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邯鄲市
地級市
順時針從上到下:市中心天際線、廣府西北角樓和護城河、七步溝景區、市中心遠景、叢台公園、胡服騎射塑像
綽號:趙都、夢城、鋼城、煤都
邯鄲市地圖
邯鄲市地圖
國家 中國
河北省
設立1983年11月15日
語源邯山至此而盡得名
政府駐地叢台區
下級行政區6市轄區、1縣級市、11
政府
 • 市委書記張維亮
 • 人大常委會主任崔永斌
 • 市長樊成華
 • 政協主席王進江
面積
 • 地級市12,065 平方公里(4,658 平方英里)
 • 市區2,662 平方公里(1,028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8位(佔全河北省6.4%)
 • 建成區127.03 平方公里(49.05 平方英里)
海拔50 公尺(160 英尺)
最高海拔1,898.7 公尺(6,229.3 英尺)
最低海拔32.7 公尺(107.3 英尺)
人口(2015)
 • 地級市943.3萬人
 • 排名全省第3位(佔全河北省12.7%)
 • 密度781.8人/平方公里(2,025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367萬人
 • 城鎮(2015)484.67萬人
 • 城區常住(2018)194.78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話
 • 母語方言晉語邯新片邯鄲話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中原官話鄭曹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56000
電話區號310
車輛號牌冀D
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13.5 ℃
年降水548.9毫米
年日照2557小時
行政區劃代碼130400
城市定位區域中心城市
城市精神開放、進取、擔當、包容
本地生產總值(2015)¥3,145.43億(全省第4位,佔全河北省10.23%)
505.01美元匯率
人均¥33,450(全省第7位
5,371美元(匯率)
HDI(2016)0.715[1] 高 
網站http://www.hd.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河北經濟年鑑-2016》[失效連結]

邯鄲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經國務院批准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位於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盡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門」之稱。市境北接邢臺市,東臨山東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陽市濮陽市,西鄰山西省晉中市長治市。地處太行山脈東麓,華北平原中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山地丘陵帶,東部為沖積平原區。滏陽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東流經市境。全市總面積12,065平方公里,人口943.3萬,主城區人口達367.42萬人[參 1],市人民政府駐叢台區

邯鄲歷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達百餘年,前後經歷八代國君,是當時中國北方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邯鄲遭到戰亂破壞,由當時的趙國國都貶為一個西漢時期和關中長安、中原的洛陽、山東的臨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邯鄲南部的鄴城(今臨漳縣)逐漸興起,袁紹曹魏等勢力先後佔據鄴城而稱霸天下;南北朝時,先後有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在此建都;隋朝隋煬帝下令火焚鄴城,鄴城遭到毀滅;到北宋時,邯鄲東部地區的大名縣成為北宋「陪都」為北京大名府。明清時期,邯鄲隸屬廣平府彰德府;民國初年,邯鄲隸屬直隸省冀南道,1993年國務院批准,實行地市合併,邯鄲地區周圍所轄各縣劃歸到邯鄲市,稱邯鄲市。

邯鄲是中國成語之城,「邯鄲學步」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趙國都城的風雅。

稱呼

「邯鄲」一詞稱呼來源最早出現在《春秋穀梁傳》,史載:「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但是並未說出邯鄲地名的由來,一般流行的說法是顏師古《漢書》註解中引用張晏的解釋:「」字來自山名,即古時的邯山;「」是山脈盡頭的意思,因作城郭名,所以加「邑」(阝耳朵旁)為「」。大概意思是,邯山到此而盡,故名邯鄲。而《後漢書·光武紀》註解也是這樣:「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字皆從邑,因以名焉。」古稱[參 2]

但是在1965年,山西侯馬市出土了侯馬盟書。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趙國國君趙簡子與卿大夫之間進行盟誓的誓言文書,盟書中多次出現關於邯鄲的記載和寫法,寫法竟然是「邯丹」。此外,從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文物也可以證明,當時關於邯鄲的寫法多種多樣,或作「邯公式」;或作「甘丹」,因為太陽升起時過地平線的那一刻叫,太陽落山剛過地平線叫,所以邯鄲是日出日落之地,即甘丹;或作「邯單」。所以,張晏《漢書》註解所解釋的『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不能說明「邯公式」最初始的含義。根據史書和文獻記載以及註解,書中所記載的古代邯山很可能是邯鄲市西北部紫山山峰。因為紫山漫山遍野都是紫紅色的石頭。如果「邯」或「甘」是指當時的邯山,那麼「丹」的含義該是指紅顏色。所以,「邯公式」或「甘丹」的最初含義,有可能是因邯山呈紫紅色而得名了。直到秦朝,邯鄲這兩字的寫法才出現並且基本定型。邯鄲這一漢字裏的專用地名,延續了2000多年,從未更改[參 3]

也有學者認為邯鄲地名也很可能由姓氏邯鄲而來。[參 4]不過也可能姓氏來自地名。

歷史

先秦

傳說上古時期女媧就在邯鄲西部涉縣地區古中皇山媧皇宮)鍊石補天,摶土造人,涉縣被稱為是中國的「女媧文化之鄉」[參 5]

早在八千年前,邯鄲先民就在武安地區就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人們始種植穀物,飼養家禽,製作生產和生活工具,提前進入了「文明社會」。磁山文化比仰韶文化早了一千年,同時在磁山文化遺址還發掘出世界上最早種植的胡桃和飼養的家雞遺骸。把黃河流域種植粟的記錄提前至距今一萬年,填補了仰韶文化之前的歷史空白,給尋找中國最早的農業、畜牧業、制陶業文明起源提供了線索。同時讓世界農業史重新認識了對種植粟年代[參 6][參 7]

原始社會晚期,黃帝炎帝蚩尤等各個部落為爭奪水源曾在邯鄲地區進行大規模戰爭。前2080年,夏朝開國國君—在邯鄲地區治理冀州水患

邯鄲城邑在商代晚期已經興起。商代始建都於,後遷都,數百年間邯鄲就是商朝的畿輔之地。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商末時期商王就在邯鄲地區興建離宮別館,建城距今已逾3100年,時間跨度為距今3050年至3100年之間。甲骨文中「」的地望可以進一步論證並確定在邯鄲,邯鄲的城市史可以往前推到商代武丁時期(距今3250年左右)。地望就是地理位置的意思。

邯鄲地處四戰之地,早在春秋時代已是列國爭奪的重要城堡。周成王時,邯鄲屬邶國,由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居住,後屬。前661年,狄人佔領邯鄲滅了衛國,對邯鄲進行四十多年的統治。公元前588年,晉國打敗狄人,邯鄲併入晉國。公元前546年,衛國復國成功,後發生叛亂衛國宗室跑到邯鄲避亂。《春秋·穀梁傳》記載了這件事,這是中國史書上第一次提到「邯鄲」之名。

邯鄲市博物館復原的磁山文化先民的生活環境。

前430年,魏文侯把魏都城從安邑遷都洹水(今魏縣舊魏縣村),並以鄴城(今臨漳縣)為魏國陪都[參 8]

前387年,趙敬侯治理邯鄲,邯鄲成為黃河以北最繁榮的通都大邑,同時還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前386年趙敬侯正式遷都邯鄲,並且大興土木修建趙王城,時人成為「趙都」,至滅趙,邯鄲為趙都長達158年之久,是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諸多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參 1]。趙國遷都邯鄲後經過幾代帝王勵精圖治,特別是趙武靈王在邯鄲修建叢台插箭嶺等軍事訓練地,加強軍事訓練和大力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一躍為戰國七雄,是當時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東方大國[參 1]

前260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由盛入衰。公元前239年,秦國攻打邯鄲,邯鄲保衛戰開始,趙國在楚國和魏國幫助下取得勝利,但是元氣大傷,資財耗盡。前228年,秦趙爆發決戰,秦將王翦攻破邯鄲,趙王遷投降。公子嘉跑到代郡建國,自稱代王,繼續率領殘餘力量抗秦。之後王賁滅掉代國,公子嘉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秦漢時期

1982年,在邯鄲地區出土的戰國時代的編鐘

秦一統海內,在邯鄲設置邯鄲郡,原趙都邯鄲仍為邯鄲郡首府,並且把邯鄲城內的全部富戶遷入秦都咸陽。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兵反秦武臣來邯鄲自稱趙王。後趙國遺族趙王歇成功復國,但秦將章邯攻下邯鄲,將趙王城成毀為廢墟。

西漢建立後,重新建立趙國,封張耳為趙王,定都邯鄲。邯鄲至西漢末仍為全國五大都城之一,城區面積13.6平方公里,人口有15萬之多;手工業、商業和冶鐵鑄造發達,有「冶鐵都」之稱。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西漢末年,爆發農民起義,王郎在邯鄲地區發起義,響應農民軍。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河北起兵後,攻佔邯鄲,並改為邯鄲縣,邯鄲第一次由王國之都改為縣治,邯鄲開始衰落。到了東漢末年袁紹佔據河北建立鄴城,取代邯鄲。鄴城逐漸興盛。

魏晉南北朝

邯鄲地區石刻、石窟的分佈。
參見:鄴城、​銅雀台北朝

三國時,曹操(今臨漳縣),鄴城開始崛起。曹魏建立後,把鄴城作為魏國的北都,從此鄴城為北方的政治中心。並且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名於史,並修建了銅雀台金鳳冰井三台。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國北方陷入戰亂,邯鄲曾被鮮卑等少數民族佔領,邯鄲殘破不堪。十六國時期,魏都臨漳鄴城繼而先後為後趙冉魏前燕北朝東魏北齊都在此建都,前後歷時364年,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參 1]

隋唐五代

參見:廣府城、​、​磁州魏州

580年,北周鎮鄴大將尉遲迥起兵反抗楊堅失敗,古鄴城被焚毀。從此自曹魏以來經營的鄴城掃地以盡。隋末,邯鄲成為河北義軍竇建德的活動中心,竇建德廣府作為的都城,這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農民起義軍政權建立的都城之一[參 9]唐朝建立,邯鄲屬於洺州磁州。境內的魏州逐漸崛起,改稱大名府,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為黃河以北中心城市。

923年,李存勖大名登基稱帝,史稱後唐莊宗,建立後唐政權。隨着燕雲十六州遼朝佔領,

宋元

參見:大名府、​八字軍彰德府

960年,隨着宋朝的建立,也重視對農業發展。邯鄲得到迅速發展,糧食產量為北方首位,《宋史》記載:天下一統地理,獨一肥鄉首例。而大名府為河北路治所。宋為抗入侵,晉升大名府為陪都東京汴梁(今開封)的陪都,稱「北京大名府」。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萬,經商的西域商人絡繹不絕。北宋末年,金國入侵中原,今邯鄲地區人民紛紛參加王彥的太行山「八字軍」堅持抗金鬥爭,長達數十年直至完顏亮南侵為止。邯鄲地區因長期的戰亂,逐漸衰落,後來被洪水淹沒,現在在4米之下的黃河河沙之中的宋邯鄲故城仍然完整地保留。

金朝蒙古帝國滅掉後,邯鄲又併入蒙古版圖。元初,邯鄲劃入中書省管轄屬於大都京畿之地。元朝後期,邯鄲一帶河水泛濫,蝗蟲成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明清

1368年,明朝建立,今邯鄲地區屬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樂遷都後改為北直隸廣平府大名府朱元璋同時進行移民政策「山西貧民徒居大名、廣平」,邯鄲開始改變五代十國時期衰落的面貌。

明末,今邯鄲地區人民在劉七李自成影響下發動起事。1644年,清軍入關進入中原,這一帶人民在張治邦的領導下進行反抗鬥爭,遭到清軍的屠殺。清朝襲明制仍稱直隸大名府為直隸總督所在地。邯鄲縣仍屬廣平府管轄。明清時期廣平府城是冀南豫北的政治、經濟中心。

近現代

1937年10月,邯鄲淪陷,圖為日軍遠山部隊在城內巡警。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邯鄲屬直隸省冀南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邯鄲直歸省轄。北洋軍閥時期,邯鄲成為直系軍閥和皖系軍閥的爭奪焦點。1927年,七師共產黨支部在邯鄲建立,同年中原大戰爆發,邯鄲又一次陷入戰火。1940年代中期淪為建築面積不過1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人的商業集鎮。1945年八年抗戰勝利,在邯鄲設市,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為鎮,但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

1952年12月22日復升為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56年峰峰市併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併入邯鄲市。1984年改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後改市)劃歸邯鄲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併,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2016年,《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肥鄉縣永年縣邯鄲縣,成立肥鄉區永年區,原邯鄲縣屬地劃分邯山區[參 10]

198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目前在日用瓷生產方面已經超過唐山,成為北方最大的瓷都。邯鄲火車站候車大廳的壁畫展現了有關邯鄲的歷史成語故事,包括:「胡服騎射」、「負荊請罪」、「圍魏救趙」、「邯鄲學步」、「黃粱一夢」等,所以邯鄲也稱為「成語典故之鄉」。因境內有黃粱夢鎮(成語黃粱一夢的發生地),又稱為「夢城」。

地理

位置

邯鄲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是該區域內唯一的特大城市,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地貌

邯鄲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貌,東部為華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 市境內西倚太行山滏陽河從境內穿過,其支流牤牛河、沁河、渚河、輸元河皆流經市區。

氣候

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3.8度,降水量平均550毫米左右,無霜期180-200天。

邯鄲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9.7
(67.5)
25.3
(77.5)
31.7
(89.1)
37.9
(100.2)
40.0
(104.0)
43.6
(110.5)
42.0
(107.6)
37.2
(99.0)
40.1
(104.2)
33.5
(92.3)
28.6
(83.5)
28.4
(83.1)
43.6
(110.5)
平均高溫 °C(°F) 4.1
(39.4)
8.2
(46.8)
14.3
(57.7)
22.0
(71.6)
27.3
(81.1)
32.1
(89.8)
32.1
(89.8)
30.6
(87.1)
27.0
(80.6)
21.4
(70.5)
12.8
(55.0)
6.0
(42.8)
19.8
(67.7)
日均氣溫 °C(°F) −0.9
(30.4)
2.7
(36.9)
8.5
(47.3)
15.8
(60.4)
21.4
(70.5)
26.2
(79.2)
27.3
(81.1)
26.0
(78.8)
21.5
(70.7)
15.3
(59.5)
7.0
(44.6)
1.0
(33.8)
14.3
(57.8)
平均低溫 °C(°F) −4.8
(23.4)
−1.7
(28.9)
3.5
(38.3)
10.3
(50.5)
15.7
(60.3)
20.7
(69.3)
23.2
(73.8)
22.1
(71.8)
17.0
(62.6)
10.5
(50.9)
2.6
(36.7)
−2.8
(27.0)
9.7
(49.5)
歷史最低溫 °C(°F) −15.0
(5.0)
−14.4
(6.1)
−6.1
(21.0)
0.0
(32.0)
7.7
(45.9)
11.5
(52.7)
16.5
(61.7)
13.7
(56.7)
5.4
(41.7)
−1.0
(30.2)
−11.4
(11.5)
−12.7
(9.1)
−15.0
(5.0)
平均降水量 mm(吋) 3.1
(0.12)
6.3
(0.25)
13.4
(0.53)
19.2
(0.76)
44.2
(1.74)
49.1
(1.93)
133.8
(5.27)
138.1
(5.44)
50.0
(1.97)
29.7
(1.17)
11.8
(0.46)
3.1
(0.12)
501.8
(19.76)
平均相對濕度(%) 57 54 53 54 59 58 74 76 71 65 64 61 62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環境

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特別是2012年末至2013年初,持續了將近2個月的霧霾天氣,邯鄲市多日處在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PM2.5多次爆表[參 11]

水文

邯鄲市境內河流湖泊眾多,有較大河流及支流20多條,均屬於海河流域

資源

邯鄲市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煤炭鐵礦石儲量分別達40億噸和4.8億噸,被譽為現代「鋼城」、「煤都」。已探明礦物資源多達40多種,邯鄲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鋼鐵生產基地,亦是中國大陸重要的電力、紡織、煤炭、建材等生產基地;糧食產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糧倉」、「冀南棉海」之稱。

政治

全國18個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擁有與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相同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定權。

現任領導

邯鄲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邯鄲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邯鄲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邯鄲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邯鄲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張維亮[參 12] 崔永斌[參 13] 樊成華[參 14] 王進江[參 15]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灤南縣 河北省涉縣 河北省邢臺市 河北省晉州市
出生日期 1964年12月(59歲) 1960年9月(63歲) 1967年12月(56歲) 1962年9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0年9月 2017年4月 2021年1月 2017年4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邯鄲市現轄6個市轄區、11個,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邯鄲市聯通北路1號。

此外,邯鄲市還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國家級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冀南新區

邯鄲市行政區劃
區劃代碼[2]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3]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4]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5]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130400 邯鄲市 Hándān Shì 12,065.47 9,413,990 叢台區 056000 30 120 92 2
130402 邯山區 Hánshān Qū 429.66 837,419 火磨街道 056000 11 5 5
130403 叢台區 Cóngtái Qū 401.67 866,611 叢台西街道 056000 10 3 6
130404 復興區 Fùxīng Qū 249.83 367,961 勝利橋街道 056000 7 2 3
130406 峰峰礦區 Fēngfēng Kuàng Qū 320.78 429,245 滏陽東路街道 056200 1 9
130407 肥鄉區 Féixiāng Qū 502.55 372,265 肥鄉鎮 057500 5 4
130408 永年區 Yǒngnián Qū 760.61 851,227 臨洺關鎮 057100 9 8
130423 臨漳縣 Línzhāng Xiàn 741.79 589,003 臨漳鎮 056600 7 7
130424 成安縣 Chéng'ān Xiàn 480.70 401,052 成安鎮 056700 5 4
130425 大名縣 Dàmíng Xiàn 1,053.39 726,396 大名鎮 056900 10 10 1
130426 涉縣 Shè Xiàn 1,499.43 379,559 平安街道 056400 1 8 8
130427 磁縣 Cí Xiàn 715.51 440,728 磁州鎮 056500 6 6
130430 邱縣 Qiū Xiàn 448.63 210,998 新馬頭鎮 057400 5 2 1
130431 雞澤縣 Jīzé Xiàn 336.19 297,425 雞澤鎮 057300 4 3
130432 廣平縣 Guǎngpíng Xiàn 313.54 264,025 廣平鎮 057600 7
130433 館陶縣 Guǎntáo Xiàn 452.74 307,912 館陶鎮 057700 4 4
130434 魏縣 Wèi Xiàn 863.75 796,806 魏城鎮 056800 12 9
130435 曲周縣 Qūzhōu Xiàn 676.68 463,727 曲周鎮 057200 6 4
130481 武安市 Wǔ'ān Shì 1,818.05 811,631 武安鎮 056300 13 9
註: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台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台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174679人[參 16],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93265人,增長8.17%。年平均增長率為0.79%。其中,男性人口為4617600人,佔50.33% ;女性人口為4557079人,佔49.6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33。0-14歲人口為1900469人,佔20.72%;15-64歲人口為6626981人,佔72.23% ;65歲及以上人口為647229人,佔7.05%。

交通

鐵路

境內主要有京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邯長鐵路邯濟鐵路邯黃鐵路沙午鐵路馬磁鐵路陽涉鐵路; 目前邯鄲市境內辦理客運業務的火車站有:

公路

國家級高速公路

G4 京港澳高速G22 青蘭高速G45 大廣高速太行山高速公路(在建)

省級高速公路

邯鄲繞城高速公路邯大高速公路

國道

106國道 107國道 309國道

邯鄲東站

航空

境內有民用邯鄲機場,位於邯鄲市西南,佔地面積133.33公頃,目前屬於4C級支線機場,跑道長2600米,寬45米,可滿足波音737、空客319、320等中型客機的起降。目前,邯鄲機場已開通上海深圳哈爾濱杭州張家口成都大連廈門瀋陽廣州珠海海口重慶呼和浩特多條航線。

公共交通

2017年末,主城區共有公共汽車運營車輛2648輛,客運出租車運營車輛4261輛。全年公共交通共運送乘客1.32億人次,出租汽車客運總量3500萬人次。 [參 17]

經濟

煤和鐵礦石的儲量較多,是中國著名的煉焦動力煤和鐵礦石產區之一。主要分佈在西部山區的武安市、峰峰礦區、磁縣、邯鄲縣、涉縣和永年區。邯鄲商業也十分發達,市政府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同時,也加快了其他項目的發展。2015年邯鄲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文化

方言

市區周邊和中西部各縣大部分方言屬晉語區,東部的邱縣館陶縣廣平縣(縣城以東)屬冀魯官話大名縣以及魏縣(縣城以東)屬中原官話區。

飲食

永年:驢肉灌腸,廣府酥魚,全驢宴。

涉縣:柿餅,花椒芽菜,小米撈飯,黑窩窩,琥珀桃仁,柴胡雞,八大扣碗,野豬席,鱘魚宴,醬野菜,酸棗糕,雜滷麵,鐵皮豆乾,酸辣地瓜粉,胡牛肉。

武安:驢肉卷餅,粉麵疙瘩,豆皮栓菜,燜面,拽面。

磁縣:瓦煲雞湯。

魏縣:大鍋菜。

大名:油酥火燒,油饊子,香油,羊湯,羊雜。

廣平:繒肘

成語

原位於邯鄲市火車站廣場的胡服騎射塑像,後被移到趙苑公園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邯鄲黃粱夢鎮呂仙祠中關於枕中記的壁畫
邯鄲市博物館
串城街歷史街區

旅遊

邯鄲市叢台廣場中的趙武靈王銅像。

市區

郊區

縣區

邯鄲西部武安地區的七步溝景區

武安

涉縣

峰峰

臨漳

廣府古城景區

永年縣

磁縣

成安

肥鄉

大名縣

雞澤縣

教育

高等教育

名人

友好城市

國內

國外

註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PDF). [2019-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7]. 
  3.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邯鄲市國土資源局. [2018-12-28]. 
  4. 邯郸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邯鄲日報.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 1.0 1.1 1.2 1.3 邯郸综合概况. 邯鄲政府網. 邯鄲市人民政府. [2017-05-15]. 
  2. 趙邯鄲縣。從邑,甘聲。――《說文》。朱曰:「今直隸廣平府邯鄲縣,甘地有邯山。」
  3. 宋雪. 河北邯郸市:一座盛产成语典故的千年古都. 河北日報. 央視網. [2017-09-07]. 
  4. “邯郸”地名来历初探. 中國新聞網. 燕趙晚報. [2017-08-22]. 
  5. 薛洪震. 全国五大祭祖圣地涉县举办癸巳(2013)年公祭女娲大典. 河北日報. [2017-09-03]. 
  6. 翟相哲.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揭牌. 邯鄲日報. [2017-09-03]. 
  7. 林振軒 韋鵬 王海波. 磁山文化将中华文明上溯8000年 建议写入教材. 長城網. [2017-09-03]. 
  8. 燕趙都市報. 魏县因何得名. 新浪網. [2017-09-03]. 
  9. 楊偉廣. 邯郸有500多年的都城史. 新浪網. [2017-09-03]. 
  10. 邯郸市历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 [2017-09-03]. 
  11. 大風吹散邯鄲持續近兩月霧霾見藍天
  12. 张维亮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0-07-29]. 
  13.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永斌简历. 邯鄲新聞網. [永久失效連結]
  14. 樊成华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2-05]. 
  15. 王进江当选邯郸市政协主席. 河北新聞網. 
  16. 邯鄲市統計局. 《邯郸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7. 邯鄲市交通運輸概況
  18. 驻芬兰大使陈立访问伊纳里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2017-11-22 [2020-06-10]. 

研究書目

  • 段宏振:《趙都邯鄲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 段宏振:《趙都邯鄲城與趙文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 苑清民:《邯鄲成語典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