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藥大學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南京中醫藥大學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中區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中區
校訓自信 敬業
創辦時間1954年10月15日
學校類型公立大學
黨委書記喬學斌[1]
校長程海波
學生人數20000+
校址 中國
仙林校區江蘇省南京市仙林大學城仙林大道138號

漢中門校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漢中路282號

泰州校區江蘇省泰州市醫藥高新區匡時路6號
總面積約1580
暱稱南中醫、NJUCM
郵區編號210023(仙林校區)
210029(漢中門校區)
225300(泰州校區)
電話號碼025-85811001
網站https://www.njucm.edu.cn/

南京中醫藥大學(英語: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縮寫NJUCM),簡稱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的一所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A類),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

南京中醫藥大學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4個,「十四五」省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3個。學校是全國首批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等主幹學科位居全國前列。藥理學與毒理學、臨床醫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和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入選U.S.News「全球最好大學排名」榜。

南京中醫藥大學是海內外聞名的中醫藥院校,與廣州上海北京成都四所中醫藥大學齊名。亦是中國首5所的中醫藥院校其中一所。長期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中心合作。其中一級學科優勢專業中藥學排全國第2名,中醫學第5名,方劑學第2名等[3][1]

歷史

南京中醫藥大學位處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已有69年歷史。

  • 1954年10月,成立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
  • 1956年3月,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改稱江蘇省中醫學校[注 1]
  • 1958年2月,學校與江蘇省中醫研究所合署辦公,並改稱南京中醫學院。
  • 在大躍進的形勢下,1958年中國大陸中央政府把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到地方政府,適時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廳提出要建立百所大學,而所新建的學校是由一方面將老高校的系科分出獨立,另一方面將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或者直接創辦新校。在後來的調整時期,除了老高校分出的學校以外,其他新建的高等學校幾乎又全部停辦或降級。但是南京中醫進修學校則升格為南京中醫學院。是為全國首5所中醫藥大學(學院)中的一所。
  • 1958年9月,江蘇省中醫院劃歸學校,成為其附屬醫院。
  • 1959年5月,江蘇省衛生廳委託學校領導江蘇省中醫研究所。
  • 1970年5月,南京中醫學院和南京醫學院合併成立江蘇新醫學院
  • 1978年3月,江蘇新醫學院撤銷,拆分成南京醫學院和南京中醫學院;成立南京中醫學院(恢復建制)。
  • 1991年6月,江蘇省中醫研究所組織關係轉回江蘇省衛生廳。
  • 1995年2月,南京中醫學院更名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 2002年,學校開闢了仙林校區並逐漸將教學主體從南京鼓樓區漢中門校區搬遷往位於南京棲霞區仙林大學城[4]
  • 2020年,成立泰州校區,並在泰州校區進行本科辦學。

校訓

在創校以來,南京中醫藥大學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培養了第一批師資以及主持編寫了中國第一套中醫教材和中醫教學大綱,培養並誕生了1949年後中國大陸中醫藥界最早的學部委員(院士),為中國現代中醫高等教育模式的確立和推廣做出了特別的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

學校坐落於中國六朝古都南京,擁有仙林和漢中門兩大校區。現有各類在校生20000餘名,設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藥學院、經貿管理學院、護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心理學院等共9所直屬學院,有24個本科專業,綜合涉及醫、管、理、工、經、文等6個學科門類,初步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中西醫結合、多學科為支撐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6]

附近交通

南京中醫藥大學有三個校區,交通十分便利。

仙林校區

南京中醫藥大學仙林校區校門

漢中門校區

南京中醫藥大學漢中門校區校門
  • 乘坐南京地鐵2號線至漢中門站即可到達南京中醫藥大學正門;
  • 在南京火車站可以乘坐南京地鐵1號線新街口站轉南京地鐵2號線到漢中門站下車;
  • 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可以坐機場大巴到南京火車站,然後方法同上。

泰州校區

  • 乘坐泰州公交W2路、52路、W6路、603路、20路、50路等公交可以前往翰林學院站下車;
  • 乘坐泰州公交好巴士H1號線可以在唐莊站下車;
  • 乘坐客車可以到達泰州汽車南站或高港汽車北站,然後方法同上;
  • 泰州火車站可以乘坐K3路公交,再轉乘W2路公交,到翰林學院站;
  • 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可以坐機場大巴到泰州汽車南站,然後方法同上。

院系編制

南京中醫藥大學擁有10所學院、4所單位級學院、1所獨立辦學學院。

直屬學院

  1. 基礎醫學院 B8 - 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眼視光學
  2. 第一臨床醫學院 B14 - 中醫學
  3. 第二臨床醫學院 B15 - 康復治療學、 針灸推拿學(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4. 藥學院 B2 - 中藥資源與開發學(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中藥製藥
  5. 經貿管理學院 B11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市場營銷學、藥事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學(衛生事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學 ( 醫療保險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電子商務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藥事管理、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6. 護理學院 B1 - 護理學(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7. 外國語學院 B6 - 英語學
  8. 信息技術學院 B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
  9. 心理學院 B13 - 應用心理學
  10.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B8 - 臨床醫學、生物技術[7]

直屬單位

  • 研究生院
  • 國際教育學院(位於仙林校區)
    • 中醫學專業(只收港澳台、外國留學生)
  •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位於漢中門校區)
  • 成人教育學院(位於漢中門校區)[7]

獨立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本校圖書館目前是全國中醫院校中首批唯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及文化部命名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也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江蘇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同時亦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南京分中心。擁有古籍資源以明初刻本、明孤本、明稀見刻本、未刊稿本、珍貴抄本、日本、高麗早期刻本等為主[8]

現況

南京中醫藥大學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學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博士點和19個碩士點,研究生學位點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有3個七年制學、碩士連讀專業,17個本科專業,30多個專業方向;現有各類在校生逾萬人,其中研究生一千餘人,各類留學生近千人。 目前全校(不含附屬醫院)共有正、副高級職稱人員近三百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8人、碩士生導師150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師德建設先進個人1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有江蘇省名中醫20人、江蘇省中西結合專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有客座、名譽教授20人。學校目前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部局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科技部規範化中藥藥理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3個和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個。

學生

學生約超過20000人,來自全國各地,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廣東、東至上海、北至黑龍江。而留學生則有1000多人,約佔全校學生人數5%,大部份來自香港、中國台灣、韓國,亦有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對中醫學有興趣的學生前來就學。

教師

教職工超過1000人,有很多有名的國醫大師如周仲瑛孟景春等的名醫是本校的指導教師。

文化傳統

本校為全國最早成立的5所中醫藥院校之一,常與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比較,而本校學生亦曾於湖南衛視的一個節目上與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同台比較,這個節目中兩校之所以要比較看來的原因亦應與南京、北京兩地的歷史、文化或許是政治中心等原因引起大家的關注有關。

校園環境

南京位於中國華東,曾是中國史上六朝古都,亦是現今唯一與北京共享「京」稱號的城市,南京是中國唯一不像大城市的一線城市,南京曾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但現今被鄰近的蘇州上海奪去她的光輝、文化與經濟地位,但南京始終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南京的歷史原因以及地理因素成為了中國重要的國家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樞紐城市、華東區域中心城市。

南京中醫藥大學現有三個校區,包括位於市中心的漢中門舊校區(漢中路282號),位於仙林大學城的仙林校區(仙林大道138號)和位於泰州市中國醫藥城的泰州校區(匡時路6號)

南京中醫藥大學舊校區早於1954年已興建,然後逐漸擴建。而2002年開闢位於當時南京仍是新市區棲霞區中的仙林大學校的新校區。

漢中門校區

漢中門校區建於1954年,大樓以數字分棟,沒有明確分區。

  • 校門有2號線漢中門站的站口,以及前往南京各處的各路線公交站。
  • 校門對面不遠處有漢中門遺址,亦是南京大屠殺主要地點漢中門的地方。
  • 國醫堂:本校名醫的駐診地點(現地點為舊圖書館現南中醫豐盛健康樓)。
  • 改造舊樓:正在改造中醫藥健康產業園(與豐盛集團合作)。
  • 學校側門:為萍聚村,是學校教師以前的宿舍,現在大多為老教師與本校留學生主要租住的小區,有小餐廳。
  • 生活中心:上層為體育館,下層為食堂與生活超市。
  • 體育操場:位於金杏樓與體育中心的中間,地底為人防工程。
  • 學生宿舍:條件較差,主要供於大三下學期醫學生用於臨床見習和實習的學生使用,一房4人(男生)擁有獨立廁所。一房6人(女生),廁所則在走廊盡頭,洗澡則需到操場後面的浴室。
  • 教學大樓:05幢與06幢,現在只剩下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或給予江蘇省有關中醫藥行業的機構使用。
  • 國醫大師:設有一幢為國醫大師周仲英工作的小樓。
  • 保安維護:29幢為校衛隊工作室,30幢為漢中門郵件收發室。

仙林校區

開闢於2002年,新校區分為A、B、C、D、E五區。

  • A區為行政區:行政大樓為A1。
  • B區為教學區:B1-B15棟。
  • C區為本地生宿舍:C1-C44棟。全部已於2012年加裝空調、令學生不用受南京火爐之苦。C區宿舍擁有1屋3小室的設計風格,1小室能容納4人、1屋能容納12人,1屋除3間睡房外,有獨立衛浴、大客廳、陽台。
  • D區為生活區:包括一食堂、二食堂、菜鳥驛站等。
  • E區為單身教師宿舍、研究生宿舍:2012年為了配合國際教育學院的遷入,將E2-E5改為留學生宿舍,而E6-E8則全是單身教師宿舍,E區宿舍擁有陽台、廚房、獨立衛浴。原本的研究生宿舍則搬往C區本地生宿舍。

新校區亦擁有更大更好的體育場所,包括造價逾1億人民幣的新建體育中心、兩個新大操場(包括新的西大球場與東操場)、新游泳館、兩個新籃球場、新網球場、新羽毛球埸。

File:南京中醫藥大學體育中心後門.jpg
南京中醫藥大學體育中心後門

仙林校區的敬文圖書館則由香港商人朱敬文的基金會捐贈而建成,新的圖書館比舊校區的圖書館藏書更多且面積更大,館舍面積29800平方米,有紙質中外文圖書、期刊65萬冊,其中古籍圖書3000餘種4萬餘冊;電子圖書79萬冊。

學校賓館

  • 學校擁有兩間三星級賓館,分別為位於市中心漢漢中門校區的金杏樓與仙林校區的杏苑賓館。

新建建築

  • 唐仲英科技樓:於2011年建成,用作江蘇省中醫藥研究與新藥創製中心[9]
  • 豐盛健康樓(B15教學樓):是學校新的教學大樓,於2011年開始興建,2012年建成並使用。目前擁有學校最好的教學環境和設備,亦作為第二臨床學院的本部大樓[10]
  • 國際教育學院本部大樓與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大樓修建完成。

附屬醫院

作為一所醫學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附屬醫院超過26所,分佈於整個江蘇省內。除了省內的中醫院,部分中西醫院以及西醫院中的中醫門診亦屬本校[11]

南京

蘇州

無錫

常州

  • 常州附屬醫院(常州市中醫院
  • 武進附屬醫院(常州市武進中醫院)

徐州

  • 徐州附屬醫院(徐州市中醫院
  • 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徐州市中心醫院)

南通

  • 南通附屬醫院(南通市中醫院
  • 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

連雲港

泰州

  • 泰州附屬醫院(泰州市中醫院
  • 姜堰附屬醫院(泰州市姜堰中醫院)

江蘇省其他城市及外省

  • 鹽城附屬醫院(鹽城市中醫院
  • 揚州附屬醫院(揚州市中醫院)
  • 鎮江附屬醫院(鎮江市中醫院
  • 宿遷附屬醫院(宿遷市中醫院)
  • 附屬河北以嶺醫院(河北以嶺醫院)

日後發展

  • 南京中醫藥大學受江蘇省人民政府所託於仙林校區內籌建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於2022年5月18日(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正式開館試運行。[12]
  •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位於仙林校區的大樓已建成並使用(完成漢中門老校區搬遷,教學功能全部移至仙林校區)。
  • 漢中門校區的學生宿舍增設空調,而仙林校區學生宿舍、教學大樓的空調則於2012-2013學年全部增設完成。
  • 與豐盛集團合作,在漢中門老校區打造成輻射江蘇省甚至中國海內外的中醫藥健康產業園,健康產業園以推動中醫藥的科技創新、發展中醫健康產業、以及傳播中國中醫藥傳統文化為目標。而本身位於老校區內的國醫堂也將擴建,改為專家診療中心,而原有的圖書館大樓則會擴建為中醫高端診療中心。這項目啟動後,分開三期開發,一期項目預計於2013年底完成全部基礎設施改建、建設工程。

畢業校友

註釋

  1. 這裏的「江蘇省中醫學校」和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的前身之一的「江蘇省中醫學校」不是同一個學校。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的前身之一的「江蘇省中醫學校」是源自1958年創辦的南京中醫學院附院護士學校,歷經南京中醫學院附院衛校,而更名「江蘇省中醫學校」。所以這兩個學校有一定的淵源,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重名而已。

參考文獻

  1. 1.0 1.1 省委组织部来校宣布干部任免决定. [2023-08-18].  引用錯誤:無效的<ref>標籤;name屬性「南京中醫藥大學官方網站」使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权威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人民網. [2017-10-11].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介绍-跨考考研. kuakao.com. [2013-08-25]. 
  4. 校史沿革. archives.njucm.edu.cn. [2024-02-01]. 
  5.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风校训. njucm.edu.cn. 
  6. 南京中医药大学概况. [2021-07-18]. 
  7. 7.0 7.1 南京中医药大学机构设置. [2021-07-18]. 
  8.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2021-07-18]. 
  9. 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唐仲英科技楼奠基. [2013-08-18]. 
  10. chinanews. 丰盛集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健康人才教育基地. chinanews.com. [2013-08-18]. 
  1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1-07-18]. 
  12. 黃迪 王堯 謝健 龔俊傑.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今天开馆. 荔枝網. 2022-05-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