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汝鼎

出自求聞百科
胡汝鼎
胡汝鼎
出生1905年
 大清浙江省杭州
逝世1985年10月7日1985-10-07
 中國上海市
國籍 中國
別名胡彝芬
職業電機工程師、教授、技術官僚

胡汝鼎(1905年—1985年10月7日)曾經用名胡彝芬,筆名胡夷夷園浙江杭州人,中國電機工程師、技術官僚浙江大學震旦大學教授[1][2]

生平

中華民國時期

胡汝鼎的小、中學在杭州度過,1924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理工科[2],1925年8月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英文名為Hu Jue Ting,但讀不到一年在1926年就去波士頓[3][4]。1928年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畢業,次年獲碩士學位。畢業後至奇異電機廠工作,後晉升為該廠交流電機部助理工程師,主持研製高起動力感應電機,改進交通自動化信號燈,還為奇異電機廠編寫《藝徒講義》、《算尺微讀法》等教材。同年加入美國電機工程學會[2]

1929年9月回國,任浙江省電氣局試驗所主任工程師,1934年與電機界同仁創立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又歷任國民政府中央建設委員會設計委員、技正、上海電機製造廠電池部主任、廠長等職。1933年任浙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主任、代院長。同年,主持研製成功同步電動機,為有聲電影《桃李劫》作出貢獻。還首創瑚珀塑膠粉、醋酸纖維塑膠粉,乾電池冷製法,消聲器、三輪、四輪電動車等新科技項目。1936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設計處處長。1938年南京淪陷前夕,建委撤銷被解僱,攜家來滬,從事翻譯《海佛隆氏運算微積分學》。1939年底,與榮毅仁合資創辦上海新豐化工廠,任合豐企業公司鐵電廠廠長、新豐電化廠經理[2]

1940年,與金融界人士集資在上海租界創建公用電機廠[5],次年9月,創建上海公用電機股份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

1946年6月,與上海電機工程師學會同仁創辦《電世界》月刊,任經理部副經理[2]。鑑於外國計算尺運用不十分靈便等缺點,在1947年設計製造出自己的胡汝鼎計算尺,但當時並未實際製造[6]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胡汝鼎歷任上海電機第一聯合工廠總管理處總經理、總工程師,兼任震旦大學教授、電機系主任、以及上海華東工業部管理局工程師、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辦事處技術科科長[2][4][7]

胡汝鼎曾主持設計製造中國第一代磁放大器、改進10萬千瓦發電機組冷卻系統,為中國第一台12.5萬千瓦雙水內冷發電機組的研製。60年代初,出席上海研製的10萬千瓦發電機組鑑定會,提出用雙水內冷散熱可提高發電容量[1]

文化大革命」時,胡汝鼎被下放勞動,仍堅持學習和科技研究,在六平方米陋室中,以板箱作繪圖台,設計無機殼電機的全套圖紙。1979年4月,恢復上海市機電一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職務。1980年,任上海市科技協會委員。1983年4月任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委員,同年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工作積極分子稱號。在上海電機行業中,與孫鼎武書鼎,被稱為「電機三鼎」。1985年退居二線,任上海市機電工業局技術顧間,並為《小夥伴》兒童雜誌撰寫科普文章,也擔任《辭海》電機和自動化分科主編。1985年10月7日凌晨,因心肌梗塞逝世於上海[2]

著作

胡汝鼎通曉英、日、法、俄四種外語,並公開發表論文和著譯作多種,如《運算微積分學和電路中的不穩定現象》、《磁放大器論文集》[2]

參考文獻

  1. 1.0 1.1 杭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杭州市志》. 中國: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626-X (簡體中文).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上海機電工業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机电工业志》. 中國: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6-07. ISBN 7-80618-227-6 (簡體中文). 
  3. eCommons@Cornell: Cornell Register 1924-1925
  4. 4.0 4.1 李曉水. 传说是他发明了黄灯. 深圳晚報. 2013-01-12 [2013-04-07]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5. 白壽彝. 《中国通史》. 中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7208049971 (簡體中文). 
  6. 李儼、錢寶琮.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 中國: 遼寧敎育出版社. 1988. ISBN 9787538248074 (簡體中文). 
  7. 《中囯民主黨派上海市地方組織志》編纂委員會. 《中囯民主党派上海市地方组织志》. 中國: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 ISBN 7-80618-505-4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