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爱因斯沃斯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
玛丽·爱因斯沃斯
原文名Mary Dinsmore Ainsworth
出生(1913-12-01)1913年12月1日
 美国俄亥俄州格伦代尔
逝世1999年3月21日(1999岁-03-21)(85岁)
 美国维吉尼亚夏律第镇
死因中风
墓地 美国
国籍 美国
公民权 美国
教育程度多伦多大学
知名于依附理论
配偶伦纳德·安斯沃思
(1950年结婚;1960年离婚)
奖项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学学士终身成就金奖(1998 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精神分析学
人格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论文基于安全概念的调整评估(1939)
博士导师威廉·E·布拉茨
受影响自威廉·麦独孤
约翰·鲍比

玛丽·爱因斯沃斯(1913年12月1日 - 1999年3月21日,英语:Mary Dinsmore Ainsworth[1]是一位加拿大籍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因依附理论闻名。她率先使用并且设计各种陌生情境环境试验,以观察孩童与其照顾者之间的早期情感依恋关系,以及这样的情感依恋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在成年之后的人际互动关系、两性关系以及其他关系的行为反应。

《普通心理学评论》在2002年所发布的一项有关20世纪心理学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前百名心理学家被引用研究报告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安斯沃思列名列第97位。爱因斯沃斯的许多学术研究成为现代依附理论的“基石”。 [2]

早年生活与求学阶段

爱因斯沃斯1913年12月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格伦代尔,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还有二妹妹。爱因斯沃斯的父母都毕业于美国卡莱尔,一间美国顶级私立文理学院:迪金森学院。她的父亲查尔斯·萨尔特拥有历史硕士学位,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家制造公司工作,而她的母亲玛丽是一名全职的家庭主妇。爱因斯沃斯的双亲十分重视教育,期望他们的孩子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1918年,在爱因斯沃斯5岁的时候,因为她父亲公司搬迁,他们全家搬至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爱因斯沃斯从此在多伦多市度过了她的童年。[3]

爱因斯沃斯是一个渴望知识和学习早熟的孩子, 她在三岁开始读书,家人每周都会去当地的图书馆,而她的母亲会为她的水平选择合适她阅读的书籍。[3]爱因斯沃斯在学校表现优异,在15岁时候,她阅读了威廉·麦独孤的著作《品格与生活的行为》(Character and the Conduct of Life, 1926年),便决定成为一名心理学家。[3]

她16岁时开始在多伦多大学接受大学教育,她是当时被心理学荣誉课程录取的仅有的五名学生之一,并在1935年获得学士学位。此后她决定在多伦多大学进修,并分别在1936年和1939年获得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爱因斯沃斯的博士学位论文是 “基于安全概念的调整评估”。[4][5]

学术生涯

爱因斯沃斯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母校担任教师。后来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在1942年加入加拿大妇女军团,担任陆军考官,她的职责包括管理临床评估和人员评估测试。 不久后她被提拔为加拿大妇女军团主任顾问,于1945年升升成为少校。 二战结束后,爱因斯沃斯回到多伦多大学继续教授人格心理学,进行心理学学术研究,并与克洛普佛一起修订墨迹测验[6]

1950年,她和伦纳德·安斯沃思结婚,她先生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结婚后他们移居伦敦,以便能让安斯沃思在伦敦大学学院完成他的博士学位。[7]虽然他们在1960年离婚,[8][9]但在这10年中,安斯沃思的因为陪伴伦纳德到不同地方,让她有机会与许多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见面,其中包括英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10]鲍比最有名便是他的依附理论,和长期对初生婴儿与婴儿照料者的研究调查。在英国期间,安斯沃思加入鲍比在塔维史托克诊所的研究小组,研究调查母婴分离对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在儿童成长的阶段,缺乏母亲形象的儿童,对儿童成长在心理会产不良的影响。[9]后来她也随着鲍比的研究团队到乌干达坎帕拉做调查研究,此行让爱因斯沃斯在乌干达进行了她的第一次的“母婴”观察研究。

1954年,她离开鲍比在塔维史托克诊所的研究小组,到非洲进行母婴互动的纵向实地研究。 她选择该地区常见的断奶练习作为主要研究调查的主题。她到乌干达坎帕拉周围的6个村庄,进行了详细地家庭实地采访。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她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以便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透过学习当地的语言,安斯沃思对乌干达文化产生了兴趣。她更将母婴互动和断奶练习的观察研究,整理发表成为她的第二本研究著作《乌干达的婴儿期》。[7]此著作的记载反映了跨越语言,文化和地理界限的普遍特征,至今此著作仍是研究依附理论的发展史,和研究民族学的经典代表。

在1955年至1974年期间,爱因斯沃斯长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任教授。在1975年,她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搬至维吉尼亚夏律第镇,在维吉尼亚大学教学,并于1984年退休,成为一名荣誉教授。[11]

爱因斯沃斯在夏律第镇度过她的晚年,于1999年3月21日因中风去世,享年85岁。[12]

学术著作

  • 《儿童保育与爱的成长》(Child Care and the Growth of Love,1965)
  • 《乌干达的婴儿期》(Infancy in Uganda,1967)
  • 《依恋模式》(Patterns of Attachment,1978)

获得的荣誉

爱因斯沃斯在她的学术生涯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1984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展心理学的斯坦利·霍尔奖、[2][7]1985年的儿童发展杰出贡献奖和1989年的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她于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并于199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学学士终身成就奖。[12][13]

爱因斯沃斯历年所获得的荣誉如下

  • 马里兰州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1973年)
  • 弗吉尼亚州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
  • 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系杰出科学贡献奖(1984年)
  • 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系斯坦利·霍尔奖(1984年)
  • 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儿童发展研究杰出贡献奖(1985年)
  • 美国心理学会杰出专业贡献奖(1987年)
  • 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发展贡献奖(1987年)
  • 弗吉尼亚州婴幼儿心理健康协会独特成就奖(1989年)
  • 皇家精神病学院荣誉奖学金(1989年)
  • 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89年)
  •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92年)
  • 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系杰出贡献奖(1994年)
  • 国际个人关系研究学会杰出职业奖(1996年)
  • 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系导师奖(1998年)
  • 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学学士终身成就奖(1998年)[14]

参考资料

  1. Ainsworth, Mary D. Salter. Psychologists and Their Theories for Students. 2005. 
  2. 2.0 2.1 Mary D. Salter Ainsworth. Women's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Mind and Society. 
  3. 3.0 3.1 3.2 O’Connell, A.N.; Russo, N.F. (编). Mary D. Salter Ainsworth. Models Of Achievement: Reflections Of Eminent Women In Psycholog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200–219. 
  4. Salter, 1940, p.45
  5. Gale. A Study Guide for Psychologists and Their Theories for Students: MARY SALTER AINSWORTH. 2015: 7. ASIN B013EU4PSK. 
  6. Klopfer, B., Ainsworth, M. D., Klopfer, W. E., & Holt, R. R. (1954), Developments in the Rorschach technique (Vol. 1). Yonkers-on-Hudson, NY: World Book
  7. 7.0 7.1 7.2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NYT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8. Mary Ainsworth. Psychology Standard. 2013. 
  9. 9.0 9.1 Kendra Cherry. Mary Ainsworth Biography. About.com Education. 
  10. Mary Ainsworth. JRank Psychology Encyclopedia. 
  11.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A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1-04-06]. 
  12. 12.0 12.1 BRETHERTON, I. (2004). AINSWORTH, Mary Dinsmore Salter, December 1, 1913-March 21, 1999. In Notable American women: Complet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13.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A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1-04-06]. 
  14. Gold medal award for life achievement in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1998).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 869-87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