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林奈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卡爾·馮·林奈
Carl Linnaeus (Carl von Linné)
Portrait of Linnaeus on a brown background with the word "Linne"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卡爾·馮·林奈, 1775年
出生(1707-05-23)1707年5月23日[1]
瑞典Råshult的Stenbrohult教區(今屬於艾爾姆胡爾特市
逝世1778年1月10日(1778歲-01-10)(70歲)
瑞典烏普薩拉
居住地瑞典
公民權 瑞典
母校
知名於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植物命名人縮寫L.
簽名
Carl v. Linné
備註
卡爾·林奈家的紋章

卡爾·馮·林奈(瑞典語: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譯為林内,受封貴族前名為卡爾·林奈烏斯Carl Linnaeus),由於瑞典學者階層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羅盧斯·林奈烏斯拉丁語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學家、動物學家和醫生瑞典科學院創始人之一,並且擔任第一任主席[2],他也是人類正模標本[3]。他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礎,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也被認為是現代生態學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寫,他的名字在拉丁語中寫作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後作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於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個小鄉村,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並在1730年開始教授植物學。1735年至1738年間,居住在國外和做研究。他在荷蘭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之後,他回到瑞典的烏普薩拉,擔任了醫學和植物學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類各種植物和動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繼續搜集和分類各種動植物,並將成果出版了好幾卷。當他逝世的時候,他已經是歐洲最受讚譽的科學家之一。他相信神創論。

瑞士哲學家盧梭在給林奈的信中寫到「告訴他我知道地球上沒有人比他更偉大」。[4]德國學者歌德寫過:「除了莎士比亞斯賓諾莎,再沒有其他的先人對我的影響比林奈更強。」[4]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說過:「林奈實際上是個詩人,只不過碰巧成為了博物學家。」[5]除了這些讚譽,林奈還獲稱為「植物學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個亞當」。[6]

在植物學中,用L.來作為表明林奈的作者權的作者名縮寫[7]在一些較舊的出版物,有時林奈的作者名縮寫為「Linn.」。

姓名

林奈被打扮成拉普蘭人,約繪於1735-1740

林奈的姓名有幾種變體:Carl Linnaeus, Carolus Linnaeus和Carl von Linné,最後者有時也簡作Carl Linné。林奈在出版他用拉丁語寫成的著作時,用的最多的是拉丁化的形式Carolus Linnaeus,相反,人們卻常常搞不清他真正的瑞典語姓名是什麼。

在林奈的時代,大多數瑞典人是沒有姓的。林奈的祖父的名字,按斯堪的納維亞傳統,叫做英格瑪·彭茨森(Ingemar Bengtsson),「彭茨森」的意思就是彭特(Bengt)的兒子。林奈的父親則叫尼爾斯·英格瑪森(Nils Ingemarsson),「英格瑪森」的意思是英格瑪的兒子。只有在為了登記的時候,比如說在大學入學時,他們才需要一個姓。當時的學術界以拉丁語為通用語言,所以林奈的父親在進入隆德大學時,他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拉丁語的姓:Linnaeus。這個姓來自椴樹的古瑞典語linn(在現代瑞典語中是lind),之所以用椴樹為姓,是因為在他們家族的所有地上有一棵被尊為「看護神樹」(warden tree)的巨大的心葉椴[8]他們家族的所有地也因而得名Linnagård。尼爾斯·英格瑪森為兒子起名為卡爾(Carl),所以這個孩子的瑞典語姓名應該是Carl Linnaeus。[9]

當卡爾·林奈在私立學校登記為隆德大學的學生時,他用的註冊姓名是Carolus Linnaeus。這個姓名也是他在出版拉丁語著作時使用的名字。1761年他被授予貴族頭銜[10]後,他開始使用Carl von Linné這個姓名,其中「Linné」是Linnaeus的簡寫形式,而「von」加在姓名中用來顯示他的貴族身份。

如果要在引用文獻時使用林奈的名字,最好寫作Carl Linnaeus, Carolus Linnaeus或只寫作Linnaeus。寫成Carl von Linné並不合適,特別是在引用他出版於1762年以前的著作時。在《植物種志》第二版(1762)的標題頁上,作者的姓名仍然用的是Carolus Linnaeus(更準確地說,用的是其屬格形式Caroli Linnaei),但在之後的著作中,他的姓名一直都印作Carolus a Linne或Carl von Linné。Stafleu[11]在他的所有着作中都用Carl Linnaeus作為林奈的姓名。在瑞典,他的貴族化姓名Carl von Linné則廣為人知。

林奈名字的形容詞形式通常用Linnaean,但是著名的倫敦林奈學會的英文寫法卻是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他們出版的一本刊物也叫The Linnean,頒發的獎則叫Linnean Medal(林奈獎章),等等。

生平

早年

林奈在Råshult的出生地

1707年5月23日,林奈出生於瑞典南部斯莫蘭省艾爾姆胡爾特北面的小鄉村—Råshult(今屬於艾爾姆胡爾特市)。父親是尼爾斯,路德教派的牧師,村裏的助理牧師,業餘愛好植物學。母親是克里斯蒂娜,教區牧師的女兒,兩人共生了 2子 3 女,林奈是家裏的長子。[12][13][14]林奈出生後一年,外公去世,父親繼任了外公的教區牧師,全家搬住在牧師的住宅。[15][16]

林奈小時候就喜歡植物,特別是花。當他不安時,如果給他一朵花,他就能馬上平靜下來。父親花費了很多時間在他的花園上,經常帶着林奈看花,告訴他各種花的名字。後來,父親給了林奈一小塊地,讓他也可以自己種些花。[17]

在林奈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他拉丁語、宗教和地理。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家裏用拉丁語對話,所以林奈先學會的拉丁語,然後才是瑞典語。在林奈7歲時,家裏為他找了一個家庭教師。林奈不喜歡這個人,在他後來的自傳中寫到,他「是來壓制而不是發展兒童的天賦的。」[18]

小學

2年後,林奈被送進初級語法學校。[19]林奈很少學習,經常跑到田野里去尋找各種植物。小時候的林奈在學校成績相當差,雖然他在生物學的成績有傑出的表現,但在其他科目不及格。林奈對於小時候上學的印象是:「……處罰,不斷地被處罰,教室是最令人坐立難安的地方……,如果能夠有所教室,是在森林中漫步,是在小草中打滾,不知道有多好?」[20]

15歲時,在學校的最後一年,林奈受到喜愛植物學的校長丹尼爾(Daniel Lannerus)的教導,他注意到林奈對植物學的興趣,讓他管理自己的花園。校長還將林奈介紹給約翰·羅斯曼(Johan Rothman),他是斯莫蘭省的醫生,韋克舍的一所文科中學的老師, 也是一個植物學家。羅斯曼驚異於林奈對植物學的熱愛,幫助林奈學習。他告訴林奈,「讀書像吃飯,什麼都吃的孩子才長得壯,因此一個耐得住枯燥課程的人,才有獲得更高教育的機會。」林奈將羅斯曼視為父母親與朋友的混合體,他後來寫道:「羅斯曼沒有強迫我唸書;他讓我先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自然生發出對書本的饑渴,書本像食物,我愈讀就愈想讀。沒有他的啟發,我一生充其量是一個愛花的人,不會為所有的生物、礦物建立一個分類系統。」[20]羅斯曼拓寬了林奈對植物學的興趣,還使得他也對醫學有了興趣。[21][22]在林奈17歲時,他已經對已有的植物學文獻非常了解了。他在日記里寫到,「日夜的讀着植物學書籍,已經像自己的手背一樣熟了。」[23]

中學

1724年,林奈進入羅斯曼任教的主教座堂中學(Katedralskolan),主修希臘語希伯來語神學數學,這些學科是為了將來要當牧師的男孩準備的。[24][25]在中學的最後一年,林奈的父親拜訪了學校,向教授們詢問自己兒子的學習情況;使他失望的是,大多數人說林奈永遠不可能成為學者。但是羅斯曼相信林奈在醫學上會有好的未來。羅斯曼希望林奈和他們家一起生活,以便教他生理學植物學。尼爾斯接受了這個幫助。[26][27]羅斯曼向林奈展示了,植物學是一門嚴肅的學科。他教林奈學會杜爾科那(Joseph Pitton de Tournefort)植物分類系統,及塞巴斯蒂安·瓦揚(Sébastien Vaillant)的植物有性繁殖的知識。[26]

大學

隆德大學的林奈塑像,是他讀大學時的樣子。

1727年,21歲的林奈進入了斯科訥隆德大學,這是他父親當年畢業的母校。一年後林奈轉入當時最好的大學 - 烏普薩拉大學就讀。

學者生涯

林奈來自一個小康的家庭,從他大學起,他就利用在圖書館工作、幫忙照顧花圃、擔任教學助理來賺取學費和生活開銷。大學畢業後,他的經濟生活一樣很拮据,必須依靠各種科學研究的資助或出版品來獲取收入,但是由於林奈的學識和研究手稿,使他獲得前往歐洲考察並獲得博士學位的機會,他和歐洲頂尖的科學家廣泛的交流,並在他們的協助之下將他的手稿出版。林奈遊歷了荷蘭、英國、法國,最後,回到瑞典,在經濟穩定的情況下結了婚,並在烏普薩拉大學任教。

考察拉普蘭地區

林奈工作過的城市,包括隆德烏普薩拉韋克舍斯德哥爾摩Stenbrohult漢堡阿姆斯特丹哈勒姆萊頓哈爾德韋克巴黎倫敦牛津

1732年5月12日,25歲的林奈接受烏普薩拉大學的資助,從烏普薩拉出發,前往瑞典北部蠻荒的拉普蘭(Lapland)地區考察,在 Gävle,林奈看到許多盛開的忍冬科北極花,花冠淡紅色或白色,林奈正式把此花命名為Linnaea borealis(北極花)。林奈的家徽上有北極花,另外,在林奈的畫像中,常可看見他手上握着北極花或衣服上別著北極花。

林奈以順時鐘方向,沿着波斯尼亞灣探查,於當年10月回到烏普薩拉,總足跡達到2000公里。林奈的收集並記錄該次考察的植物、動物、礦物、村莊、服飾、狩獵行為、宗教活動、睡眠習慣、被斬首的屍體、馴鹿的養殖、帳篷的搭建方式、花楸樹皮製成的樂器及一些治療疾病的方法等,寫成《拉普蘭植物志》(Flora Lapponica)和《拉普蘭遊記》,留下了重要價值的文獻。

遊歷歐洲

林奈, 《自然系統

1735年4月,林奈開始了他對歐洲大陸的科學訪問。第一站是荷蘭共和國,這是當時歐洲研究自然歷史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荷蘭哈爾德韋克,他甚至在2周之內獲得哈爾德韋克大學醫學博士的學位,論文名稱是Dissertatio medica inauguralis in qua exhibetur hypothesis nova de febrium intermittentium causa。

此後,他第一次將他的分類學手稿《自然系統》給一位荷蘭的科學家 Johan Frederik Gronovius 看,促成了《自然系統》的出版。其中,他放棄了過去混淆不清的命名法,引進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雙名法,使用清晰的描寫,如Homo sapiens屬名以上的分類也被給予清晰的定義,比如,按照哺乳動物最特別的器官是雌性動物的乳房,林奈將之命名為拉丁語“Mammalia”

Folia Simplicia
Folia Composita et Folia Determinata
《克利福特園》(1738年)葉子的型態

林奈認識了喬治·克利福德三世,他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之一,一位有錢的阿姆斯特丹銀行家,並且是一位熱心的植物學家,他擁有一座大型的植物標本館(herbarium),用 4 個溫室來栽種許多他從全世界收集到的熱帶植物,他因為培植了第一株室內香蕉樹變得十分出名。在他的所有下,該園中的奇異植物數量以指數形式增長。克利福德三世吸引植物學家林奈和藝術家如艾雷特前來他的植物園,給予林奈很優渥的薪資待遇。林奈曾表示,他在此度過極快樂的時光,並寫下《克利福特園》一書,於1738年出版。這是一個早期植物學文獻中的名著。

1736年7月,林奈在喬治·克利福德三世贊助下,前往英國訪問。林奈拜訪了漢斯·斯隆爵士、菲利普·米勒及他的切爾西藥草園。隨後,林奈前往牛津大學,拜訪了植物學家Johann Jacob Dillenius。林奈從英國蒐集了許多罕見的植物返回荷蘭。當時,林奈的《自然系統》一書尚未普及,英國的學者不認同林奈的雙名法分類系統,林奈有效的傳達他建立的分類系統,並與這些學者保持日後的通信。

1737年10月18日,林奈離開荷蘭,經由法國返回瑞典。他在法國巴黎停留了一個月,拜訪了植物學家Antoine de Jussieu。林奈回到瑞典之後,從此不曾離開瑞典

瑞典皇家科學院

1738年6月28日,林奈從歐洲回到瑞典。1739年6月2日,奉瑞典國王腓特烈一世之命,林奈協助在首都斯德哥爾摩成立瑞典皇家科學院

結婚

1739年6月26日,林奈與一個醫生的女兒薩拉.伊利沙伯 (Sara Elisabeth,1716–1806)結婚,兩人共生下7名子女,其中,長子小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 the Younger,1741年1月20日-1783年11月1日)亦為植物學家,植物的雙名法中,小卡爾·林奈所發現植物命名者表示為Linnaeus filius (林奈兒子)。

烏普薩拉大學教授

林奈在烏普薩拉的家

1741年5月,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獲得一個醫學教授職位,但他很快就將這個職位換成了一個植物學教授職位。他繼續他對分類學的研究,並將它擴展到動物界礦物上。雖然他對礦物的分類今天看起來很奇怪,但當時對林奈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分類的方法。

林奈擔任教授期間廣收門徒,並將他們派往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考察和採集,他稱這些學生們為「使徒」。1750年,林奈當選為烏普薩拉大學校長,在他任上,將烏普薩拉大學推向世界一流大學的聲譽。

封爵

1741年,瑞典國王腓特烈一世頒佈:林奈為全世界第一位專教植物學的教授。瑞典國王在1757年就授予林奈爵位,但直到1761年才給他正式封爵。

晚年

卡爾·林奈和他的兒子小卡爾·林奈的墓碑。

在林奈晚年,他曾患過多種疾病。1764年,他受到烏普薩拉熱(Uppsala fever)的折磨。在Rosén的照料下,他得以活命。1773年,他又患有坐骨神經痛。在1774年他得了一次中風使得他部分癱瘓。[28]1776年,他第二次中風,造成他的右半身癱瘓,記憶也受損。他甚至欽佩自己的著作,只因他忘記自己是它們的作者。[29][30]

1777年12月,他又一次的中風使得他極為虛弱,最終他在1778年1月10日在哈馬比(Hammarby)逝世。[31][32]儘管他的遺願是將自己葬在哈馬比,但他最終還是在1月22日被葬於烏普薩拉主教座堂[33][34]

林奈氏分類系統

林奈身處的世紀,也正是歐洲的大航海世紀,許多航海歸來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帶回世界各地的動植物,並用自己的喜好為之命名,造成一物多名,或異物同名的混亂現象。

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其間,發現花粉囊雌蕊可以被作為植物分類的基礎。他將此發現寫成一篇短論文。這個發現為他提供了一個非常教授的職位。1732年烏普薩拉科學院資助他去瑞典北部的拉普蘭考察。到那個時候為止,歐洲人對拉普蘭還一無所知,在這4600英里的土地上,林奈發現100多種新種植物,1737年林奈將他對拉普蘭植物世界的考察寫成一本書發表,在這本書中,林奈首次發表了以植物生殖器官進行分類的方法。

《植物種志》第一版

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徵,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 000多個種。綱(class)、目(order)、屬(genus)、種(species)的分類概念是林奈的首創,但當時沒有科(family)的分類。

1753年林奈發表《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35],採用雙名法,以拉丁文來為生物命名,其中第一個名字是屬名,為名詞,第二個名字是種名,為形容詞,形容這個物種的特性,其後面或可加上發現者的名字,以紀念這位發現者,也有負責的意思。林奈用這種方法幫植物命名,後來他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動物命名,此種命名法也一直延用至今。

他稱為智人Homo sapiens,有意識的人。但他也命名了另一個人種:Homo troglodytesHomo nocturnus山洞人夜人,估計他用此來命名當時剛剛被發現的大猩猩。林奈於1758年在第十版《自然系統》中將他自己指定為Homo sapiens正模標本,該份標本(遺體)現保存(埋葬)於瑞典的烏普薩拉大教堂(Uppsala Cathedral),國際動物學會議認為,由於智人在分類學上不存在爭議,因此沒有必要重新檢查正模標本,同時這樣做也是不道德的,因此,林奈的正模標本身份,僅具有其分類學之父身份的象徵意義。[3]

林奈曾說:「從未有人像我一樣將科學轉型。」

林奈的植物園至今還可以在烏普薩拉參觀。

所命名的分類

(列表可能不完整)

榮譽

倫敦林奈學會自1888年起,向植物學動物學界有傑出成就者頒發林奈獎章

1986年,瑞典國家銀行推出新款100克朗紙幣,上面印有林奈的肖像、他在Præludia Sponsaliarum Plantarum繪畫的植物授粉圖、烏普薩拉大學林奈花園素描,和林奈的格言「OMNIA MIRARI ETIAM TRITISSIMA」(驚訝於每樣事物的神奇,甚至是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38]

2010年,兩所位於林奈出生地區斯莫蘭的高等院校──韋克舍大學卡爾馬學院合併,新校以林奈命名,定名為林奈大學[39]

參考資料和註釋

  1. 卡爾·林奈出生於1707年5月13日(瑞典曆)或5月23日(公曆)。根據儒略曆,他是出生於5月12日。(Blunt 2004, p. 12)
  2. 徐保軍. 林奈的博物学:“第二亚当”建构自然世界新秩序.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06). 
  3. 3.0 3.1 Who is the type of Homo sapiens?. David Notton and Chris Stringer. 國際動物學大會. [2018-10-16]. 
  4. 4.0 4.1 What people have said about Linnaeus. Linné on line. Uppsala University. [2011-10-03]. 
  5. Linnaeus deceased. Linné on line. Uppsala University. [2011-10-03]. 
  6. Broberg (2006), p. 7.
  7. Linnaeus, Carl (1707–1778). Author Details.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2011-10-01]. 
  8. (瑞典文) Lind on Den virtuella floran, by The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ccessed on 14 May 2006
  9. Stearn, W.T. (1992), Botanical Latin, fourth edition: p. 283-284, Timber Press, Portland, Oregon. ISBN 978-0-88192-321-6.
  10. W.T. Stearn, (195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es Plantarum and cognate botanical works of Carl Linnaeus, Principal events in the life of Linnaeus; in: Carl Linnaeus, Species Plantarum, A Facsimile of the first edition 1753, Volume I: 14, Ray Society, London.
  11. Stafleu, F.A. (1976-1998) Taxonomic Literature second edition. An authoritative work on the names of botanists, their works and publication data, issu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APT.
  12. Blunt (2004), p. 12.
  13. Stöver (1974), p. 8.
  14. Broberg (2006), p. 10.
  15. Blunt (2004), p. 13.
  16. Quammen (2007), p. 1.
  17. Blunt (2004), p. 15.
  18. Blunt (2004), pp. 15–16.
  19. Stöver (1974), p. 5.
  20. 20.0 20.1 張文亮. 大自然的园丁:大生物学家林奈. 台灣教育部. [2013-10-10]. [永久失效連結]
  21. Blunt (2004), p. 16.
  22. Stöver (1974), pp. 5–6.
  23. Hjelt, Otto. 3 (Carl von Linnés betydelse såsom naturforskare och läkare : skildringar utgifna af Kungl. Vetenskapsakademien i anledning af tvåhundraårsdagen af Linnés födelse / III. Carl von Linné såsom botanist). runeberg.org. [2020-10-12] (瑞典語). 
  24. Stöver (1974), p. 6.
  25. Blunt (2004), pp. 16–17.
  26. 26.0 26.1 Blunt (2004), pp. 17–18.
  27. Stöver (1974), pp. 8–11.
  28. Blunt (2004), p. 232.
  29. Stöver (1974), pp. 243–245.
  30. Broberg (2006), p. 42.
  31. Blunt (2004), p. 245.
  32. Gribbin & Gribbin (2008), p. 63.
  33. Quammen (2007), p. 4.
  34. Anderson (1997), pp. 104–106.
  35. Linné on line – Systema Naturae – an epoch-making book. www2.linnaeus.uu.se. [2020-10-12]. 
  36.  L..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37.  Linnaeus.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38. Riksbanken - 100-kronor banknote. Sveriges Riksbank. [2020-10-12] (英語). 
  39. Motivering till valet av namn – Linnéuniversitetet ,2008年5月19日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生平

資源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