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此文具有原創性,併兼顧知識豐富性,獲「好文章」評定。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9年拍攝的人民大會堂全景
1964年12月 – 1975年1月
主席團常務主席朱德彭真劉伯承李井泉康生郭沫若何香凝黃炎培陳叔通、李雪峰、徐向前楊明軒程潛賽福鼎·艾則孜林楓劉寧一張治中阿沛·阿旺晉美周建人
常委會委員長朱德
常委會秘書長劉寧一
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3040名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97名
歷次會議
第一次會議:1964年12月21日 – 1965年 1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由1964年12月至1975年,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最長者。但因受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影響,第三屆全國人大只召開一次會議,之後便長期停擺。

第一次會議

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3040人[1]

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作《政府工作報告》。會議還分別聽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鼎丞向大會作的工作報告[2]

會議選舉劉少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宋慶齡董必武副主席,選舉朱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並選舉彭真劉伯承李井泉康生郭沫若何香凝黃炎培陳叔通、李雪峰、徐向前、楊明軒、程潛賽福鼎·艾則孜(維吾爾族)、林楓、劉寧一、張治中阿沛·阿旺晉美周建人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並由劉少奇提名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3]

會議通過了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4]

選舉/任命結果

後續

1965年12月30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決定(《關於延期召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議》):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延期於1966年上半年召開,並且將在第二次會議上提請大會追認[6]

1966年7月7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與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舉行聯席會議,會議由朱德委員長主持,康生作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延期召開的說明。會議決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不定期延期召開。8月30日,政協全國委員會停止辦公。此後,因「文化大革命」運動導致政局形勢混亂,第三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一直沒有召開[7][8]

參考文獻

  1.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 熊月之等編著 , 編.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 433. ISBN 7-5326-4071-X. 
  2.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室圖書資料室編 (編). 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考资料.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 69-70. 
  3. 張晉藩,海戚,初尊賢. 国史大辞典.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 451. 
  4. 利興民,鄧欽榮主編. 廣州分社 , 編. 政治常识实用手册.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5: 317-318. 
  5. 遲福林,張占斌主編. 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 太原: 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2: 784. ISBN 7-80577-344-0. 
  6. 陸昕,徐世虹主編 (編). 中外法律文化大典 中外法律比较编年. 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4. ISBN 7-5620-0945-7. 
  7. 政協揭陽市榕城區第二屆委員會. 榕城文史 第5辑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专辑. 政協揭陽市榕城區第二屆委員會. 1999: 166-167. 
  8. 葉昌富主編. 宪法学.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3. ISBN 978-7-5361-3690-8. 

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國家機構
前任: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1964年-1975年
繼任: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