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一个赤脚医生在对一个人进行针灸治疗

赤脚医生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其中一些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

1966年湖南省巡逻医疗队在湘西农村

赤脚医生最早出现在大跃进时期。[1]

1965年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传达到卫生部后,卫生部党委决定大力安排城市医务工作人员下乡和培训农村医务工作人员。

“赤脚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公众报刊是1968年夏上海《文汇报》文章《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这是《文汇报》记者对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王桂珍黄钰祥事迹的调查报告,“赤脚医生”是当地农民发明的用语。9月14日《人民日报》转载,毛泽东看后批示道:“‘赤脚医生’就是好。”到1975年底,全国赤脚医生人数达150多万。

1985年初,卫生部做出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原赤脚医生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可以继续行医。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赤脚医生的历史由此结束。根据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以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有102万乡村医生,其中近70%的人员为初、高中毕业,近10%的人员为小学毕业。

相关作品

  • 1974年6月26日,中国邮电部发行《赤脚医生》邮票一套4枚。
  • 电影《春苗》。
  • 电影《红雨》。

参见

参考文献

  1. 《我们“赤脚医生”一定要无限忠于毛主席》,《“赤脚医生”手册》,上海市出版革命组1970年版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