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國政法大學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昌平校區南門
老校名北京政法學院
校訓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
創辦時間1952年
學校類型公立
黨委書記胡明
校長馬懷德
校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海淀校區)
 中國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27號(昌平校區)
校區市區、市郊
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郵遞區號100088(海淀校區)
102249(昌平校區)
電話號碼+86 (0)10 58909114
網站www.cupl.edu.cn
File:Cupl.png

中國政法大學,原名北京政法學院,簡稱法大政法大學中政大,中國法學類大學,位於北京,有學院路昌平兩個校區,學院路校區位於薊門橋畔,昌平校區座落在軍都山下,被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及副總理李嵐清譽為「培養法律人才的最高學府」和「中國法學最高學府」。[1]

歷史

北京政法學院

1952年,中國進行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按照「每大區如有條件具備時,得單獨設立政法院校」的原則,合併大區範圍內綜合性大學的法學院系成立獨立的政法學院。在北京大學法律系、政治系,燕京大學政治系、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清華大學政治系合併成立了「北京政法學院」。1952年8月23日,「北京政法學院籌備委員會」宣告成立,委員會由錢端升韓幽桐陳傳綱朱晏戴錚劉昂費青嚴景耀于振鵬程筱鶴夏吉生11名委員組成,錢端升任主任委員,韓幽桐任副主任委員。1952年9月16日,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呈報《關於成立北京政法學院的請示》。9月27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作出了「文教辦徐字第364號」的復函,批覆「擬予同意」。與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學院共用沙灘校區,辦學地址為北大紅樓和北面的一棟灰樓。錢端升擔任首任院長,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武振聲,教務長劉昂,副教務長雷潔瓊費青,蘇聯專家刑法的弗•耶•楚貢諾夫、民法的瑪•雅•克依里洛娃。1952年11月24日,北京政法學院在沙灘的小禮堂隆重舉行了成立典禮。全部學員、學生統一分為六個班,其中第一、二、三班稱專修科,是調干培訓班,學員是戰爭年代參加革命的地方幹部,轉到政法戰線後進修學習,學制一年;第四、第五是院系調整前原四校大二、大一學生,1952年夏季報考北大法律系、清華政治學系被錄取的新生150餘人遍為六班,學制兩年。1953年1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任命錢端升為北京政法學院院長。

1954年2月12日,學校遷址至學院路。[2]當時只建起了三座宿舍樓:一、二號樓為學生宿舍,三號樓為教師宿舍;聯合樓供學校各部門辦公和學生上課的教室使用;禮堂和膳廳(即現在的禮堂和多功能廳)。1954年開始招生正式改為四年制本科。

1960年,學校被確立為全國重點大學。1966年,北京政法學院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0年正式撤銷,教師下放到安徽組建五七幹校。 1978年8月5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國務院批准恢復北京、西北政法學院的通知》,北京政法學院復辦。

中國政法大學

1983年,中共中央指示「要抓緊籌辦中國政法大學,把它建成中國政法教育中心」,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併,組建為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親自選任校長並為學校題寫校名。80年代,學校開始在北京昌平縣城(今北京市昌平區城北街道)建設新的校區。

20世紀末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寫入憲法,依法治國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法治建設不斷取得進步,中國政法大學的地位也不斷提升,學校里的很多學者對中國法律的現代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進入21世紀,中國政法大學湧現處一批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們在公民社會和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體現出了勇氣和智識。

中國政法大學被認為是中國的最高法學學府。2000年,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中國政法大學由司法部整體劃歸給了教育部。現每年固定招收2000名本科學生,昌平本科校區為8000人。

根據2012年教育部學位中心的「法學學科評估高校排名」,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二位,得分為92分(排名居首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得分95分)[3]。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學科被評為A+(與中國人民大學並列第一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8年5月4日訪問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們全國最高的培養法律人才的學府,學校承擔著重大而特殊的責任」,稱中國政法大學為「培養法律人才的搖籃」、「培訓法律幹部的基地」和「進行全民普法教育的學校」[4]

2017年5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並「發表重要講話」。[5][6]

2020年8月3日,中國政法大學成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立法聯繫點。[7]

現狀

中國政法大學為中國教育部直屬,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首批2011計劃入選高校,國家「111計劃」立項的兩所著名的人文社科類大學之一,其法學學科也列入「雙一流」建設一流學科名單。法學為主要學科和優勢學科,兼設有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哲學等其他多個學科,有各類在校生20,000餘名,專任教師1,00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60人,教授、副教授630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70%,有海外學術背景的教師達40%。現任校長是馬懷德教授。

現在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英語、德語、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應用心理學等18個本科專業,擁有6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法學系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全國法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高校共法大、人大、北大三所[8]),根據 2020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排名在101-150之間、國內排名 58、金磚國家排名 186、亞洲排名 301-350 之間。[9]

國際交流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政法大學就致力於與國際社會在法律學科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80年代早期,中國政法大學作為中方8個代表大學之一參加中國法學教育委員會(CLEEC),CLEEC項目從1982年到1995年持續了十餘年。當年參加該項目的中國政法大學年輕教師現在已經成長為德高望重的法學教授。90年代初期,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國為數不多可以招收國際學生的法律院校之一,早期獲得中國法學博士和碩士學位的留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秋,中國政法大學與歐盟多所重要大學合作,成立中歐法學院。由方流芳教授出任首任院長。

中國政法大學現在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157所大學建立了不同層次的交流合作關係。學校實施的學生海外學習計劃,每年有數百名學生被派往海外學習。

組織機構

歷任校長

姓名 任期
錢端升院長 1952年8月 - 1958年
曹海波院長 1979年3月 - 1982年12月
劉復之校長 1983年2月 - 1984年12月
鄒喻校長 1984年12月 - 1988年6月
江平校長 1988年6月 - 1990年2月
陳光中校長 1992年5月 - 1994年3月
楊永林校長 1994年3月 - 2001年9月
徐顯明校長 2001年9月 - 2009年2月
黃進校長 2009年2月 - 2019年5月
馬懷德校長 2019年5月 -

研究機構

學院

  • 人權研究院
  • 法學院
  • 民商經濟法學院
  • 國際法學院
  • 刑事司法學院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商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人文學院
  • 光明新聞傳播學院
  • 社會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國際儒學院
  • 比較法學院
  • 中歐法學院
  • 法律碩士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法治信息管理學院

研究中心 研究院 研究所

  • 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
  • 訴訟法學研究中心
  • 法律史研究中心
  • 歐盟法研究中心
  • 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
  • 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
  • 國土資源法律中心
  • 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
  • 證據科學研究院
  • 法與經濟學研究院
  • 比較法研究所
  •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學術刊物

學生社團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社團很多,每年都要舉行評選「十佳社團」的活動。主要的社團有准律師協會、英語協會、法通社、法律評論社、崢嶸報社,天空印象美工社、愛心社、農研會、綠色家園、風雲動漫社、青年志願者協會、攝影協會、數字法大人、戶外運動協會、青年愛國協會、馬克思主義協會,學生創業協會等。

中國政法大學准律師協會是一個有著二十年歷史的學生社團,由北京市律協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公益律師佟麗華於1994年6月創辦,以「背倚政法名校,牽手律界精英,依託特色活動,服務萬眾民生」為宗旨,以「今天的准律師,明天的大律師,終生的好律師」為目標,始終將社會責任擺在第一位。自2000年被中國教育熱線、中國青年報、《大學生》雜誌共同評為全國「優秀社團」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八大優秀社團」、我校「最有影響力的社團」、「最具有潛力的社團」,多年的「金星社團」。2007年,准律從北京兩千多個大學生社團中脫穎而出,成為團市委下屬的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北京市社團聯合會八名常務理事之一,多項活動和事跡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等欄目、《中國律師》雜誌、北京市教育報《校園週刊》等眾多媒體進行了廣泛報導,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社會影響。協會現有會員235人(主要由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組成),分為法律援助中心、學術研究部、實踐拓展部、秘書處、國際發展中心、AIC宣傳中心、會友聯絡處七個部門。

法律評論社系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社訓的小型學生學術社團,定期出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評論》並舉辦講座、讀書會等學術活動。2000年前後,該社創立,至今已有十四年的歷史。龍衛球、鄭永流、程春明(已故)、郭琛等老師和翟志勇、郭銳、潘偉江、田夫、王旭、周林剛、梁笑准等同學參與了該社的早期創辦工作。

學校趣聞

北京「最高」學府

中國政法大學本科校區坐落於昌平區軍都山下,軍都山海拔為400至800米,最高峰海拔達1439.3米[10],而北京市的絕大多數高校都坐落於平原地區,因此,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笑稱中國政法大學是北京的「最高學府」[11]

參考文獻

  1. 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摘要. 正義網. 2008-05-07 [2014-04-04]. 
  2. 从沙滩红楼到蓟门桥. 中國政法大學校報電子版. 2011-10-18 [2017-05-24]. 
  3.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2/12/content_10807834.htm 學科評估高校排名:0301 法學(2009年)_教育頻道_新華網
  4.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04/content_8105124.htm 總理同大學生談心——溫家寶與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共度「五四」青年節_新華網
  5. 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简介. 新浪網. 2007-07-18 [2014-04-04]. 
  6.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新闻—科学网. news.sciencenet.cn. [2017-12-05]. 
  7.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網. 助力国家立法 贡献法大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联系点”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中國政法大學. 2020-08-08 [2020-08-1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8.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法学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www.cdgdc.edu.cn. 
  9. 存档副本. [2019-12-06]. 
  10. http://map.mapbar.com/a_beijing_changping_map/ 昌平概要
  11. 在不易与变易之中庸而成——寄语2017新生. 中國政法大學校報. 2017-09-01 [2021-08-24]. 在此對於你們跨進北京最高學府(因為我校在北京海拔位置最高,故得此號)表示由衷的祝賀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