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朔州市
地級市
朔州崇福寺,始建於唐朝並存有金代殿宇
朔州崇福寺,始建於唐朝並存有金代殿宇
朔州市在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朔州市在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國
山西省
設立1988年3月24日
政府駐地朔城區
下級行政區2市轄區、1縣級市、3
政府
 • 市委書記姜四清
 • 人大常委會主任馮雲龍
 • 市長吳秀玲(女)
 • 政協主席張立新
面積
 • 地級市10,625 平方公里(4,102 平方英里)
 • 市區4,094 平方公里(1,581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8位(佔全山西省6.78%)
最高海拔2,426 公尺(7,959 英尺)
人口(2015)
 • 地級市176.22萬人
 • 排名全省第10位(佔全山西省4.81%)
 • 密度165.8人/平方公里(429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72.89萬人
 • 城鎮(2015)93.67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36000
電話區號349
車輛號牌晉F
氣候中溫帶半乾旱氣候
行政區劃代碼140600
舊稱馬邑、鄯陽
本地生產總值(2015)¥901.13億(全省第9位,佔全山西省7.19%)
144.68億美元匯率
人均¥51,256(全省第2位
8,229美元(匯率)
網站http://www.shuozhou.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山西統計年鑑-2016》

朔州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市境東界大同市,南連忻州市,西北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部,大同盆地西南部,北、西、南三面皆環山,西北為洪濤山,西南為管涔山,東南為恆山,中部和東部為桑乾河平原。桑乾河及其支流恢河自西向東流經境內,屬海河水系,西北有屬黃河水系蒼頭河。全市總面積10,625平方公里,人口176.22萬,市人民政府駐朔城區。朔州是以煤電為主導的能源城市,也是北方重要的奶牛基地和陶瓷生產基地。

歷史

史前時期

峙峪、邊耀、鵝毛口等古遺址表明,距今約28000年前朔州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

先秦至秦漢

春秋以前,這裏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版圖。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今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末年縣廢。

兩晉至隋唐

西晉時將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關南,地歸代王拓拔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繁峙郡、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天保八年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時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又稱開陽,今朔城區南部)、神武(今山陰、應縣境)。武德四年(621年)改馬邑為朔州;天寶八年(742年)又改朔州為馬邑郡。

五代到元朝

五代十國皆稱鄯陽縣,為朔寧府治,皆為朔州治。

明清時期

洪武二年,鄯陽縣併入朔州,嘉靖中為冀北道駐地。仍為朔州,屬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屬朔平府。

現代

日軍佔領下的朔縣縣城,圖中建築為文昌閣

1912年(民國元年)改朔州為朔縣,隸雁門道。後雁門撤道,直隸山西省。

1946年朔縣被中國共產黨攻取,歸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下轄朔城區(原朔縣)、平魯區(原平魯縣)和山陰縣。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

地理

朔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佔到總面積的60%以上。境內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40多座。最高海拔位於山陰縣東南部的翠薇山,主峰饅頭山海拔2426米;河流分佈較廣,主要河流共29條,基本分屬海河流域和黃河流域。

朔州市用「像北歐一樣美麗的地方」作城市宣傳。圖為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上朔州出口附近的標牌

氣候

朔州市屬典型的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冬季低溫乾燥,冬長夏短,多風少雨,日照長,降水集中,年平均氣溫6.4攝氏度,平均降水量428毫米,無霜期120天左右。

朔州市(朔城區)1981-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0.8
(51.4)
19.5
(67.1)
26.0
(78.8)
36.0
(96.8)
35.6
(96.1)
39.3
(102.7)
35.8
(96.4)
34.2
(93.6)
35.1
(95.2)
29.0
(84.2)
22.4
(72.3)
14.7
(58.5)
39.3
(102.7)
平均高溫 °C(°F) −1.4
(29.5)
2.8
(37.0)
9.1
(48.4)
17.7
(63.9)
23.7
(74.7)
27.4
(81.3)
28.2
(82.8)
26.4
(79.5)
22.5
(72.5)
15.9
(60.6)
7.4
(45.3)
0.4
(32.7)
15.0
(59.0)
日均氣溫 °C(°F) −9.8
(14.4)
−5.7
(21.7)
1.3
(34.3)
9.8
(49.6)
16.6
(61.9)
20.5
(68.9)
21.9
(71.4)
19.8
(67.6)
14.7
(58.5)
8.0
(46.4)
−0.6
(30.9)
−7.5
(18.5)
7.4
(45.3)
平均低溫 °C(°F) −16.8
(1.8)
−12.8
(9.0)
−5.9
(21.4)
1.7
(35.1)
8.4
(47.1)
13.0
(55.4)
15.7
(60.3)
13.8
(56.8)
7.8
(46.0)
1.3
(34.3)
−7.0
(19.4)
−14.0
(6.8)
0.4
(32.8)
歷史最低溫 °C(°F) −31.5
(−24.7)
−28.3
(−18.9)
−21.9
(−7.4)
−11.1
(12.0)
−4.3
(24.3)
2.1
(35.8)
5.7
(42.3)
4.2
(39.6)
−4.2
(24.4)
−10.4
(13.3)
−26.2
(−15.2)
−32.0
(−25.6)
−32.0
(−25.6)
平均降水量 mm(吋) 1.6
(0.06)
2.6
(0.10)
10.2
(0.40)
17.8
(0.70)
33.4
(1.31)
57.0
(2.24)
101.0
(3.98)
90.0
(3.54)
56.0
(2.20)
21.1
(0.83)
6.1
(0.24)
1.7
(0.07)
398.5
(15.67)
平均相對濕度(%) 52 47 44 39 42 52 68 73 66 58 53 53 54
數據來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政治

現任領導

朔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朔州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朔州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朔州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姜四清[1] 馮雲龍[2] 吳秀玲(女)[3] 張立新[4]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湖北省天門市 山西省寧武縣 山西省文水縣 山西省定襄縣
出生日期 1965年2月(59歲) 1964年10月(59歲) 1971年1月(53歲) 1966年9月(57歲)
就任日期 2021年8月 2015年12月 2021年2月 2021年2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朔州市現轄2個市轄區、3個,代管1個縣級市

朔州市行政區劃圖
Template:朔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5]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6]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7]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8]
街道
辦事處
140600 朔州市 Shuòzhōu Shì 10,625.39 1,593,444 朔城區 036000 7 18 50
140602 朔城區 Shuòchéng Qū 1,779.69 565,075 北城街道 036000 4 2 9
140603 平魯區 Pínglǔ Qū 2,314.89 148,212 井坪鎮 036800 2 11
140621 山陰縣 Shānyīn Xiàn 1,644.60 199,505 岱嶽鎮 036900 4 9
140622 應縣 Yìng Xiàn 1,673.02 243,970 金城鎮 037600 3 9
140623 右玉縣 Yòuyù Xiàn 1,979.19 88,212 新城鎮 037200 4 6
140681 懷仁市 Huáirén Shì 1,234.01 348,470 雲中街道 038300 3 3 6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714857人[9],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262982人,增長18.11%。年平均增長率為1.68%。其中,男性人口為895412人,佔52.21%;女性人口為819445人,佔47.7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27。0-14歲人口為308401人,佔17.98%;15-64歲人口為1281166人,佔74.7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25290人,佔7.31%。

資源

礦產以為主,兼石灰石、粘土、鋁礬土、高嶺土、石墨、雲母、明礬、石英、等等。

經濟

朔州是新興的工業基地,兼有電力、機械、化工、建材、陶瓷、食品等行業。農業有糧食種植、果樹栽培、油料種植、牧業、漁業。

交通

市內公共交通

市內環城公交車有南環和北環,公交公司汽車有1、2、3、5、6、7、8、9、11路。車費為1元。

公路鐵路

朔州火車站

同蒲鐵路電氣化複線、大運二級公路、神朔鐵路朔黃鐵路 241國道 336國道、平萬公路、朔蔚公路和連接G5512 京大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境內,鐵路專用線和公路幹線縱橫交錯,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是山西省第一個實現鄉鄉通油路的地級市。

航空

平朔機場已於2003年撤消。現在改為汽車駕駛培訓學校。

文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蹟

民俗與藝術

教育

高等教育

朔州境內共四所高校(一所本科,三所專科類大專高職院校(含在建))

基礎教育

代表性學校:

名人

註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姜四清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 冯云龙当选朔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3. 吴秀玲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4. 张立新当选朔州市政协主席 任宪、苏斌如当选副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1-02-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6. 《朔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PDF). 朔州市國土資源局. 
  7. 朔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朔州市人民政府.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9. 朔州市統計局. 《朔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