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雲南大學
Yunnan University
校訓自尊 致知 正義 力行
校慶日4月20日
黨委書記林文勛
校長方精雲
校址 中國雲南省昆明市
五華區(東陸校區)

呈貢區(呈貢校區)
網站www.ynu.edu.cn

雲南大學(英語:Yunnan University縮寫YNU),簡稱雲大,原稱私立東陸大學,由原雲南省省長唐繼堯於昆明創辦,創建於1922年,創立之時設文、工兩科,後發展為綜合性大學。民國時期,為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雲南省省長唐繼堯創辦私立東陸大學。1930年,私立東陸大學改為省立東陸大學。1934年9月,省立東陸大學改稱省立雲南大學

1951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雲南大學由綜合性大學改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後,逐步恢復工科商科等撤銷的科系。1999年,復建雲南大學法學院、外國語學院。2011年11月,恢復重建雲南大學醫學院。2015年12月,雲南省電子計算中心併入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是中國一流大學之一,是「雙一流B類」和原「211工程」建設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發展現狀

基本情況

雲南大學占地面積4551.84畝,其中校本部535.84畝,呈貢校區4016畝。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3264人,研究生12000人。

目前本科全日制學生以及研究生入住「梓」「樺」「楠」「楸」四大學生公寓,全部為四人宿舍配獨立衛浴。

雲南大學設有出版社、附屬中學、附屬外語學校,並主辦《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等十餘種學術刊物。

院系設置

雲南大學下設27個學院、14個研究機構、1個公共課教學部及1個附屬醫院,設有研究生院。[1]

學院設置[2]

雲南大學學院設置
經濟學院(會計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法學院 外國語學院 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 物理與天文學院 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信息學院 軟體學院 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
建築與規劃學院 國際學院 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 體育學院 醫學院 農學院 大學外語教學部
馬克思主義學院 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歷史與檔案學院 新聞學院 文學院 昌新國際藝術學院

研究機構設置[3]

雲南大學研究機構設置
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發展研究院 雲南省地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院
現代分析測試中心 國際關係研究院 雲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 文化發展研究院 周邊外交研究中心 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
自然資源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 滇西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實驗室 能源研究院 緬甸研究院
深時陸地生態研究所 東陸書院 非洲研究中心 中國西南天文研究所 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 民族政治研究院
雲南大學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雲南生物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雲南數字經濟研究院

國家基地班設置

除此之外,雲南大學還設有四個國家基地班。

  • 數理基礎科學(物理科學技術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命科學學院)
  • 歷史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學校文化

學校精神

校訓

東陸大學成之,唐繼堯為之作校訓四,如下:

自尊

志學而立,健以自強。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萬變,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躓。

致知

子與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師。

正義

履蹈正誼,罔涉回邪。耿介撥俗,盡掃浮誇。廉隅外礪,詩書內華。不折不撓,凜然孔嘉。

力行

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知行合一,允矣名言。莊敬曰強,同撐大廈,願持此言,質諸天下。

這八字校訓,「自尊」謂心態,「致知」求學,「正義」談道德,「力行」求實踐,其下的四首四言詩,系唐氏之注也。[4]

刻有「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石牆,該石牆為「會澤院」基座外立面

自尊 致知 正義 力行 的校訓至今亦仍得到雲南大學官方的認可。

另,在1938年至1949年「國立雲南大學」階段,雲南大學的校訓是:誠正敏毅。

校風

雲南大學的校風為「高遠、務實、勤勉、卓越」。[5]

雲大精神

雲南大學的精神被闡述為「會澤百家、至公天下」[5],很多人亦將這八個字當作雲南大學的校訓。「會澤」源於雲南大學的標誌性建築「會澤院」(因雲南大學的創辦者唐繼堯為雲南省會澤縣人,故名),「至公」源於另一個標誌性建築「至公堂」(古時的雲南貢院建築,也是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的地方)。

學校標誌

校歌

《雲南大學校歌》

熊慶來 作詞

趙元任 作曲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

滇池淼淼,萬山為襟。

卓哉吾校,其與同高深。

北極低懸赤道近,

節候宜物復宜人。

四時讀書好,

探研境界更無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5]

歷史沿革

私立時期

雲南大學具有9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西部建立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其前身私立東陸大學為當時的雲南省都督唐繼堯所創辦,於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1923年4月23日正式開學,設預科、本科、附中幾個部門。首任校長為董澤

省立和國立時期

1930年,學校改組為省立東陸大學,下設文學院(包括政治經濟和法律系)、工學院(包括土木和礦冶系)和教育學院。

1934年,學校改名為省立雲南大學。包括文理學院(文學院 + 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工學院 + 理科學系),並增設醫學專修科。1937年,著名數學家熊慶來教授出任省立雲南大學校長,雲南大學迎來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

1938年,雲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熊慶來在任期間,費孝通楚圖南嚴濟慈彭桓武等大批著名學者應邀到校執教,中國抗日戰爭時還有不少西南聯大學者在此兼職,使學校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影響甚大的綜合性大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雲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農、醫等學科在內、規模較大、面向全國招生的高等學府,包括五個學院、18個系、3個專修科和3個研究室。1946年,權威的《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把雲南大學列為中國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

院系調整時期

雲南大學歷史沿革示意圖(1922年至今)

1952年開始的高校院系調整,把雲南大學的法律、政治等學科,分別併入四川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即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政法學院(現名西南政法大學)等高校,農、醫、工等學院則先後分離為獨立的高校。調整情況如下:
(1)航空專業分別併入四川大學和北京航空學院(即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法律、政治專業與重慶大學四川大學等學校的相關專業合併建立西南政法學院(現名西南政法大學);
(3)土木建築專業分別併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築學院、重慶土木工程建築學院;
(4)鐵道管理專業分別併入北京鐵道學院、長沙鐵道學院;
(5)1954年8月,理工學院獨立為昆明工學院(後經發展合併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學);
(6)1956年8月,醫學院獨立為昆明醫學院(今昆明醫科大學的前身);
(7)1958年8月,農學院獨立為昆明農林學院(今雲南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的前身)。

1958年高校院系調整完畢後,雲南大學僅設文理兩科,六個系,並由教育部下放雲南省政府管理。

改革開放之後

1978年,由於基礎學科實力仍然雄厚,雲南大學被教育部列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法律等各專業先後恢復招生,雲南大學重新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1997年,雲南大學成為「九五」期間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雲南大學呈貢校區大門。

1999年雲南大學在原有法律系的基礎上,合併了雲南政法高等專科學校,建立了雲南大學法學院。

2004年,雲南大學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經過多輪調整,雲南大學已成立有17個學院、8個研究院、1個公共課教學部、1個留學生院,另有兩所獨立學院: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和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位於麗江)。

2010年8月,雲南大學洋浦校區順利整體搬遷到呈貢校區;9月,呈貢校區作為主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20年9月,雲南省教育廳發布《雲南省教育廳關於雲南省5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的公示》,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和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在列。

2020年9月,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紅會醫院)劃歸雲南大學,更名為雲南大學附屬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眼科醫院),作為雲南大學下屬正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2021年2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原屬雲南大學管理的獨立學院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脫離該校管理,並轉設為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麗江文化旅遊學院,由雲南大博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持有[6]

排名聲譽

大學 排名
雲南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7]沒有排名(2021)
《QS》世界排名[8]沒有排名(2021)
《US NEWS》世界排名[9]1167名(2021)
《ARWU》世界排名[10]801–900名(2020)

知名校友

(包括曾在雲南大學任教的教員)

歷任校長

  • 唐繼堯:東陸大學創辦人。
  • 董澤:首任校長,於1922年-1930年間任職。
  • 華秀升:第二任校長,於1930年-1932年間任職。
  • 何瑤:第三任校長,於1932年-1937年間任職。
  • 熊慶來:第四任校長,於1937年-1949年間任職。
  • 秦瓚:第五任校長(職務名稱為臨時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於1950年-1951年間任職。
  • 周保中:第六任校長,於1951年-1957年間任職。
  • 李廣田:第七任校長,於1957年-1960年間任職。
  • 高治國:第八任校長,於1960年-1964年間任職。
  • 胡泮生:第九任校長,於1964年-1977年間任職。
  • 劉披雲:第十任校長,於1978年-1979年間任職。
  • 趙季:第十一任校長,於1980年-1983年間任職。
  • 楊光俊:第十二任校長,於1983年-1992年間任職。
  • 王學仁:第十三任校長,於1992年-1996年間任職。
  • 朱維華:第十四任校長,於1996年-2001年間任職。
  • 吳松:第十五任校長,於2001年-2007年間任職。
  • 何天淳:第十六任校長,於2007年-2013年間任職。
  • 林文勛:第十七任校長,於2013年-2019年間任職。

參考文獻

  1. 学校简介-云南大学. www.ynu.edu.cn. [2019-05-09]. 
  2. 学院-云南大学. www.ynu.edu.cn. [2019-05-09]. 
  3. 研究机构-云南大学. www.ynu.edu.cn. [2019-05-09]. 
  4. 识别云大-云南大学. www.ynu.edu.cn. [2019-05-16]. 
  5. 5.0 5.1 5.2 大学章程-云南大学. www.ynu.edu.cn. [2019-05-16]. 
  6.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 教育部关于同意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转设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函(教发函〔2021〕33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入口網站 (北京). [2021-02-09] (簡體中文). 
  7.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8.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2018-08-15]. 
  9.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10.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