海私立暨南大學新聞系併入復旦大學新聞系;1950年9月,復旦大學生物系海洋組併入山東大學;1951年,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併入交通大學,教育系併入新成立的華東師範大學

1952年,復旦大學列名第一批進行院系調整的高等院校。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同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聖約翰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等校的有關系科陸續與復旦大學合併,而復旦大學財經學院會計、統計、企業管理、銀行、貿易、合作六個系及統計、貿易、銀行三個專修科調出,支援成立上海財經學院;農學院農藝、園藝、農化三系調至東北瀋陽,新建瀋陽農學院;茶葉專修科調至安徽大學農學院;法學院法律、政治兩系調出,支援成立華東政法學院;外文系德文組調出,併入南京大學[11]復旦是當時全國院系調整中組合高校最多的大學,此後,由十餘所高等學校有關系科合併組成的新復旦,匯聚了江、浙、皖、滬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學者,成為一所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從此躋身全國一流名校之列。同年,國立上海醫學院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院系調整中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併入學校藥學院。西門婦孺醫院(今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鐳錠治療院(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分別於1952年、1953年劃歸上海第一醫學院。1952年又在猶太醫院舊址上新建眼耳鼻喉科醫院(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1956年,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復旦誕生。同年,全國院校教授等級評比,上海第一醫學院有16人獲評一級教授,數量居全國內地高等院校第二名(僅次於北京大學27名),其中5位為上醫畢業生。同年,上海第一醫學院集中力量,傾半校之力,在重慶建立了重慶醫學院

1959年,復旦大學和上海第一醫學院成為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文化大革命時期

復旦大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陷入一片混亂,發展幾近停頓。文革中,復旦受審查和批鬥的教職工占80%左右,受迫害致死的有41人。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受迫害者才得到平反。

1966年,「八·六斗鬼風」席捲復旦。8月5~8日,復旦大學56名教授和幹部頭戴高帽,臉塗墨汁被揪斗。[12]

1966年8月11日,受北京紅衛兵運動的影響,復旦大學外語系學生成立「紅衛兵戰鬥組」(這是上海第一個以「紅衛兵」命名的組織)。8月19日,上海百萬群眾在人民廣場舉行「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群眾大會」。會上,復旦「紅衛兵戰鬥小組」報告了代表在北京見到毛澤東的情景。[13]

1967年1月「四人幫」之一的張春橋利用造反派發動「一月風暴」向上海市市委奪權,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奪權運動之後席捲全國。但從1967年1月23日起,復旦的造反派組織發動第一次炮打張春橋事件。中央文革小組對此發出「一·二九中央文革特急電報」,第一次炮打張春橋事件失敗。張春橋順勢發動反對「炮打中央文革的反革命逆流」運動。1968年4月12日開始,復旦再次發生第二次炮打張春橋事件。1970年張利用一打三反運動進行反撲。[14]

1967年11月「軍宣隊」進入學校;[15]:78次8月26日「工宣隊」進入學校[16][17]。自1970年起,全校共招收六屆「工農兵學員」6576人。

1978年,蘇步青就任校長、夏征農就任第一書記後,進行了一系列撥亂反正工作,同時倡導民主辦校,推動思想解放運動[18]。4月28日,復旦召開平反大會,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慶元宣布平反決定,學校秩序逐漸恢復正常。

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

1984年,復旦大學和上海第一醫學院成為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20世紀80年代以後,復旦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包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

1985年,上海第一醫學院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19]

進入21世紀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復旦大學,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優勢學科從「文理並進」發展成為文理醫「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上海醫科大學與老復旦大學的合併,拓寬了復旦的學科結構,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基礎。但在合校初期,上海醫科大學各醫學院系和附屬醫院被調整為由校方統一管理,這一管理體制後來被證明不符合醫學教育、臨床和科研的實際,影響了上醫的發展。[20][21]

2005年,復旦大學建校100周年,張江校區江灣新校區先後建成投入使用。同年復旦學院作為本科一年級新生學院成立,作為學校實施通識教育的教學、研究和管理機構。

2010年,在復旦黃山門事件中,一位民警在拯救遇險的復旦學生和校友期間殉職,復旦大學被救者反應冷漠引發巨大爭議。同年,復旦大學組建復旦基礎教育聯盟,上海市復旦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重慶復旦中學桃園市私立復旦高級中學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烏江復旦學校為聯盟成員[22]。2013年4月,上海醫學院學生林森浩與黃洋因瑣事發生矛盾將後者毒死,林森浩後被判處並執行死刑。

2012年,新的復旦學院成立,復旦學院升格為復旦大學的本科生院。同年,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作為學校黨政的派出機關,代表學校統一管理各醫學院系和附屬醫院。

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託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其直屬附屬醫院。根據共建協議,教育部在保持原有支持不變的基礎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落實擴大辦學自主權,上海醫學院行政級別恢復為正局級,指導支持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加快建設一流醫學院。

2019年12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復旦大學學校章程部分條款的修改。

2021年4月27日 ,匈牙利政府與復旦大學簽訂協議,復旦大學將在布達佩斯成立可容納6,000名學生的分校。項目總計約18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由一家中國銀行負責貸款。然而該項目遭遇布達佩斯部分民眾反對,市長卡拉松尼·蓋爾蓋伊宣布將校址附近的四條道路以煽動顛覆中國政權者或群體命名。6月5日,布達佩斯更是爆發上萬人反對復旦大學建校的遊行。匈牙利政府決定延後復旦大學建校計劃,交由2023年初由布達佩斯市民公投決定是否建校。

排名聲譽

大學 排名
復旦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23]60名(2022)
《QS》世界排名[24]31名(2022)
《US NEWS》世界排名[25]141名(2022)
《ARWU》世界排名[26]77名(2021)

復旦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單,是九校聯盟華東五校之一。在2021年QS大學全球排行榜中,復旦大學位列世界第34名,中國內地第3名,亞洲第7名[27]。在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復旦大學位列世界第70名,中國內地第3名[28]。而在202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上,復旦大學位列世界第77名,中國內地第6名[29];在2021年US News上,復旦大學位列世界160名,中國內地第7名[30]

另外,國內媒體及民間常將復旦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一起,並稱「北清復交」或「清北復交」,顯示復旦大學是繼北大和清華之後,中國最有名的高等學府[31][32]

傳統與文化

校訓

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原文為:

復旦的校訓並非在學校誕生之時就確定的。在復旦建校十年(1915年)之際,當時的校長李登輝先生仿效美國名校制度,制定校訓、校徽,於是才有了校訓的產生。該校訓最後由李登輝和馬相伯等人共同選定[33]


上海醫科大學的老校訓是「正誼明道」,出自《董仲舒傳》,原文為:

1934年6月,國立上海醫學院院務會議決定以「正誼明道」為校訓。同時,決定學生畢業時舉行宣誓典禮,誓詞為:「余誓以至誠,本余所學,為人群服務,嚴守醫師條戒,終身不渝,並力求深造,克盡厥職,謹此宣誓。」此外,上海醫科大學也曾把江澤民於1997年為學校題寫的「嚴謹求實,團結創新」作為新校訓。

精神

「復旦精神」是團結、服務、犧牲,由老校長李登輝總結歸納。1947年7月,他對畢業生說:「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更是你們的責任!」。

此外,學校百年校慶時提出「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為新時期復旦精神[34];也有很多學生認同「自由而無用」——即思想與學術、甚至生活觀念,能在無邊的時空中恣意遊走,以及對身邊現實功利的有意疏離——為復旦的靈魂。[35]

「上醫精神」是為人群服務,出自創始人顏福慶一貫提倡的理念:「不計功利,為社會、為人群服務」。上海醫科大學創建80周年時,「正誼明道的道德理想」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也被總結為上醫的精神和傳統。

校歌

復旦歷史上曾有過三首校歌,分別是現行校歌(老校歌)、復旦原新校歌、上海醫科大學校歌。

現行校歌(老校歌)創作於1925年,於復旦2005年百年校慶時正式恢復校歌地位。由劉大白作詞、豐子愷作曲。[36][37]其早期旋律源自當時的荷蘭國歌《尼德蘭人的血脈》,後改為現今旋律。[38]

《上海醫科大學校歌》創作於1930年代中期,由黃炎培作詞、徐希一譜曲,現作為上海醫學院院歌使用。生物系85級學生唐中作詞、歷史系文博干訓班進修生李南書作曲於1988年的復旦新校歌《復旦的光華》則由於傳唱不開,因而在校學生會的建議下,於2005年復旦百年校慶時結束了其歷史使命。[39]

校花

復旦校花白玉蘭

復旦大學的校花是白玉蘭。因其綻於春寒料峭時,先開花後生葉,花開時皎潔如白玉,得譽「花中君子」,故以此為校花。

1913年3月,復旦公學剛剛從吳淞遷入徐家匯的李公祠,庭院中有數株白玉蘭樹正在綻放,師生認為白玉蘭是「花中君子」,私下定為校花。

1947年,李登輝校長在復旦同學會(即校友會)年會上正式提議白玉蘭為復旦校花,得到了與會校友的熱烈鼓掌而獲通過。[40]

社團

1979年「文革」後復旦第一個學生社團——書畫協會成立。現校內本科生學生社團分學術、實踐、體育、藝術等18類,總數210個。

3108教室

3108教室,即復旦邯鄲校區第三教學樓一樓西2教室,可容納約200人。3108教室因是美國總統里根等眾多名人演講過的教室,是復旦文化的核心標誌物之一,也是各類社團活動最為熱門的教室。同時,自2010-2011學年起,該教室成為邯鄲校區可通宵自習的教室之一。

四大校區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復旦大學已經形成「一體兩翼」的校園格局:即以邯鄲校區、江灣新校區為一體,以楓林校區、張江校區為兩翼。截至2012年底,學校共有土地244.32萬平方米,合約3,813畝。

邯鄲校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復旦大學歷史建築群
所在上海市楊浦區
時代1921年-1950年
編號4G009
公布2004年

邯鄲校區位於楊浦區,是復旦行政部門所在地,也是復旦歷史最悠久的校區(1915年購得,1920年奠基,1922年學校遷於此),目前亦為大部分院系、學生的所在地。其正門位於邯鄲路220號,近五角場。占地922,297平方米,合1,383畝。未來,邯鄲校區的功能定位將被調整為以人文社會科學院系和本科生教學為主。

楓林校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國立上海醫學院
所在上海市徐匯區
時代1936年
編號2-64
公布1994年

楓林校區位於徐匯區,是原上海醫科大學校址。占地192,123平方米,合288畝,位於醫學院路138號。是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的所在地。楓林校區的功能定位是醫學學科相關院系和本科生教學。

張江校區

張江校區坐落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占地228,176平方米,合342畝,位於張衡路825號。曾是微電子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藥學院的所在地。2020年暑假,因校區定位調整,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整體搬遷至江灣校區,但本科生教育仍以邯鄲校區為中心開展。

為了積極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步伐,復旦大學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按照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科學城、提升科創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的要求,在國家相關部委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積極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主動調整張江校區功能布局,2017年10月正式啟動「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建設,以充分發揮復旦綜合性學科和科技優勢,凝聚全球力量,進而解決綜合性重大科學問題和前沿核心技術問題。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及其交叉領域等三大板塊,規劃建設「人類表型組計劃」、「微納電子與量子」、「腦與類腦智能」及「原創新藥」等四個重大項目平台。

江灣校區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校門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教學樓

江灣校區是復旦面積最大的校區,1號門(正門)位於淞滬路2005號。校區坐落於楊浦區西北角、新江灣城西北部,占地面積約1,600畝(其中學生教師公寓占地面積100畝),規劃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校區距江灣城市副中心約1.5公里,距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約3.5公里,於2003年12月30日破土動工。[41]目前法學院位於江灣校區,生命科學學院亦已搬入江灣校區。未來規劃的定位是以理科部分和工科院系及科研機構為主,法學院大樓、圖書館、生命科學學院大樓等已經建成,數學、物理、化學和環境生態大樓也已列入建設規劃。2013-2017年上海醫學院曾因楓林校區修繕主體搬入江灣校區。

組織機構

院系所

附屬醫院

復旦大學現擁有中山醫院華山醫院腫瘤醫院婦產科醫院兒科醫院眼耳鼻喉科醫院6家直屬醫院和金山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東醫院、閔行醫院、浦東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籌)、青浦區中心醫院(籌)、附屬徐匯醫院(籌)、附屬口腔醫院(籌)等一系列非直屬醫院[44][45]

附屬學校

復旦附中、復旦第二附屬學校、浦東復旦附中分校、復旦附中青浦分校、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復旦大學附屬閔行實驗學校、復旦幼兒園、復旦醫學院幼兒園

直屬單位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醫學版)、圖書館(文獻信息中心)、檔案館、校園信息化辦公室、藝術教育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復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風濕免疫過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產學研

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復旦大學無錫研究院、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復旦大學合肥先進產業研究院、珠海復旦創新研究院、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

全球復旦

復旦大學布達佩斯校區

國家重點學科

復旦大學擁有86個各類國家重點學科,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含北京協和醫學院)。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覆蓋)總數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大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46]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產業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理論、國際關係、歷史地理學、中國近現代史、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腎病)、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藥劑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47]

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學系)
  • 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
  • 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
  • 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48]

歷任校長

著名校友

學界

自1952年以來,復旦大學共培養了95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50],居全國前三。其中復旦培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有53人,排名全國高校第二位。文革後,復旦大學還培養了60餘位15所英美頂尖大學的終身正教授,居全國前二,以及8位13人次的美國四院(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居全國第一。[51]復旦大學還培養了48位長江學者,居全國前二。自1998年教育部開始評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以來,復旦大學共培養了優秀博士58人[52],居全國前三。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方面,復旦大學為中國和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人文與社會
自然與工程
生命與醫學

政界

商界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2018中國大學全球億萬富豪校友排行榜:截至2017年,復旦大學擁有72位全球億萬富豪校友。

傳媒、藝體屆與其他

復旦大學(包括原上海醫科大學)在海內外各地共有校友會89個,其中國內校友會67個(含港澳台地區5個),海外校友會22個,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復旦校友聯絡網。而各地校友會的建立,搭建起校友與母校之間交流溝通的橋梁,更好地服務校友,及時了解母校發展動態,關心母校的發展,形成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

國際交流

復旦大學已成為國際上有影響的學術中心之一,具有廣泛緊密的國際聯繫,學術交流活動非常活躍。

復旦大學已與香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關西學院大學關西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巴黎高科蒙彼利埃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並與美國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櫻美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1年復旦派出參加國際校際交流的學生近1700人,2010年共接納來自119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達6809人次,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53]

此外,復旦曾向300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和人士授予了名譽博士、名譽教授、顧問教授等稱號。美國總統里根卡特、國務卿基辛格、副總統迪克·切尼、副總統拜登、法國總統德斯坦、荷蘭首相呂貝爾斯、以色列總理拉賓、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德國總理科爾、澳大利亞總統陸克文、愛爾蘭總統麥克·希金斯、愛爾蘭總理埃亨、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韓國總理李海瓚、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印度總理莫迪、意大利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貝格、冰島總統格里姆松、拉脫維亞總理斯特勞尤馬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曾到復旦訪問並發表演講。此外,1997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上海時,在上海圖書館會見了復旦大學原校長、美國研究中心原主任謝希德教授和美研中心學者吳心伯。2009年,復旦亦在上海科技館組織接待了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奧巴馬與在場200餘位復旦大學師生進行了交流。

注釋

參考文獻

  1. 1.0 1.1 復旦中學校史館講解詞[永久失效連結]
  2. 复旦校庆日应恢复为九月十四日. [2013-08-10]. 
  3. 复旦大学:图解复旦大学章程. [2018-07-22]. 
  4. The Name of the University. [2013-08-03]. 
  5. 复旦概况. [2013-08-03]. 
  6. 存档副本. [2017-09-25]. 
  7. 校名事,鑑於南從周者流已盜用「震旦」之名登報招生,乃由于右任提議,從《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擷取「復旦」二字命名,為「復旦公學」,示意不忘「震旦」之舊,更含恢復中華之意。(《于右任與復旦大學》)
  8. 歐陽哲生. 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秀威出版. 2011-10-01. ISBN 9789862218259 (繁體中文). 
  9. 蘇繼紅, 鄧書傑 李 梅 吳曉莉. 风暴来临(1920-1929)(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3-12-18 (簡體中文). 
  10. 錢益民. 李登辉传.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9044973 (簡體中文). 
  11. 建國初期復旦大學的院系調整 復旦大學檔案館[永久失效連結]
  12. 《上海青年志》第三篇青年運動,專記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上海紅衛兵運動,第一節 紅衛兵的「造反」行為,一、批鬥「牛鬼蛇神」,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2002年
  13. 《上海青年志》第三篇青年運動,專記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上海紅衛兵運動,第三節 紅衛兵事件,六、上海紅衛兵組織,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2002年
  14. 复旦往事 > 第二部分 复旦园里炮声隆. 
  15. 复旦大学志第二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5. ISBN 9787309015348 (簡體中文). 
  16. 《人民日報》1968年8月29日第三版 《大學的天下,我們工人階級坐定了》
  17. 《上海青年志》第三篇青年運動,專記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上海紅衛兵運動,第三節 紅衛兵事件,五、工宣隊進駐與9·4事件,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2002年
  18. 复旦大学网站:复旦大学历史. [2013-07-16]. 
  19. 穆子月, 李沐紫 楊倩 劉兆祥 朔之北 許畢基. 学府往事系列(套装共5册).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5-10-30 (簡體中文). 
  20. 石扉:《新復旦大學的三年之癢》。《中國改革》,2003年8期。
  21. 刁承湘(上醫老教授、上醫63級畢業生):《漫話上醫的傳統與精神》
  22. 重庆复旦中学. [2021-03-20]. 
  23.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4.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2018-08-15]. 
  25.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26.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7. University of China Mainland. QS. [2020-08-25]. 
  28. University of China. THE=WUR. [2020-08-25]. 
  29.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21-08-15]. 
  30.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US News. [2021-08-15]. 
  31. 为什么上海交通大学,能与北大、清华并成为北清复交. 騰訊網. 2020-03-16 [2020-08-25]. 
  32. 全家北清复交?广西最高分考生说不是的. 澎湃新聞. 2019-06-24 [2020-08-25]. 
  33. 《復旦校史簡介》,李登輝,1915年
  34. 复旦大学文明在线:大学精神. [2013-01-23]. 
  35. 复旦的灵魂:追求“自由而无用”? 李泓冰 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3-01-23]. 
  36. 復旦校歌 復旦校友網
  37.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 复旦标志. [2014年9月19日]. 
  38.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 复旦标志:早期旋律曲谱. [2014年9月19日]. 
  39. 我校决定统一使用老校歌_综合新闻_复旦大学. [2004-12-09]. 
  40. 东方网:花中君子――复旦校花白玉兰. [2010-09-14]. 
  41. 江湾校区简介. [2015-09-12]. 
  42. 复旦新闻网:新复旦学院组建 升格为本科生院. [2012-10-19]. 
  43. 东方管理研究院. [2021-05-19]. 
  4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 [2015-09-12]. 
  45.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院概况. [2015-09-12]. 
  46. 复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09-10-18]. 
  47. 复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2009-10-18]. 
  48. 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 [2009-10-18]. 
  49. 49.0 49.1 復旦大學歷任領導 復旦大學官方網站
  50. 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 [2019-07-01]. 
  51. 文革后入学校友担任美英top15大学正教授人数统计(更新中). [2019-07-01]. 
  52. 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优秀博士校友排行榜100强. [2019-10-08]. 
  53. 复旦招生网:2012年复旦招办主任答考生问. [2012-06-21].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