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之後建立的行政區劃體系,歷經多次調整。現行體系主要包括4級結構: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作為一級行政區的省級行政區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4類,自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起共有34個一級行政區,即23省4直轄市5自治區2特別行政區

省和自治區之下通常被劃分為地級市(包括副省級城市)、地區自治州等地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之下劃分為自治縣縣級市自治旗市轄區等縣級行政區(另有林區特區各1個特例),縣級行政區之下劃分為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街道辦事處等鄉級行政區,形成4級區劃體系。直轄市之下不設地級行政區,直接劃分為縣級行政區(包括副省級市轄區),形成3級區劃體系。特別行政區轄域範圍小,根據《基本法》不設政權性區域組織,又根據一國兩制沿用故有的區域劃分舊制。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行政區劃僅包含三級,但在實際情況中,中國現行的管理體制中,地區級行政區劃大量保留存在,並逐漸實體化為地級行政區。此外,部分地方以管理區開發區等形式設置各種非標準行政區,其相當等級通常由負責設置的上級行政區決定。

區劃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源於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時代建立的行政區劃體系。與國民政府設置的行政區劃體系類似,但有所區別。隨着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軍事勝利擴大至中國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時,全國分為30省、1自治區、12直轄市、5行署區、1地方、1地區。直至1967年區劃多次調整,到1967年調整為22省、5自治區、3直轄市共計30省級行政區,直至1988年新增海南省,1997年新增重慶直轄市,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相繼新設2個特別行政區,至此共計23省、5自治區、4直轄市和2特別行政區共計34省級行政區。

現行區劃

層次架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與基層自治
省級行政區[1]
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基層自治
自治區 地級市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自治旗)
街道

蘇木
民族鄉民族蘇木
縣轄區
社區
居民委員會
嘎查
村民委員會
自治州
地區
縣級市
地級市 市轄區
縣級市
特區
自治縣
自治州
地區
縣級市
林區
直轄市 市轄區
[注 1]
特別行政區
一國兩制
參見:香港行政區劃
參見:澳門行政區劃

數量統計

截至2022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區劃統計數量如下。[2]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無下級區劃,台灣省資料暫缺。區公所列於鄉級行政區之後並計入鄉級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劃
範圍 省級行政區
小計 直轄市 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
全國 34 4 23 5 2
分省統計的省級以下行政區劃
範圍 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小計 地級市 地區 自治州 小計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 自治旗 特區 林區 小計 街道 民族鄉 蘇木 民族蘇木 區公所
全國 333 293 7 30 3 2843 977 394 1301 117 49 3 1 1 38602 8984 21389 7116 957 153 1 2
北京市 16 16 - - - - - - - 343 165 143 30 5 - - -
天津市 16 16 - - - - - - - 252 124 125 2 1 - - -
河北省 11 11 - - - 167 49 21 91 6 - - - - 2254 310 1325 580 38 - - 1
山西省 11 11 - - - 117 26 11 80 - - - - - 1278 217 631 430 - - - -
內蒙古自治區 12 9 - - 3 103 23 11 17 - 49 3 - - 1025 246 509 99 17 153 1 -
遼寧省 14 14 - - - 100 59 16 17 8 - - - - 1534 513 640 147 54 - - -
吉林省 9 8 - 1 - 60 21 20 16 3 - - - - 961 354 426 153 28 - - -
黑龍江省 13 12 1 - - 121 54 21 45 1 - - - - 1315 407 574 282 52 - - -
上海市 16 16 - - - - - - - 215 107 106 2 - - - -
江蘇省 13 13 - - - 95 55 21 19 - - - - - 1237 519 701 16 1 - - -
浙江省 11 11 - - - 90 37 20 32 1 - - - - 1364 488 618 244 14 - - -

安徽省

16 16 - - - 104 45 9 50 - - - - - 1522 287 1011 215 9 - - -
福建省 9 9 - - - 84 31 11 42 - - - - - 1108 203 653 233 19 - - -
江西省 11 11 - - - 100 27 12 61 - - - - - 1578 186 832 552 8 - - -
山東省 16 16 - - - 136 58 26 52 - - - - - 1825 969 1072 57 - - - -
河南省 17 17 - - - 157 54 21 82 - - - - - 2458 692 1180 574 12 - - -
湖北省 13 12 - 1 - 103 39 26 35 2 - - - 1 1257 335 761 151 10 - - -
湖南省 14 13 - 1 - 122 36 19 60 7 - - - - 1944 422 1134 305 83 - - -

廣東省

21 21 - - - 122 65 20 34 3 - - - - 1612 489 1112 4 7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14 14 - - - 111 41 10 48 12 - - - - 1253 135 806 253 59 - - -
海南省 4 4 - - - 25 10 5 4 6 - - - - 218 22 175 21 - - - -
重慶市 38 26 - 8 4 - - - - 1031 245 625 147 14 - - -
四川省 21 18 - 3 - 183 55 19 105 4 - - - - 3101 459 2016 543 83 - - -

貴州省

9 6 - 3 - 88 16 10 50 11 - - 1 - 1509 364 831 122 192 - - -
雲南省 16 8 - 8 - 129 17 18 65 29 - - - - 1424 221 666 397 140 - - -

西藏自治區

7 6 1 - - 74 8 - 66 - - - - - 699 23 142 525 9 - - -
陝西省 10 10 - - - 107 31 7 69 - - - - - 1316 326 973 17 - - - -

甘肅省

14 12 - 2 - 86 17 5 57 7 - - - - 1356 127 892 305 32 - - -
青海省 8 2 - 6 - 44 7 5 25 7 - - - - 404 42 140 194 28 - - -
寧夏回族自治區 5 5 - - - 22 9 2 11 - - - - - 243 50 103 90 - -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4 4 5 5 - 107 13 28 60 6 - - - - 1146 210 467 426 42 - - 1
香港特別行政區 無下級區劃
澳門特別行政區 無下級區劃
台灣省 資料暫缺

省級行政區

包括23個、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個特別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主要包括地級市地區兩類。自治州為類似於地區的地級民族自治地方。此外在內蒙古自治區設置有,也基本和地區相似。不少地級市是由原本的地區通過撤地設市地市合併而得。

十五個較大的城市被設置為副省級城市,但從上下級管轄關係來看,副省級城市所處地位和地級行政區一致。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作為地位較為特殊,不僅直轄有11個縣級行政區,名義上還管轄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兩個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主要包括縣級市市轄區三類。自治縣是縣級的民族自治地方,在內蒙古自治區設置有和縣/自治縣相似的/自治旗。另有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湖北省直轄神農架林區四川省直轄臥龍特別行政區(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個特殊縣級行政單位。

地級行政區中的地級市可以管轄市轄區和縣(自治縣、旗、自治旗),通常還可能代管一些縣級市;而地區(自治州、盟)下不設區,只管轄縣(自治縣、旗)和縣級市(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例外,管轄新林區呼中區,以及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加格達奇區松嶺區)。

省級行政區中的直轄市均直接管轄縣或市轄區。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為副省級區,但從上下級管轄關係來看,這兩個副省級區所處地位和其它直轄市市轄區基本相似。

鄉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主要包括街道辦事處三類。民族鄉是鄉級的民族自治地方。此外在內蒙古自治區設置有和鄉/民族鄉相似的蘇木/民族蘇木,在北京市設置與鄉、鎮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地區辦事處

鄉級以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鄉級以下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包括社區等形式。這些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由村民或居民直選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管理,理論上並不屬於行政區劃層級之一。

近年來,一些縣級的城市或市轄區開始嘗試進行撤銷街道、擴權社區減少基層層級的區劃改革,在這種情況下,新組建的大社區具有部分基層行政區劃組織的職權。[3][4]

現行行政區劃的地位

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中國傳統意義的行政區劃,在同一層次的行政區劃的轄域範圍內包括地方行政事務、民事、司法、統計、人口、稅收(不含國家稅)依照轄區管理的原則,即全部歸於同一層次的政府管轄之下。改革開放之後,大量湧現開發區、工業園區和旅遊區,同時對政企合一的國有農場全部撤併、財稅制度的改革,對獲取同一資源特別是財政稅收的爭議,最終上一級政府取得優勢情況,因此出現諸多現代意義的只有統計、人口行政區,多屬於經濟發達地區的局部區域。

根據行政區域管理機構的建制,行政區域負責人冠以對應的行政級別。中國內地行政區域的行政級別從省級到鄉鎮的科級,各個層級都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為正省級(正部級),副省級城市為副省級(副部級),一般的地級行政區為地市級(地司級),甚至也有副地市級的城市或縣,一般的縣級行政區為正縣級,也有副縣級的行政區,鄉鎮一級為科級。

行政區域的基本設置,直轄市行政區域為(自治縣)、市轄區自治區地市級一級行政區(含副省級城市);地市級行政區下轄縣級行政區(包括副地市級行政區域);縣級行政區下轄鄉鎮級行政區(包括街道辦事處,含副縣級行政區);鄉、鎮設政府,為基層政權。

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亦有劃分行政區域,但這些區域不設政權性機構,不具法人資格,也沒有獨立行政權利,通常僅用於如選舉統計或法定登記等用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分別是當地的最高的行政首長。出訪時,受副總理地位待遇。

台灣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地圖中,如需要標繪台灣行政區劃及顯示行政級別時,則將之對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的區劃級別制度。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台灣省」地圖中,即將台灣省劃分為9市(其中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和高雄6市標為地級行政區;基隆、新竹和嘉義3市標記為縣級行政區)和11縣,省會注為台北市[5]

政權機構設置

省級行政區國家機構
行政區類型 國家權力機關
(立法機關)
行政機關 審判機關 檢察機關 監察機關

自治區
省級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高級人民法院及其分院 省級人民檢察院及其分院 省級監察委員會
直轄市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高級人民法院
若干中級人民法院
市人民檢察院及其若干分院 直轄市監察委員會
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 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澳門)
律政司香港
檢察院澳門
廉政公署
地級行政區國家機構
行政區類型 國家權力機關
(立法機關)
行政機關 審判機關 檢察機關 監察機關
地級市
自治州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中級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 監察委員會
地區
省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委員會 行政公署
(省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中級人民法院 省級人民檢察院的分院 監察委員會
縣級行政區國家機構
行政區類型 國家權力機關 行政機關 審判機關 檢察機關 監察機關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自治旗
特區
林區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基層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 監察委員會
鄉級行政區國家機構
行政區類型 國家權力機關 行政機關 審判機關 檢察機關 監察機關

蘇木
民族鄉民族蘇木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主席團)
鄉級人民政府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縣轄區 縣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委員會 區公所
(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街道 縣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委員會 街道辦事處
(縣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註:基層人民法院、縣級人民檢察院會在一些鄉級行政區劃設置鄉鎮派出法庭、鄉鎮(林區、工農區)檢察室。

註釋

  1. 因歷史原因,重慶市事實上轄4個自治縣

參考文獻

  1.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 [2018-01-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11-03]. 
  3. 人民网:铜陵市在安徽省率先实施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2010年7月27日. [2014年8月9日]. 
  4.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山西阳泉矿区:试行“区直管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2013年12月31日. [2014年8月9日]. 
  5.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023年02月06日. 八、台灣省地圖表示規定:(一)台灣省在地圖上應當按省級行政單位表示。台北市作為省級行政中心表示(圖例中注省級行政中心)。台灣省的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級行政中心表示; 

外部連結

參見