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2号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广州地铁12号线
(官洲线)
概览
营运地区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服务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所属系统广州地铁
目前状况建设中
起点站浔峰岗
大学城南
技术数据
路线长度37.6公里
最高速度80km/h
正线数目双线
车站数目25
轨距1435毫米准轨
闭塞方式CBTC移动自动闭塞
信号系统铁科院通号所MTC-I CBTC(GoA4级自动驾驶)
车辆基地槎头车辆段
大学城南停车场
列车编组6节A型编组
拥有者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路线图
12号线线路图,按真实走向比例绘画

广州地铁12号线是广州地铁的在建路线之一。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代表色暂定为深橄榄绿。线路将串联广州白云站,贯穿白云区越秀区海珠区番禺区

该线是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2015-2025)建设规划方案的线路之一,已于2017年3月下旬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并于2018年1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

概要

12号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亦是作为线网规划中“X”型对角线中的其中一条(另一条为10号线[1]

线路起始于白云区浔峰山东路金沙洲路口,沿浔峰山东路向东北行进,穿越珠江和沉香沙岛后进入广海路,向东穿越广清高速、嘉忠物流中心、增埗河后转入西槎路、德康路。其后线路转向北下穿富康村北部、京广铁路、金源村西部,经过规划棠溪火车站东侧并设站;出站后线路转向东沿大埔南街、齐富路向东,之后向东南转入白云大道往南行进,穿越广园中路与沈海高速高架桥。之后线路向东穿越白云山风景区南部的麓湖,再转向东南分别穿越内环路广深铁路。然后线路转向南穿越环市东路后沿建设六马路行进,于东风路口往东南斜穿烈士陵园后,沿东川路行进。然后线路转向东南方向穿越内环路后进入东湖路,经过东山湖公园后线路转向东南穿越珠江后进入二沙岛,大致沿大通路、烟雨路行走,经过岛上的广州发展公园。其后线路转向东南穿越珠江,然后沿艺洲路向东行走。之后线路在双塔路与赤岗涌交叉处转向东南,经过猎德大桥后沿着黄埔涌规划道路往东,然后转向东南沿赤沙涌行进,穿越华南快速干线,转向东进入新滘东路。线路随后转向南进入科韵路,分别穿越广州环城高速、仑头海后进入官洲,穿越官洲河后进入广州大学城中轴线往南行进,下穿中心湖公园后最终抵达终点大学城南站。另外,规划亦预留在大学城北站分岔出一条支线,往西南方向前往广东科学中心一带。

十二号线全长约37.6km,均为地下线;共设置25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7座,平均站间距约1.5km,最大站间距2.34km,为广园新村至恒福路站区间,最小站间距0.82km, 为南航新村至新市墟站区间。本线将在槎头站西北偏北设置槎头车辆段,邻近13号线凰岗站;以及在大学城南站西南侧,即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以南地块设置大学城南停车场[2]。同时兴建白云文化广场和扩建赤沙滘(与11号线18号线共用)两座主变电站。

历史

规划

在1997年的《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最终报告)》中,当时的6号线,即为现时12号线的雏型。当时的线路路由槎头起始,沿西槎路、德康路、岗贝路向西行走,经过旧机场后转向南沿白云大道南行进,随后转入大金钟路、广园路向东,进入天河区后再转入天寿路,然后沿天河东路、猎德大桥一直向南,随后转向东南,最终大致到达石榴岗。

随后在2003年方案中,该线改名为14号线,并在广州大道中转向南,随后转入天河北路、中山大道,大沙地路,最终进入夏港大道,以黄埔客运港为终点。随后2003年方案局部修改,14号线与5号线交换茅岗立交以东路段,并在茅岗立交南边交汇,14号线改为经黄埔东路、旧107国道,并沿荔新大道大幅延长,进入增城市荔城镇。

后来在2008年方案中,原14号线被分拆,大金钟路以北路段成为现有12号线的一部分,并改为大致向东南方向延长,成为西北东南斜穿线。同时在广州地铁总工程师陈韶章作出的《广州地铁技术创新回顾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提及到了需要把已经建成的4号线进行拆解,把大学城南以南一段拆出并并入12号线,作为线网规划中的“X”型对角线的其中一条[3]。虽此计划最终被搁置,但12号线南段因而被规划为与4号线官洲至大学城南段并行三站。而广园路、天河北路至中山大道华景新城一段成为当时环线(现11号线)的一部分;而东段天河公园以东至新塘站之间的一段则成为现时13号线的一部分。荔新大道一段则成为现时16号线

在2014年5月28日召开的市规委会上获得通过的金沙洲地区最新版规划当中,地铁12号线将往西延长至金沙洲,接驳6号线浔峰岗站。[4]不再接入南海里水镇。[5]2016年,因应新建国铁棠溪站的接驳要求,12号线西段线位稍作修改,往北绕行。同时南端不再接入大学城南站,改为前往广东科学中心附近设站。但根据2017年3月下旬的国家发改委对12号线立项批文描述,南端尽头站再次改回大学城南站[6]

建设

本线于2018年1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

车站

12号线将设有25座车站,其中17个为换乘站[1][7]

规划站名 换乘路线 所在地 启用时间 车站形式
12号线
浔峰岗 6号线 601 白云区 预计2023年 地下侧式站台
里横路 南海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 地下岛式站台
槎头 13号线
聚龙 8号线 806
白云站 22号线24号线
石潭站8号线
中国铁路总公司 广州白云站京广铁路广清城际铁路
地下三岛西班牙式站台
南航新村 地下岛式站台
新市墟 14号线
白云文化广场 2号线 220
云溪公园
小金钟
景云路 预计2025年
广园新村 11号线
恒福路 越秀区
建设六马路 13号线
淘金站5号线 508
烈士陵园 1号线 111
东湖 6号线 61310号线
二沙岛 预计2023年
岭南广场 28号线
广州塔站[虚拟]3号线 309APM线 APM01
海珠区 地下双岛式站台[L28]
赤岗 8号线 824 地下岛式站台
赤沙
赤沙滘 11号线 地下双岛式站台
仑头 地下岛式站台
官洲 4号线 420 海珠区[BioIs]
大学城北 4号线 419 番禺区 地下岛式叠式站台
大学城南 4号线 4187号线 709 地下岛式站台
注释
  • 12号线仍在建。除与既有线路的换乘站外,所示站名均为工程名,最终名称须以有关部门批复为准。
  • 所有以斜体标识的线路和车站均未开通。
  • 虚拟 现时未有条件建设换乘通道,预计将实施虚拟换乘。
  • L28 12号线与28号线共用,其中12号线使用内侧。
  • BioIs 官洲岛(国际生物岛)目前由黄埔区进行代管,但全岛在行政区划上仍属于海珠区。

换乘站

  • 浔峰岗站[4]:换乘6号线。6号线为高架车站,建设时未作出预留;12号线为地下车站,为站厅通道换乘。
  • 槎头站[4]:换乘13号线[1]。本站两线车站将由13号线统一设计,同步施工,为站台T型节点换乘。
  • 聚龙站[8]:换乘8号线。8号线建设时将会预留扩建条件,待本线建设时再兴建本线的站台。设计为站台T型节点式换乘。
  • 棠溪站[7]:换乘24号线。车站将设于国铁白云站东广场,地铁枢纽车站随国铁车站统一设计,同步建成。在建设期间12号线将建成三岛四线式站台:12号线使用中间的两条路轨和中央的岛式站台;24号线将使用外侧的两条路轨,外侧两个岛式站台供12号线和24号线实现站台平行换乘[9]
  • 新市墟站[1]:换乘14号线。两线车站统一设计,同步施工,为站台T型节点换乘及站厅换乘。
  • 白云文化广场站[1]:换乘2号线。2号线建设时未作出预留,且12号线车站距离2号线车站较远,届时将增建换乘通道连接现有2号线车站。
  • 广园新村站:换乘11号线。两线大致平行,本线将由11号线统一设计,同步施工,预留叠式岛式换乘,12号线在上,11号线在下。
  • 建设六马路站:换乘13号线,以及前往淘金站换乘5号线。本站两线车站将由13号线统一设计,同步施工,预计为站台及站厅换乘;5号线淘金站建造时没有作预留,但12号线车站将设有通道连通两个车站实现换乘。
  • 烈士陵园站:换乘1号线。虽然1号线建设时未作出预留,但12号线将建设换乘节点,分别连接两线站厅和站台。
  • 东湖站:换乘6号线10号线。因6号线建造时没有作预留,需经站厅通道换乘;而本线将由10号线统一设计,同步施工,预留叠式岛式换乘,12号线在上,10号线在下。
  • 岭南广场站:前往广州塔站换乘3号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两站间无法满足建设换乘通道的空间条件,但将力争通过地面广州塔南广场或地下商业空间实现两站间虚拟换乘(出站换乘)[10]
  • 赤岗站[1]:换乘8号线。8号线因建造时未作出预留,但12号线建设时会扩建8号线站厅,为站厅换乘。
  • 赤沙滘站[1]:换乘11号线。本线将由11号线统一设计,同步施工,为双岛四线站台平行换乘
  • 官洲站:换乘4号线。4号线建设时未作出预留,需通过站厅换乘。
  • 大学城北站[1]:换乘4号线。4号线建设时未作出预留,需通过站厅换乘。另外本站亦预留未来分岔出12号线支线的条件。
  • 大学城南站[1]:换乘4号线7号线。4号线和7号线建设时均未作出预留,需通过站厅换乘。

设有预留的换乘站

  • 棠溪站:此站在上述12号线和24号线的站台预留L型节点与规划中的佛山地铁6号线换乘;以及与位于国铁白云站西广场的22号线以及预留规划新线进行站厅换乘,同时车站西广场一侧将设有地下通道,连接至8号线石潭站[9]
  • 岭南广场站[1]:此站在建设期间将建成双岛式站台,可供规划中的28号线换乘。

列车

12号线将使用最高时速80公里的6节编组A型车,初期配置列车数为282辆/47列[2][11]

12号线相关列车合同已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中标。除首列列车(12x001-12x002)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生产外,其余列车均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属下的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生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