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學院(北京)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國際關係學院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學院校徽
校訓忠誠、勤奮、求實、創新
創辦時間1949年
學校類型公立普通高等學校
黨委書記韋春江
校長陶堅
校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坡上村12號
暱稱國關
郵區編號100091
網站http://www.uir.cn

國際關係學院,簡稱國關,是一所位於中國北京西苑的中央部屬普通高等學校,中國首批「將軍大使」誕生地[1],原全國重點大學之一[2],「文革」後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的全國第一批學位授予權單位[3],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中國大學之一[4]

歷史

國際關係學院創建於1949年,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建校,元帥陳毅親筆題寫校名,是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的搖籃[5]

1949年,創建外交知識和外交事務培訓班,歸中共中央社會部領導,主要培訓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駐外大使和高級外交官[6]

1950年,改編為外事幹部學校。1955年,中共中央調查部成立後,外事幹部學校劃歸中調部領導[6]

1961年,學院與現外交學院合併,更名為外交學院分院[6]

1964年春,中共中央提出未來幾年急需大量懂外語的幹部,「以便利用世界先進科技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同時批准了中共中央調查部「把現有的幹部學校改為一所外語學院」的建議[6]。1965年,外交學院分院(原外事幹部學校部分)從外交學院分出,以此為基礎擴建為國際關係學院,陳毅親筆題寫校名。

1966年夏,國際關係學院的學生和員工在學校管理及政治問題上產生了派系分歧。當分歧可能影響到中共中央調查部的工作時,鄧小平李富春前往學院視察,很快平息了紛爭[6]。1970年至1979年間受「文革」影響,一度停辦。1979年,復建國際關係學院

機構設置

國際關係學院設置下列機構、院系(部)[7]

學院本科設有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日語、法語、傳播學、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管理等專業;研究生設有國際關係、國際政治、世界經濟、英語、日語、法語、通信與信息系統、應用化學等專業碩士點。學院還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聯合培養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生。

參考文獻

  1. 国际关系学院:学院概况. [2011-03-28]. 
  2. 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 新華網. 2007-06-11 [2019-04-23]. 
  3. 国际关系学院. [2011-07-10]. 
  4. History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9-01-19]. 
  5. 學院概況 國際關係學院
  6. 6.0 6.1 6.2 6.3 6.4 沈邁克(著); 黃語生(譯). 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央调查部的历史考察. 當代中國史研究 (北京). 2010, 17 (2): 103 (簡體中文). 
  7. 國際關係學院. 组织机构. 國際關係學院. 北京. [2021-03-08] (簡體中文). 
  8. 國際關係學院. 国际关系学院. 新浪網教育. 北京. [2021-03-08] (簡體中文). 定向招生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西藏班,只招收藏族考漢語的考生,並須經學院面試、體檢和政審合格。經錄取的西藏班學生,在國際關係學院杭州校區報到上學。 
  9. 余起升(編). 面向21世纪的国际关系学院杭州校区. 中華學府志浙江卷 (北京). 2000-11: 彩頁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