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武侯區
市轄區

武侯祠

武侯區地圖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四川省成都市
區劃類別市轄區
區劃代碼510107
建置時間1990
政府駐地漿洗街街道武侯祠大街264號
鄉級行政區17
- 街道17
地理
- 陸地(含水域)75.36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10)108.3萬人
人口密度14451人(每每平方公里)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610041
電話區號+86 (0)028
網站:www.cdwh.gov.cn
武侯區示意圖

武侯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轄區,同時也是成都市中心五城區之一,設立於1990年。武侯區因其轄區內的武侯祠諸葛亮)而得名,是以人名命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之一2008年大地震期間武侯祠曾作為群眾臨時避難場所。2014年武侯區地區生產總值為739.32億元,經濟增長以第三產業為主。 武侯區地理坐標北緯30°34′—30°39′與東經103°56′—104°05′之間,東西長約13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全區面積76.56平方公里;人口108.3萬人(2010年),成都中心城區中人口密度最大。武侯區以北毗鄰青羊區,南與雙流區和成都成都高新區接壤,以西隔河相望錦江區。境內最著名的為武侯祠,其主體建築是在清朝時期的重建,祠堂最早歷史追溯至公元223年。在明朝與紀念劉備的「漢昭烈廟」合併一起,形成唯一的一座君臣合廟。作為一知名旅遊景點的錦里古街也位於武侯區,毗鄰武侯祠。

歷史

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養蠶繅絲歷史悠久,在漢朝時開始織棉以其所出的蜀錦最為有名。位於武侯區的簇橋被認為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和四川絲綢交易的一個中心,簇橋之名也來自於蠶絲交易,在唐宋時被稱作橋,後以餵蠶的食物(統稱作簇)命名沿用至今[1]。簇橋也是自漢一直到清朝都是長盛不衰的商業重鎮[2]秦昭王在位時(公元公元前256~前251年),蜀守李冰在今武侯區北的老南門修建了跨越錦江長星橋,成為連接城南的重要陸路通道,促進了當地商貿的發展。此橋後又名萬里橋、老南門大橋[3]。在秦朝武侯這一區域隸屬蜀郡成都縣。漢朝屬益州蜀郡成都縣。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逝世,安葬在修建在成都南郊(武侯區境內)的惠陵,根據當時的制度,還修建了祭祀劉備的祠廟即漢昭烈廟。在南北朝時期(公元5世紀左右)人們將位於成都少城的祭祀諸葛亮的祠堂遷入惠陵、漢昭烈廟旁,形成今武侯祠的前身[4]洪武二十三至二十四年蜀王朱椿以強化自身權力為由將專門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與漢昭烈墓和惠陵合併,形成三者合一局面。

成都市中心的區劃原為東城區、西城區和金牛區。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後調整了成都市中心的區劃,以境內武侯祠而得名的武侯區隨之誕生。

  • 1991年1月1日,武侯區正式對外辦公,轄小天竺、致民路、望江路、漿洗街、跳傘塔、玉林等6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和桂溪、石羊場、永豐、簇橋等4個鄉(分別增掛三瓦窯街道辦事處、石羊場街道辦事處、永豐場街道辦事處、簇橋街道辦事處牌子)。
  • 1994年4月,設立肖家河街道辦事處。
  • 1995年6月,設立芳草街街道辦事處。
  • 1996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都高新區從武侯區劃出;石羊場鄉(含石羊場街道辦事處)、桂溪鄉(含三瓦窯街道辦事處)、肖家河街道辦事處和芳草街街道辦事處劃歸成都高新區代管;另設立火車南站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桂溪鄉鐵路以北、二環路以南區域;同時,雙流縣行政區劃調整後的金花鎮和機投鎮劃歸武侯區管轄。雙流縣晉陽片區(「五大花園」)劃歸武侯區管轄。
  • 1997年6月,設立雙楠街道辦事處。
  • 1999年1月,分別在金花鎮和機投鎮設立金花橋街道辦事處、機投橋街道辦事處。
  • 2000年12月設立晉陽街道辦事處。
  • 2002年6月,永豐場街道辦事處更名為紅牌樓街道辦事處。
  • 2004年8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永豐鄉、簇橋鄉、機投鎮和金花鎮的鄉鎮建制,實行單一的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 2007年3月,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小天竺、致民路兩個街道辦事處,將其管轄區域劃歸望江路、跳傘塔、玉林等3個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簇橋街道辦事處管轄區域一分為三,分別由簇橋街道辦事處和新設的簇錦街道辦事處、華興街道辦事處管轄。
  • 2010年1月對金花橋、簇橋、機投橋和華興等4個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的九架車、花龍門、文昌、涼水井、新苗、馬家河、七里、白佛、瓦房、雙鳳等10個行政村進行調整。
  • 2014年末,武侯區轄漿洗街、望江路、火車南站、跳傘塔、玉林、雙楠、紅牌樓、晉陽、機投橋、簇錦、華興、簇橋、金花橋等13個街道,芳草街、肖家河、石羊、桂溪等4個街道由高新區管委會託管,87個社區,面積76.56平方公里。
  • 2019年12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武侯區調整部分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成府函〔2019〕121號):1、撤銷雙楠街道,劃歸漿洗街街道。2、撤銷跳傘塔街道,劃歸玉林街道。3、將石羊街道新北社區、新光社區、新盛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肖家河街道管轄;4、將石羊街道府城社區南三環路四段中心線以北行政區域劃歸芳草街街道管轄。

地理

武侯區地勢平坦,平均海拔502.5米,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平原由沙漫灘、沖積扇、扇狀平原等平原組成。全區地質結構主要為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全區土地面積在2005年為75.36平方公里。武侯區氣候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6 °C至18.6 °C間。七月為當地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4.9 °C至26.1 °C間,極端日高溫在24 °C至38.7 °C間。

行政區劃

武侯區下轄15個街道辦事處[5]

漿洗街街道望江路街道玉林街道火車南站街道晉陽街道紅牌樓街道簇橋街道機投橋街道金花橋街道簇錦街道華興街道芳草街街道肖家河街道石羊街道桂溪街道

  • 由成都高新區託管:芳草街街道、肖家河街道、石羊街道、桂溪街道。

著名景點

武侯區得名於武侯祠,是文化悠久,並且富有現代氣息的地區。區內名勝古蹟眾多: 望江樓公園(薛濤井、望江樓)、武侯祠(南郊公園)、錦里、鐵像寺-水街。另外,還有天府芙蓉園、錦城湖公園、國防樂園、永康森林公園、大悅城、江安河生態公園、映月公園、江安河郊野公園、麗都公園。參考資料來源[6]

經濟建設

2012年功能區竣工項目48個,建築面積290多萬平方米,建成面積達860多萬平方米。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新增保利中心等6個竣工項目,建築面積達68萬多平方米;紅牌樓商圈:新增萊蒙置地廣場等13個竣工項目,建築面積達99萬多平方米;紅牌樓廣場二期等21個項目加快建設,建築面積達234萬平方米。武侯新城:新增外貿鞋城等29個竣工項目,建築面積達125萬多平方米。環城生態區:初步完成區域控規調整,積極推進陸壩新型社區建設。參考資料來源[7]

社會事業

積極實施「陽光圓夢」工程,區內沒有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建成全國首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善工家園助殘中心,為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在城區街道和流浪乞討人員相對集中的社區建立救助管理工作站;在13個街道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探索社區低齡老年志願者為高齡老人服務的居家養老模式。參考資料來源[8]

民俗民風

武侯區有着它獨具特色和魅力的民風民俗,其中社會民俗有成都大廟會,游喜神方等;生活民俗有衣着習俗,飲食習俗等;生產民俗有農諺等;經濟民俗有商業規俗等。參考資料來源[9]

歷史文化

武侯區位於北緯30°34′31″~30°39′49″,東經103°56′45″~104°05′33″,地形呈蝶狀,平均海拔高度500多米,土地肥沃。轄區內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快,但冷空氣活動頻繁,易出現倒春寒。 武侯區內歷史文化悠久,尤其以三國蜀漢文化,建築文化有著名的武侯祠,望江樓古建築群等。參考資料來源[10]

參考文獻

  1. 鄭光路. 清末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在簇桥. 四川新聞網. 成都日報. 2014-07-26 [2016-01-19]. 
  2. 區志(2011年),第4頁
  3. 武侯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认识武侯 > 历史文化>桥名文化. 武侯區人民政府網站. [2016-01-19]. 
  4. 吳雲霞. 昭烈庙为何又称武侯祠. 四川新聞網. 成都日報. 2015-05-16 [2016-01-18]. 
  5.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6. 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旅游景点. 
  7. 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经济建设. 
  8. 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社会事业. 
  9. 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民风民俗. 
  10. 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历史文化. 

出版物

  • 成都市武侯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武侯区志(1990-2005)》. 方志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144-032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