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伦·特姆金·贝克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亚伦·贝克
Aaron Beck
File:Aaron Beck 2016.jpg
2016年的贝克
出生(1921-07-18)1921年7月18日
 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
逝世2021年11月1日(2021岁-11-01)(100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国籍 美国
母校
知名于心理治疗研究,精神病理学,自杀和心理测量
配偶Phyllis W. Beck(1950-2021)
儿女4,包括朱迪思
奖项参见“奖项与荣誉”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心理医生
机构宾夕法尼亚大学自杀预防与治疗中心
施影响于

亚伦·特姆金·贝克(英语:Aaron Temkin Beck,1921年7月18日—2021年11月1日[1]),美国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的名誉教授。[2][3]他被认为是认知疗法(CT)[2][3][4]认知行为疗法(CBT)之父。[5]他开创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和各种焦虑症。贝克还开发了抑郁症及焦虑症的自我评估量表,特别是贝克抑郁量表(BDI),它是最广泛使用的测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工具之一。[6]

1994年,他和他的女儿,心理学家朱迪思·S·贝克创办了非营利组织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所,提供CBT治疗和培训,并进行CBT研究。[7]贝克担任该组织的名誉主席直到去世。

贝克因其在心理治疗精神病理学自杀心理测验方面的研究而出名。贝克发表了超过600篇专业期刊文章,并撰写或与他人合著25本书。[8]他曾被《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于1989年7月封为“史上塑造美国精神病学面貌的美国人”之一,和“有史以来五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师”。[9]贝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时,启发了马丁·塞利格曼完善其认知技巧和练习,并在后来致力于研究习得性失助[10]

早年生活

家庭背景

贝克出生于由俄罗斯移民美国犹太家族。[11][12][13][14]他的父亲哈里·贝克(Gershl Byk,1884-1968)是一名出版商,是普罗斯库罗夫(现为赫梅利尼茨基乌克兰西部地区中心)人,1906年移民美国。母亲伊丽莎白·特姆金(Elizabeth Temkin,1889-1963)从柳别奇移民美国,是普罗维登斯(罗德岛)犹太社区的公众人物。父母于1909年结婚。

家中有5名子女,贝克为年纪最小的男孩。母亲于哥哥早夭后疑似罹患忧郁症,但在贝克出生后症状获得缓解。贝克自诉很喜欢自己那么小就能够治疗母亲的忧郁症,这说明了他有必要控制一切状况。[来源请求]贝克的父亲为活跃的自由思想家社会主义者,喜欢他人对于自己的讨论提出回馈,这也影响贝克日后研究学问的态度。[来源请求]

童年经历

在贝克的小时后,曾经摔断手骨,感染败血症,他生病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慌和逃学上面,逃学反过来又使他认为自己很无能、愚笨。这虽然使出偶然,却让他觉得自己很愚蠢。他说:“我很难过,这或许已经造成很强烈的基模(schema),因为我从来没有忘记。我一年级留级,我常常觉得那是因为我很笨的关系。多年以后我问母亲这件事,她说那时候我经常生病。这表示我比同学落后,他们都已经升到不同年级,表示我天生就不如人,改变不了了。我不喜欢比朋友落后。到了三年级我已经超前(半年),可以跳级,于是我跟母亲说,她便跟老师说。”

贝克借着自助方式最后比同学超前一年。在他而言,“心理上这证明我能够做事;如果我掉进洞里,我可以自己爬出来。我可以自己来,这种经验对于我影响很大。我给人家比下去了,心里上,‘我曾被击倒’这种想法会让我动起来。‘绝对不说死’,这种态度是一种挑战,把不利之处变成了有利之处。”

贝克说她知识丰富,总是鼓励大家往前迈进,譬如决定跳级。然而,“她并不是完美的母亲,常常前后矛盾。如果她心情不好就大吼大叫,这真令人苦恼。我不知道这有没有影响我的个性,但是却造成了我的敏感。我没有办法解释。有时候她会很没有理性,动不动就掉眼泪。几个礼拜没事,接着又开始了。我搞不懂,只好认为她太容易激动。我一直不喜欢。”贝克认为,由于他和母亲的这种经验,还有一年级老师那次突如其来的怒责,使他至今仍然对别人的情绪变得很敏感。

早年事业

贝克就读于布朗大学,1942年以拉丁文学位荣誉毕业。[15]在布朗大学,他被选为优等生协会的成员,是《布朗每日先驱报》的副主编,并获得弗朗西斯韦兰奖学金、威廉加斯顿奖杰出演讲奖和菲洛·谢尔曼·班尼特论文奖。[16]贝克就读于耶鲁医学院,1946 年获得医学士学位。[17]

贝克曾在美军福奇谷军方医院担任神经精神病学的副主任。[18]

职业生涯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

基于他之前的实习期和交情,贝克在1954年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师。

贝克早期研究的兴趣是在于证明忧郁症是“忧郁起因于内转(inverted)的敌意” 这项假设。在进行言词制约实验(verbal conditioning experiment)和卡片分类测验后显示,忧郁症患者显示的正面变化程度比非忧郁症患者大。贝克尝试做出解释: 这些忧郁症患者并没有寻求失败,只是对自己和自己快乐的可能性采取否定的观点。同时,贝克发觉病患于会谈自由联想时另外存在一种“内在独白”,而此独白进而会转为自动思维。其中,忧郁症患者的自动思维偏向于消极。

贝克从执业所做的临床观察,帮助他建立个人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和病人的会谈,帮助他对认知层次的概念化和对病人自动思维的认识。1959年他治疗的一位年轻男病人,在会谈的自由联想中,忽然愤怒的批评贝克,贝克接着问病人心里有什么感觉,病人说︰“我觉得很内疚。”因为他一边骂他,心里一边骂自己“我不应该这样说,我批评他不对,我很糟糕,他会不喜欢我”等。他对病人除了形诸语言的思考之外还有第二层思考,感受很深。除了病人的愤怒造成罪恶感之外,这个第二层思考变成了外在情感和这个罪恶情感之间的中介者。

他继续研究其他病人这种“内在独白”的现象,发现病人做治疗的时候,还有一些想法患者没有报告出来,很多患者都是他特别问起才觉察到这个现象。这种思维比自主思维不容易觉察,可是却好像生命一般。这种思维也是“自动思维”,是立即的、真实的,不会受到个人的挑战。这种思维对个人经验提出喋喋不休的评论。就抑郁症患者而言,折中自动思维往往偏于消极。

实验结果加上临床观察,使贝克放弃了的治疗模式。他个人可能也想和分开。他曾经说︰“使我离开构架的事物之一是,不必把权威当一回事这种想法。我自己的资料比权威可靠。”他一直喜欢向对立事物挑战,因为——他自己说——他喜欢意想不到的东西,譬如证明权威错误即是。

1960年到1964年间,贝克开始建构认知理论的概念。借由观察自己开始,贝克发现只要能找到正确的归因,自己消极心情就消失了。于是进ㄧ步观察病患,发展出测量方法来测量观察结果。相较于其他学者先建构假设再以研究求证,贝克采取了另一个途径。亦即,如果多数案例证明观察结论成立,就开始建立理论,接着设计一些与理论相合的介入方法。[19]

贝克在1960年代早期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担任精神病学家时发展了认知治疗。他以前曾经学习并应用过精神分析学派。身为研究者与科学家,贝克设计并执行了实验以测试精神分析对于抑郁(症)的概念。原本贝克预期研究会使这些基本的规则生效,他却惊讶的发现事实相反。这次的研究使他开始寻找其他方法概念化抑郁。

私人诊所

认知疗法

在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后,他发现病人们拥有自发产生负面思绪的经历。[20]贝克把这些认知称作“自动思维”,并且发现这些思绪内容分为三类:关于自身、世界及未来的负面想法。他认为这种认知是像忧郁认知三角一样相互联系的。[20]花费在反应出自动思维的不多时间使得病人认为这些想法是有根据、可信的。[21]

贝克开始帮助病人识别和评估这些想法,借由这样的方法,病人有办法更现实地思考,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情绪感受并有更正常的行为表现。他在CBT中发展了关键想法,解释了不同的心理障碍和不同种类的认知扭曲有关。[21]他发现,无论何种心理障碍,认知扭曲都对我们的行为有负面影响。[21]贝克解释,成功的介入会教育一个人去了解并察觉到他们的认知扭曲,以及如何去挑战其影响。[21]他发现到频繁的自动思维揭示了一个人的核心信念。他解释说,核心信念是由整个人生经历所形成的;我们“感觉”这些信念是真实的。[21]

自那时起,贝克和他在全球同事在研究了这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在治疗多种疾病上的疗效,包括忧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物质滥用焦虑症人格障碍和其他诸多具有心理学因素的医疗状况。[21]认知疗法也被成功的应用于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个体。[22]他还专注于精神分裂症、边缘性人格障碍以及曾反复自杀未遂患者的认知治疗。[23]

相关组织

贝克参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并在贝克学会为区域精神病学住院医生、研究生以及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进行两周一次的案例会议。[24]他在2007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5]

贝克是非营利组织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所的创办人及名誉主席,以及精神病理学研究中心(Psychopathology Research Center, PRC)的主任,该中心是自杀行为治疗及研究中心的母组织。[8]1986年,他曾为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2]

从1992年起,贝克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名誉教授,[8]以及天普大学纽泽西药学暨牙科医学大学的兼职教授。[2]

个人生活

贝克于1950年与菲利斯·W·贝克结婚,他们共有四个孩子:罗伊、朱迪、丹和爱丽丝。[16]菲利斯是宾夕法尼亚联邦上诉法院的第一位女法官。[26]她的小女儿爱丽丝·贝克·杜博也是同一法院的法官,[27]而大女儿朱迪思是一位著名的以行为认知疗法而出名的心理学家,她撰写了该领域的基本文章,并且是贝克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28]他于2021年7月18日年满100岁,并于当年的11月1日在他位于费城的家中在睡梦中去世。[1][29][30][31]

心理量表

除了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还开发了贝克绝望量表(BHS)[32]、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33]、克拉克-贝克强迫症量表(CBOCI)[34]以及医学患者的BDI-快速筛查[35]

贝克合作过的心理学家玛丽亚·科瓦奇开发的儿童抑郁量表,即采用了BDI的一种模式。[36][37]

奖项与荣誉

贝克获得了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假设学院费城骨科医学院的荣誉学位。[16][40][41]

2017年,《医学景观》杂志(Medscape)评出的过去一个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医生中,贝克排第四。[42]

参见

参考文献

  1. 1.0 1.1 In Memory of Aaron Temkin Beck, MD
  2. 2.0 2.1 2.2 2.3 2.4 2004 - Aaron Beck , The Grawemeyer Awards, Louisville, KY: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Louisville Presbyterian Theological Seminary, 2009,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3. 3.0 3.1 3.2 3.3 Aaron Beck bio, The Heinz Awards Undated,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4. Beck, Judith S.; Fleming, Sarah. A Brief History of Aaron T. Beck, MD,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linical Psychology in Europe. 2021-06-18, 3 (2): 1–7. ISSN 2625-3410. doi:10.32872/cpe.6701 (英语). 
  5. Folsom, Timothy D., et al. "Profiles in history of neuroscience and psychiatry." The Medical Basis of Psychiatry. Springer, New York, NY, 2016. 925-1007.
  6. Beck, A.T.; Ward, C.H.; Mendelson, M.; Mock, J.; Erbaugh, J.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1-06, 4 (6): 561–571. CiteSeerX 10.1.1.934.7580可免费查阅. PMID 13688369. doi:10.1001/archpsyc.1961.01710120031004. 
  7. About Beck Institute: Leadership , 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la Cynwyd, PA: 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2014,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8. 8.0 8.1 8.2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 Aaron T. Beck, M.D.. 2017-09-14 [2018-03-19]. 
  9. Talbott, J.A. Dix Personalité Qui Ont Changé le Visage de la Psychiatric Américaine. L'Information Psychiatrique. 2002, 78 (7): 667–675. 
  10. Hirtz, R. (1999). Martin Seligman's journey: From learned helplessness to learned happiness, The Pennsylvania Gazette,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anuary/February 1999,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11. Психотерапия: Учебник. Под ред. Б. В. Карвасарского, 2-е изд., перераб. и доп. СПб.: Питер, 2002. С. 266.
  12. Scientist at Work (The New York Times)
  13. Интервью с А. Беком
  14. Псих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Под. ред. Б. Д. Карвасарского. 2-е изд., СПб., 2000. С. 81.
  15. Aaron T(emkin) Beck. Contemporary Authors Online (Detroit, Michigan: Gale). 2004. 
  16. 16.0 16.1 16.2 Aaron T. Beck, M.D., Aaron T. Beck Psychopathology Research Center, Philadelphia, PA: Aaron T. Beck Psychopathology Research Center, 2014,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17. Smith, Daniel B. The doctor is in. The American Scholar (Phi Beta Kappa Society). Autumn 2009 [2016-07-29]. 
  18. [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Retrieved January 5, 2015.
  19. 英国国立诺丁汉大学组织健康心理研究所. 贝克: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 
  20. 20.0 20.1 Automatic Thoughts in CBT (Part 2). Beck Institute. 2021-06-08 [2021-11-01]. 
  21.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Beck, Aaro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of Cognitive Therapy (PDF).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Practice and Research. 1996, 6 (4): 276–284 [2011-06-07]. PMC 3330473可免费查阅. PMID 9292441. 
  22.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NYU Langone Health. [2021-03-20]. 
  23. Validation for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ack Institute. 2021-06-08 [2021-11-01]. 
  24. World-Class Facilities | 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2012-01-29 [2018-03-19]. 
  25.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B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1-05-29]. 
  26. Faculty Details. 2015-09-29 [2018-03-19]. 
  27. Judge Alice Beck Dubow | Superior Court Judges | Superior Court | Courts | Unified Judicial System of Pennsylvania. 
  28. [2], 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la Cynwyd, PA: 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2014,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29. 100 anni di Beck: un acrobata tra cognitivismo e psicoanalisi – Monografia. State of Mind. 2021-07-17 [2021-09-11] (意大利语). 
  30. Obituaries, Telegraph. Aaron Beck, psychiatrist whos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transformed millions of lives around the world – obituary. The Telegraph. 2021-11-01 [2021-11-01]. ISSN 0307-1235 (英国英语). 
  31. How did Dr. Aaron Beck die and what was his cause of death? Developer of Cognitive Therapy, Dies at 100
  32. Beck A.T. (1988). Beck Hopelessness Scale. San Antonio, TX: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33. "Beck Scales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Retrieved January 11, 2007.
  34. Clark-Beck Obs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 Pearson. [2021-11-01]. 
  35. BDI - FastScreen for Medical Patients. Pearson. [2021-11-01]. 
  36. Kovacs, M. (1992). 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North Tonawanda, NY: Multi-Health Systems, Inc.
  37. Kovacs, M., & Beck, A.T. (1977). "An empirical-clinical approach toward a definition of childhood depression." In Schulterbrandt, J.G., & Raskin, A. (Eds.). Depression in childre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oncept models. New York, NY: Raven.
  38. Aaron T. Beck. Lasker Foundation. [2021-11-01]. 
  39. 39.0 39.1 39.2 39.3 39.4 Awards and Honors (PDF). Penn Psychiatry Perspective. 2012, (11): 9–10 [2011-03-30]. 
  40. Yale awards nine honorary degrees at 2012 gradua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2012-05-21 [2012-12-26]. 
  41. Beck Research: Biography. 2017-07-08 [2018-03-19]. 
  42. Rourke, Steven. The 25 Most Influential Physicians in the Past Century. medscape.com. 2017-09-25 [2019-12-3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