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酒泉郡,中国古名。

建置沿革

原是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统领之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击败匈奴后在此地置郡[1],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设立的一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2]元鼎六年(前111年)釐酒泉郡置敦煌郡张掖郡[3]。治所在禄福县(县治在今酒泉市肃州区),属凉州刺史部成帝时领九县:禄福、表是、乐涫、天䧇、玉门、会水、池头、绥弥、干齐。新莽时改酒泉郡为辅平郡更始帝时复旧。东汉省天䧇县,新置延寿县,又改表是为表氏、池头为沙头、绥弥为安弥[4]

西晋时改禄福县为福禄县。至此,酒泉郡领有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沙头九县。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沙头县改属晋昌郡。后又析置玉石县凉宁县[5]

前凉张骏时,表是、乐涫二县改属建康郡建兴二十一年,改玉石县为金泽县。建兴四十七年(359年),封宋混为酒泉侯,改酒泉郡为酒泉国,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国除为郡[6]。至此,酒泉郡领有福禄、会水、安弥、骍马、延寿、玉门、金泽、凉宁八县。前凉灭亡后,酒泉郡相继为前秦(376年—386年)、后凉(386年—397年)、北凉(397年—401年)、西凉(401年—420年)、北凉(420年—440年)所有。北凉前期,分酒泉郡凉宁等县置凉宁郡西凉曾建都福禄。北凉玄始九年(420年),酒泉郡划入沙州

北凉承和八年(440年),酒泉郡降于北魏,郡废,改置酒泉军,属敦煌镇北魏孝明帝孝昌中(525年—527年),复置酒泉郡,属瓜州[7]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酒泉郡,领县直属甘州[8]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肃州酒泉郡,领酒泉、福禄二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肃州[9]

长官

酒泉太守(前121年—9年)

酒泉太守(23年—359年)

酒泉国相(359年—361年)

酒泉太守(361年—440年)

酒泉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 酒泉侯宋混,359年—361年在位,361年族灭国除。[6]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汉书》武帝纪
  2. 《汉书》地理志应劭
  3. 《汉书》武帝纪
  4. 后汉书》郡国志:安弥,故曰绥弥。
  5. 《晋书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6. 6.0 6.1 《资治通鉴 卷一百〇一 晋纪二十三》
  7.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8. 《隋书 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四》
  9.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10. 10.0 10.1 《汉书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11. 《后汉书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12. 12.0 12.1 《后汉书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13. 《后汉书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14. 《后汉书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15. 《后汉书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16. 《后汉书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17. 《后汉书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18. 《后汉书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19. 《后汉书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20. 三国志·魏书·庞淯传》: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
  21. 三国志·魏书·苏则传》:起家为酒泉太守
  22. 三国志·魏书·苏则传》: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
  23. 三国志·魏书·苏则传》:进、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
  24. 魏略·魏书·裴潜传》:而惠阳亦历长安令、酒泉太守
  25. 《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三十》
  26. 26.0 26.1 26.2 26.3 《晋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27. 《甘肃玉门金鸡梁十六国墓葬发掘简报》
  28. 《晋书 卷一百十五 载记第十五》
  29.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
  30.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31. 《晋书 卷八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
  32. 《资治通鉴 卷一一九 宋纪一》
  33. 《资治通鉴 卷一二三 宋纪五》
  34. 岑参《赠酒泉韩太守》
  35. 《唐右神武将军史继先墓志》

参考书目

  •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